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珩磨用工作平臺,尤其涉及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包括水平設置的工作底臺,在所述工作底臺上方設置徑向移動結構臺,在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上固接軸向浮動結構臺。由于采用了設置在工作底臺上方的徑向移動結構臺及與徑向移動結構臺上方固接的軸向浮動結構臺,可是使工件固定在軸向浮動結構臺上,使其圓孔對準刀具,使刀具向下穿過被加工圓孔,由于工件現在可以做萬向運動,故刀具可通過形位公差及形狀的改變,使工件隨著運動,在不改變圓孔的形位公差的基礎上,提高工件的光潔度。這種機械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工精度、降低廢品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 行磨用工作平臺,尤其涉及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 行磨用工作平臺。
技術介紹
珩磨為機械工程中切削加工的一種常用的工藝,目的是在不改變圓孔的形位公差的基礎上,提高工件的光潔度。目前的小部件圓孔的珩磨工藝,一般是采用人工將小部件的圓孔對準刀具,提起小部件使刀具穿過圓孔,手隨著小部件圓孔內部形位公差,微微擺動,從而提高小部件圓孔的光潔度,現有方法存在以下缺點由于采用人工對小部件圓孔珩磨,工作效率低,精度差,廢品率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工精度、降低廢品率的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包括水平設置的工作底臺,在所述工作底臺上方設置徑向移動結構臺,在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上固接軸向浮動結構臺。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包括下設有鋼珠的工作支架,所述工作支架與工作底臺通過軸向限位銷連接。所述軸向浮動結構臺包括圓形的工作托盤,設置在工作托盤中央的浮動支柱,在工作托盤上沿工作托盤軸中心對稱設置的兩個左右浮動彈簧,與工作托盤同心設置在左右浮動彈簧上的左右浮動平臺及與工作托盤同心設置在左右浮動平臺上的帶有支撐爪的前后浮動平臺,所述浮動支柱穿過左右浮動平臺并與其通過設置浮動支柱上的垂直于左右浮動彈簧中心線所組成平面的連接耳轉動配合,所述前后浮動平臺的支撐爪對應的設置在左右浮動彈簧上,并支撐在左右浮動平臺上端面,所述前后浮動平臺通過其下方的與其軸中心對稱設置的兩個前后浮動彈簧與左右浮動平臺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了設置在工作底臺上方的徑向移動結構臺及與徑向移動結構臺上方固接的軸向浮動結構臺,可是使工件固定在軸向浮動結構臺上,使其圓孔對準刀具,使刀具向下穿過被加工圓孔,由于工件現在可以做萬向運動,故刀具可通過形位公差及形狀的改變,使工件隨著運動,在不改變圓孔的形位公差的基礎上,提高工件的光潔度。這種機械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工精度、降低廢品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左右浮動彈簧,2.左右浮動平臺,3.連接耳,4.前后浮動彈簧,5.前后浮動平臺,6.支撐爪,7.工作托盤,8.軸向限位銷,9.工作支架,10.工作底臺,11.浮動支柱,12.鋼珠。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
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最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水平設置的工作底臺10,在所述工作底臺上方設置徑向移動結構臺,在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上固接軸向浮動結構臺。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包括下設有鋼珠12的工作支架9,所述工作支架與工作底臺通過軸向限位銷8連接。 所述軸向浮動結構臺包括圓形的工作托盤7,設置在工作托盤中央的浮動支柱11,在工作托盤上沿工作托盤軸中心對稱設置的兩個左右浮動彈簧1,與工作托盤7同心設置在左右浮動彈簧上的左右浮動平臺2及與工作托盤7同心設置在左右浮動平臺2上的帶有支撐爪6的前后浮動平臺5,所述浮動支柱穿過左右浮動平臺并與其通過設置浮動支柱上的垂直于左右浮動彈簧中心線所組成平面的連接耳3轉動配合,所述前后浮動平臺的支撐爪6對應的設置在左右浮動彈簧I上,并支撐在左右浮動平臺2上端面,所述前后浮動平臺通過其下方的與其軸中心對稱設置的兩個前后浮動彈簧4與左右浮動平臺連接。由于采用了設置在工作底臺上方的徑向移動結構臺及與徑向移動結構臺上方固接的軸向浮動結構臺,可是使工件固定在軸向浮動結構臺上,使其圓孔對準刀具,使刀具向下穿過被加工圓孔,由于工件現在可以做萬向運動,故刀具可通過形位公差及形狀的改變,使工件隨著運動,在不改變圓孔的形位公差的基礎上,提高工件的光潔度。這種機械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工精度、降低廢品率。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工作底臺,在所述工作底臺上方設置徑向移動結構臺,在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上固接軸向浮動結構臺。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包括下設有鋼珠的工作支架,所述工作支架與工作底臺通過軸向限位銷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浮動結構臺包括圓形的工作托盤,設置在工作托盤中央的浮動支柱,在工作托盤上沿工作托盤軸中心對稱設置的兩個左右浮動彈簧,與工作托盤同心設置在左右浮動彈簧上 的左右浮動平臺及與工作托盤同心設置在左右浮動平臺上的帶有支撐爪的前后浮動平臺,所述浮動支柱穿過左右浮動平臺并與其通過設置浮動支柱上的垂直于左右浮動彈簧中心線所組成平面的連接耳轉動配合,所述前后浮動平臺的支撐爪對應的設置在左右浮動彈簧上,并支撐在左右浮動平臺上端面,所述前后浮動平臺通過其下方的與其軸中心對稱設置的兩個前后浮動彈簧與左右浮動平臺連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珩磨用工作平臺,尤其涉及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包括水平設置的工作底臺,在所述工作底臺上方設置徑向移動結構臺,在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上固接軸向浮動結構臺。由于采用了設置在工作底臺上方的徑向移動結構臺及與徑向移動結構臺上方固接的軸向浮動結構臺,可是使工件固定在軸向浮動結構臺上,使其圓孔對準刀具,使刀具向下穿過被加工圓孔,由于工件現在可以做萬向運動,故刀具可通過形位公差及形狀的改變,使工件隨著運動,在不改變圓孔的形位公差的基礎上,提高工件的光潔度。這種機械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工精度、降低廢品率。文檔編號B24B33/02GK102950532SQ20111025486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專利技術者李為民 申請人:天津市格瑞達工貿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圓孔加工用萬向珩磨用工作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工作底臺,在所述工作底臺上方設置徑向移動結構臺,在所述徑向移動結構臺上固接軸向浮動結構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為民,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格瑞達工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