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屬于一種用于污泥發酵罐攪拌污泥的設備。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蓋(13)、槳葉套(14)、密封襯套(15)、壓蓋(16)、第一橡膠密封圈(17)、軸承套(18)、套管(19)、第一螺釘(20)、軸承(9)、第二螺釘(21)、第二橡膠密封圈(22)、金屬密封圈(23)、內側攪拌軸(6)、內側軸管(5)。本發明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安全穩定、維修作業效率高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攪拌設備
,更具體地說,屬于一種用于攪拌污泥發酵罐內污泥的設備。
技術介紹
上世紀,國內外廠家普遍采用潛水攪拌機和立式攪拌機對大型污泥發酵罐進行均勻攪拌;潛水攪拌機存在安裝、維修、防水及防腐蝕等問題。采用立式攪拌機時,需要電機為攪拌軸提供非常高的功率;同時要求對立式攪拌機的 攪拌軸的材料和強度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解決機械攪拌機運行高速平穩性、便于安裝性能、以及維修等問題,到本世紀初國外率先研發了穿壁式攪拌機并應用于污泥發酵罐中進行污泥料液的均勻攪拌,穿壁式攪拌機包括動力部分、攪拌部分、支撐部分,動力部分是電動機,攪拌部分是攪拌葉輪和攪拌軸,支撐部分對攪拌部分起到支撐作用;動力部分與攪拌部分可以通過減速器或皮帶輪相連;穿壁式攪拌機的動力部分在發酵罐的外部。穿壁式攪拌機使用在污泥發酵罐時,由于攪拌部分的攪拌葉輪在發酵罐的內部,其自身的重量很大;在有些情況下一旦攪拌機的動力部分、攪拌軸或軸管出現故障時,如何在不排放掉發酵罐內污泥料液、不改動攪拌罐內部葉輪的情況下,排除攪拌機的故障,是制約本
的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給出了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蓋、槳葉套、密封襯套、壓蓋、第一橡膠密封圈、軸承套、套管、第一螺釘、軸承、第二螺釘、第二橡膠密封圈、金屬密封圈、內側攪拌軸、內側軸管;其中 軸承套套裝在內側軸管的內部;內側攪拌軸通過軸承固定在軸承套上;壓蓋通過第二螺釘固定在內側軸管上;軸承套與壓蓋之間有第一橡膠密封圈;密封襯套套裝在內側攪拌軸上,密封襯套與軸承之間有第二橡膠密封圈。端蓋與內側攪拌軸的一端通過鍵連接在一起,槳葉套通過第一螺釘安裝在端蓋上。槳葉套裝在槳葉套上,槳葉、槳葉套、端蓋、內側攪拌軸組成的整體繞軸管旋轉。密封襯套與軸承之間有第二橡膠密封圈、軸承套與壓蓋之間有第一橡膠密封圈可以保證壓蓋和軸承套之間具有較好的密封性,進而達到對軸承進行密封。本專利技術攪拌機在需要進行維修時,可以將外側軸管后端打開,這樣就可以方便地將外側軸從攪拌軸上卸下,進而把中間連接軸也卸下來。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安全穩定、維修作業效率高等優點。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專利技術攪拌機密封機構的結構示意 附圖2是本專利技術攪拌機的整體 附圖3是本專利技術攪拌機攪拌軸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是本專利技術攪拌機密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包括端蓋13、槳葉套14、密封襯套15、壓蓋16、第一橡膠密封圈17、軸承套18、套管19、第一螺釘20、軸承9、第二螺釘21、第二橡膠密封圈22、金屬密封圈23、內側攪拌軸6、內側軸管5 ;其中 軸承套18套裝在內側軸管5的內部;內側攪拌軸6通過軸承9固定在軸承套18上;壓蓋16通過第二螺釘21固定在內側軸管5上;軸承套18與壓蓋16之間有第一橡膠密封圈·17 ; 密封襯套15套裝在內側攪拌軸6上,密封襯套15與軸承9之間有第二橡膠密封圈22 ;端蓋13與內側攪拌軸6的一端通過鍵連接在一起,槳葉套14通過第一螺釘20安裝在端蓋13上。內側攪拌軸6和中間連接軸7通過第一聯軸器11連接在一起安裝在內側軸管5內,內側攪拌軸6通過兩個軸承9套裝在內側軸管5的內部。圖2是本專利技術攪拌機的整體圖;本專利技術的穿壁式攪拌機包括動力部分、攪拌部分、支撐部分。攪拌部分的攪拌軸套裝在支撐部分的軸管內,攪拌軸是分體式多段軸,軸管是由外側軸管3、中間軸管4、內側軸管5組成的分體式多段軸管。軸管屬于支承部分的一部分,軸管包括外側軸管3、中間軸管4、內側軸管5,其中外側軸管3與中間軸管4連接在一起;中間軸管4與內側軸管5連接在一起。動力部分的電機I通過減速器2與支撐部分的外側軸管3相連。葉輪安裝內側軸管5的一端、內側軸管5固定安裝在發酵罐罐壁上。外側軸管3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地面上。由外側軸管3、中間軸管4、內側軸管5組成之軸管通過發酵罐罐壁和支架穩定地與罐體連接在一起。圖3是本專利技術攪拌機攪拌軸的結構示意圖;攪拌軸包括內側攪拌軸6、中間連接軸7、外側攪拌軸8,其中內側攪拌軸6和中間連接軸7通過第一聯軸器11連接在一起,外側攪拌軸8和中間連接軸7通過第二聯軸器12連接在一起。攪拌部分的攪拌軸套裝在支撐部分的軸管內,攪拌軸是由內側攪拌軸6、中間連接軸7、外側攪拌軸8組成的分體式多段軸。內側攪拌軸6、中間連接軸7、外側攪拌軸8第一聯軸器11和第二聯軸器12連接在一起后,套裝在由外側軸管3、中間軸管4、內側軸管5組成的軸管內。內側攪拌軸6與攪拌機的葉輪相連,外側攪拌軸8通過減速器2與動力部分的電機I相連。中間連接軸7比內側攪拌軸6和外側攪拌軸8都長,中間連接軸7在軸管內處于懸空狀態,內側攪拌軸6和外側攪拌軸8通過軸承固定在軸管內。權利要求1. 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蓋(13)、槳葉套(14)、密封襯套(15)、壓蓋(16)、第一橡膠密封圈(17)、軸承套(18)、套管(19)、第一螺釘(20)、軸承(9)、第二螺釘(21)、第二橡膠密封圈(22)、金屬密封圈(23)、內側攪拌軸¢)、內側軸管(5);其中 軸承套(18)套裝在內側軸管(5)的內部;內側攪拌軸(6)通過軸承(9)固定在軸承套(18)上;壓蓋(16)通過第二螺釘(21)固定在內側軸管(5)上;軸承套(18)與壓蓋(16)之間有第一橡膠密封圈(17); 密封襯套(15)套裝在內側攪拌軸(6)上,密封襯套(15)與軸承( 9)之間有第二橡膠密封圈(22); 端蓋(13)與內側攪拌軸¢)的一端通過鍵連接在一起,槳葉套(14)通過第一螺釘(20)安裝在端蓋(13)上。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屬于一種用于污泥發酵罐攪拌污泥的設備。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蓋(13)、槳葉套(14)、密封襯套(15)、壓蓋(16)、第一橡膠密封圈(17)、軸承套(18)、套管(19)、第一螺釘(20)、軸承(9)、第二螺釘(21)、第二橡膠密封圈(22)、金屬密封圈(23)、內側攪拌軸(6)、內側軸管(5)。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安全穩定、維修作業效率高等優點。文檔編號B01F7/02GK102949944SQ201110253339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專利技術者張敬 申請人:大連力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穿壁式攪拌機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蓋(13)、槳葉套(14)、密封襯套(15)、壓蓋(16)、第一橡膠密封圈(17)、軸承套(18)、套管(19)、第一螺釘(20)、軸承(9)、第二螺釘(21)、第二橡膠密封圈(22)、金屬密封圈(23)、內側攪拌軸(6)、內側軸管(5);其中:軸承套(18)套裝在內側軸管(5)的內部;內側攪拌軸(6)通過軸承(9)固定在軸承套(18)上;壓蓋(16)通過第二螺釘(21)固定在內側軸管(5)上;軸承套(18)與壓蓋(16)之間有第一橡膠密封圈(17);密封襯套(15)套裝在內側攪拌軸(6)上,密封襯套(15)與軸承(9)之間有第二橡膠密封圈(22);端蓋(13)與內側攪拌軸(6)的一端通過鍵連接在一起,槳葉套(14)通過第一螺釘(20)安裝在端蓋(13)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敬,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力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