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鐵線蓮的扦插育苗方法,它選取的插穗,每根保留兩個節點,上節點距離上切口0.5cm,下節點距離下切口2-3cm,上節點保留1-2片葉;扦插介質為松鱗、泥炭、珍珠巖,扦插深度為2-3cm;將扦插好的穴盤擺放在準備好的鐵架上,后在上搭建拱棚;待多數穗條發根后,介質含水量保持在60-70%,并逐步開膜通風。當穴盤內根系能盤住大部分介質時,移栽至營養缽中,進行育苗管理。本發明專利技術插穗生根率高、生根量大,根系飽滿粗壯、分布均勻,極大提高了鐵線蓮扦插苗的成活率,并且縮短了整個育苗時間,能短期內繁育大量優質的鐵線蓮種苗,極大提高了鐵線蓮的繁殖效率,為鐵線蓮產業化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植物技術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鐵線蓮的扦插育苗方法。
技術介紹
資惠iClematis fIorida Thunb.)為毛茛科、鐵線蓮屬,多年生落葉或常綠木質藤本,其靠葉柄纏繞,少數為宿根直立草本。其花型、花色豐富多樣,花朵美麗繁茂,花期從早春至晚秋(也有少數冬天開花的品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種植于墻邊、窗前,或依附于喬、灌木之旁,配植于假山、巖石之間,攀附于花柱、拱門、籬笆、柵欄之上,其優雅的姿態堪稱藤本花卉之最,因而享有“藤本皇后”之美稱。但是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鐵線蓮并不多見,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種苗繁育技術落 后,無法進行規模化生產,因此無法完成市場供應。鐵線蓮最為有效和廣泛的繁殖方法為扦插繁殖。報道中,多采用單芽扦插和以河沙作基質來進行繁殖的方法,但這些常見的方法無法解決鐵線蓮扦插繁殖系數低、育苗時間長的問題,導致鐵線蓮規模化生產受到阻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能解決鐵線蓮扦插繁殖系數低、繁育周期長、無法實現產業化的問題。為此,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它在4-6月中,拱棚內進行扦插育苗;扦插育苗采用松鱗、泥炭、珍珠巖作為扦插介質,松鱗泥炭珍珠巖的體積比為4 :1-4 :2-5 ;每根插穗上留有兩個節點,上節點保留1-2片葉; 扦插前用土壤消毒液澆透介質進行消毒,消毒后過一天再使用; 插穗取當年生的、半木質化、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枝條的前3-5天對枝條進行消毒并在扦插前對插穗進行生根劑溶液浸潰處理; 扦插時,葉片需朝同一方向上,整個扦插過程確保插穗濕潤; 扦插后將穴盤移入拱棚內,并在拱棚上覆上塑料膜,進入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基質水分和環境濕度管理扦插后,保持基質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90%左右、拱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78-88%,拱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35°C ;待多數穗條發根后,保持介質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的60-70%,并逐步開膜通風; 扦插后,當穴盤內插穗根系能盤住大部分介質時,移栽至營養缽中,進行育苗管理。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專利技術還快樂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扦插后的病蟲害管理方法為在扦插后每5-7天要噴施600倍液的50%多菌靈或800倍75%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并及時清理病株和腐爛株。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專利技術還可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所述方法中,采用0. 5%的高錳酸鉀澆透基質來進行消毒;它在剪枝條的前3-5天前,采用0. 1%磷酸二氫鉀溶液和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施枝條進行消毒。所述方法中,松鱗泥炭珍珠巖的體積比為4 3 :3。所述方法中,所述的生根劑溶液浸潰處理為將插穗插口浸潰到濃度為1000PPM的IBA溶液中3s。所述方法中,每根插穗上留有兩個節點,上節點距離上切口 0. 5cm,下節點距離下切口 2-3m ;扦插時,扦插深度為2-3cm,使插穗的下節點貼住介質,但不埋入介質中。本專利技術采用穴盤扦插,在拱棚底部墊一層鐵架,再將穴盤擺放到上面,使穴盤底部通風和透氣。本專利技術的育苗階段,育苗介質選用泥炭、松鱗、浮石,泥炭松鱗浮石的體積比為3:5:2。在育苗階段,介質中加入的底肥可采用愛貝施長效控釋肥和愛貝施微量元素肥。本專利技術綜合改進了插穗的剪裁方法、扦插移栽介質配方、完善了扦插后期管理方法,能滿足鐵線蓮栽培生產的產業化需求。本專利技術用雙芽插穗來代替以往的單芽插穗,突破了傳統的鐵線蓮育苗全部用河沙作扦插介質的方法,引入松鱗和、泥炭,將其與珍珠巖按不同體積比進行混合,通過生產試驗證明,通過本專利技術的扦插育苗方法,雙芽插穗的生根率要大大高于單芽插穗,枝條的生根更加容易,本專利技術扦插60天后測量,采用該方法進行扦插的鐵線蓮,其成苗率,根長,根量、根系分布均遠超傳統育苗方法進行扦插的鐵線蓮,大大提高了鐵線蓮扦插苗的成活率,并且縮短了整個育苗時間,能短期內繁育大量優質的鐵線蓮種苗, 極大提高了鐵線蓮的繁殖效率,為鐵線蓮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 (I)、選取50穴的穴盤作為容器,用松鱗、發發得牌泥炭、珍珠巖體積比為4:1:5混合,pH調至6. 5-6. 8的介質填滿。用0. 5%的高錳酸鉀澆透介質來進行消毒,完畢后擺放整齊轉天待用。 (2)、在鐵線蓮旺盛生長的4月份,選取當年生的、半木質化、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將其剪成雙芽插穗,即每根插穗上留有兩個節點,上節點距離上切口 0. 5cm,下節點距離下切口 3cm,上節點保留1-2片葉。剪枝條的前3-5天對其噴施0. 1%磷酸二氫鉀溶液和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3)、采用“即采即插”原則,將處理好的插穗插口 2cm處浸潰到1000PPM的IBA生根劑溶液中3s后,插入事先準備好的穴盤中。要求扦插深度為3cm,且葉片需朝同一方向,并以相互不重疊為宜。整個過程注意保濕,務必保證插穗濕潤。(4)、將扦插好的穴盤整齊的擺放在鐵架上,鐵架的高度為20cm。后在拱棚上蓋上塑料膜,進入扦插后的管理階段。(5)、扦插后,拱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35°C,拱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基質含水量需保持為飽和含水量90%,待多數穗條發根后,基質含水量保持為飽和含水量的60-70%,并逐步開膜通風。(6)、在扦插期會發生褐斑病和炭疽病,需要進行周期性的防治,防治藥劑主要有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等。如果有出現嚴重的病株和腐爛株,要及時的清理,防止病害的蔓延。蟲害主要有蛾類幼蟲的危害,防治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噴藥要求在傍晚,插穗生根后可間隔7-10天噴藥I次。(7)0當穴盤內根系能盤住大部分介質時,可移栽至裝有泥炭松鱗浮石體積比為3:5:2的介質的營養缽中,加入常規的肥料為底肥,尤以愛貝施長效控釋肥和愛貝施微量元素肥為佳,進行常規的育苗管理。實施例2-4 在實施例2-4中,除了基質的配方改變之外,其余 步驟和實施例I相同,具體的基質配方和育苗結果見表I和表2。實施例5,對照組 以河沙為對照組,采用常規鐵線蓮的扦插育苗方法進行試驗。(請簡單描述方法) (I)以60cm*40cm種球框為容器,選用粒徑為0. 5-0. 8mm的河沙作介質,為防止河沙漏出,倒入河沙前先用無紡布在種球框的底部及四周進行鋪設。(2)在鐵線蓮旺盛生長的4月份,選取當年生的、健壯、淺褐色、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將其剪成單芽插穗,即每根插穗上留有一個節點,節點距離上切口 0. 5cm,距離下切口3cm,節點處保留1-2片葉。剪枝條的前3-5天對其噴施0. 1%磷酸二氫鉀溶液和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3)采用“即采即插”原則,將處理好的插穗插口 2cm處浸潰到1000PPM的IBA生根劑溶液中3s后,插入事先準備好的穴盤中。要求扦插深度為4cm,且葉片需朝同一方向,并以相互不重疊為宜。整個過程注意保濕,務必保證插穗濕潤。(4)扦插后將種球框擺放整齊,其余后期管理方法同實例I。分析和對比 I、實施例1-4的基質配方見表I :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在4-6月中在拱棚內進行扦插育苗;扦插育苗采用松鱗、泥炭、珍珠巖作為扦插介質,松鱗泥炭珍珠巖的體積比為4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線蓮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在4?6月中在拱棚內進行扦插育苗;扦插育苗采用松鱗、泥炭、珍珠巖作為扦插介質,松鱗:泥炭:珍珠巖的體積比為4:1?4:2?5;每根插穗上留有兩個節點,上節點保留1?2片葉;扦插前用土壤消毒液澆透介質進行消毒,消毒后過一天再使用;扦插時,葉片需朝同一方向,整個扦插過程確保插穗濕潤;插穗取當年生的、半木質化、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枝條的前3?5天對枝條進行消毒并在扦插前對插穗進行生根劑溶液浸漬處理;扦插后在拱棚上蓋上塑料膜,進入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基質水分和環境濕度管理:扦插后,保持基質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90%左右、拱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78?88%,拱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35℃;待多數穗條生根后,保持介質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的60?70%,并逐步開膜通風;扦插后,當穴盤內插穗根系能盤住大部分介質時,移栽至營養缽中,進行育苗管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勝德,蔡向陽,郭蘭,王德哲,王鄺佳,陳溪,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杭州虹越花卉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