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生產加工摩托車氣缸用硬質合金復合锪刀具。目前生產摩托車氣缸用硬質合金復合锪刀,其刀頭表面粗糙度僅能達到Ra≥0.2~0.4μm,用這種刀具加工孔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只有Ra=1.6μm左右。如果工件要求稍高則要用磨削設備磨加工,工件成本提高,影響生產效率,對于有色金屬及鋁合金工件,一般用磨削加工也很難達到理想的表面質量。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率、高精度的摩托車氣缸用硬質合金復合锪刀,這種刀具在锪孔時,能極易地使被加工工件的內孔達到Ra<0.32~0.1μm(>8~10),免去了磨加工工序,或免去了多道工序加工,提高生產效率。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由錐柄和刀體構成,刀體上設有前、后硬質合金锪孔刀,前、后锪孔刀分別為對稱或非對稱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刀片排列固焊在刀體的圓周。其關鍵技術在于前、后锪孔刀各硬質合金刀片刀刃面為鏡面,表面粗糙度達到Ra<0.01μm(>14)。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結構進一步加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錐形锪孔刀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刀片圓周排布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刀片工作位置圖;圖5,為本技術錐形锪孔刀B-B剖面圖;圖6,為本技術圓形锪孔刀C-C剖面圖。參見附圖,本技術由錐柄1和刀體2構成,刀體2上設有前、后硬質合金锪孔刀4、3,前、后锪孔刀分別為對稱或非對稱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刀片排列固焊在刀體2的圓周。其關鍵技術在于刀體前面的锪孔刀4為錐形锪孔刀,后面的锪孔刀3為圓形锪孔刀,锪孔刀各硬質合金刀片刀刃面即前、后刀刃面6、5、7為鏡面,表面粗糙度達到Ra<0.0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摩托車氣缸用硬質合金復合锪刀,由錐柄(1)和刀體(2)構成,刀體(2)上設有前、后硬質合金锪孔刀(4)、(3),前、后锪孔刀分別為對稱或非對稱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刀片排列固焊在刀體(2)的圓周,其特征在于前、后锪孔刀(4)、(3)各硬質合金刀片刀刃面為鏡面,表面粗糙度達到Ra<0.01μm(>*1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建敏,丁波海,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第一工具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1[中國|河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