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及其車內后視鏡,其中所述連接器包括:與后視鏡固定連接的底板;凸設于所述底板平面的第一固定座;與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座;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連接件,該連接件可調節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固定座設有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第一圓錐槽,所述第一固定座與第二固定座連接后,所述后視鏡支架連接頭被夾緊在所述第一圓錐槽中。由于在連接器上設置了可調節第一和第二固定座之間的距離的連接件,并于第一固定座上設置了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圓錐槽,因此可以將連接器固定于各種車型的后視鏡支架上,從而可以應用于不同的車型,節省了模具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后視鏡
,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及其車內后視鏡。
技術介紹
汽車駕駛室內裝有車內后視鏡,其作用是反映汽車后方及車內的情況,是汽車上比較重要的部件。目前,車內后視鏡全部為各廠家專車專用,各廠家的車內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尺寸各不相同。因此,各種車型的車內后視鏡,需要各自開設不同的模具來加工制造,從而使得模具成本相當高,資源浪費嚴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及其車內后視鏡,使其可以應用于各種車型,節省模具成本,節約資源。本技術提出的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包括與后視鏡固定連接的底板;凸設于所述底板平面的第一固定座;與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座;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連接件,該連接件可調節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固定座設有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第一圓錐槽,所述第一固定座與第二固定座連接后,所述后視鏡支架連接頭被夾緊在所述第一圓錐槽中。優選地,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與第一圓錐槽對應的第二圓錐槽,所述第一圓錐槽和第二圓錐槽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抵接時形成夾持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空腔。優選地,所述連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并向著第二固定座延伸的螺柱,以及與該螺柱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供所述螺柱穿過的通孔。優選地,所述連接件包括多個螺栓,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供該螺栓通過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對應的設有與該螺栓適配的螺紋孔。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座上還設有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對應的設有與所述定位槽適配的定位凸塊。優選地,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固定后視鏡的通孔。本技術同時提出一種車內后視鏡,包括連接器和后視鏡,所述連接器包括與所述后視鏡固定連接的底板;凸設于所述底板平面的第一固定座;與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座;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連接件,該連接件可調節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固定座設有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第一圓錐槽,所述第一固定座與第二固定座連接后,所述后視鏡支架連接頭被夾緊在所述第一圓錐槽中。本技術所提出的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及其車內后視鏡,由于在連接器上設置了可調節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間的距離的連接件,并于第一固定座上設置了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圓錐槽,因此可以將連接器固定于各種車型的不同尺寸的后視鏡支架上,從而可以應用于不同的車型,節省了模具成本,節約了資源。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連接器的第一固定座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連接器的第二固定座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連接器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連接器一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結構示意圖。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見圖I、圖2、圖3,圖I是本技術的連接器的第一固定座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連接器的第二固定座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連接器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出的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包括與后視鏡固定連接的底板300 ;凸設于所述底板300平面的第一固定座100 ;與所述第一固定座100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座200 ;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的連接件(圖中未示出),該連接件可調節所述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固定座100設有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第一圓錐槽110,所述第一固定座100與第二固定座200連接后,所述后視鏡支架連接頭被夾緊在所述第一圓錐槽110中。目前,各種車型的車內后視鏡支架連接頭大小各不相同,其直徑從13mnTl8mm不等。本實施例于第一固定座100上設置了第一圓錐槽110,可將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置于第一圓錐槽110中,然后調節連接件,縮小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距離,當第二固定座200與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相抵時,繼續調緊連接件使得第二固定座200將連接頭抵緊夾持于第一圓錐槽110中。當然,作為等同替換,也可以僅在第二固定座200上設置圓錐槽,由第一固定座100在連接件的作用下將后視鏡支架連接頭抵緊鎖定于圓錐槽中。由于連接件可調節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距離,因此各種車型的各種尺寸的后視鏡支架連接頭都可以夾持于本實施例的連接器中。然后,將后視鏡固定在底板300上,從而完成了車內后視鏡的裝配。因此,本實施例的連接器可以應用于各種車型,節省了模具成本。上述實施例中的連接件,可以用螺柱和螺母來實現。即該連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00上并向著第二固定座200延伸的螺柱,以及與該螺柱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二固定座200上設有供所述螺柱穿過的通孔220。此處的螺柱可以與第一固定座100 —體設置,也可以于第一固定座100上設置螺紋孔120,將螺柱旋入該螺紋孔120中。本實施例中,將4根螺柱以螺紋連接方式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00的4個螺紋孔120中,該4根螺柱向著第二固定座200延伸并穿過設置于第二固定座200上對應的4個通孔220,最后將4個螺母擰在對應的螺柱端部。通過擰動4個螺母來調節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距離。當然,也可以做等同替換,即在第二固定座200上設置螺紋孔或第二固定座200與螺柱一體設置,在第一固定座100上設置供螺柱穿過的通孔。作為一種替換方式,連接件也可以包括多個螺栓,所述第二固定座200上設有供該螺栓通過的通孔220,所述第一固定座100上對應的設有與該螺栓適配的螺紋孔120。螺栓通過第二固定座200上的通孔220擰入第一固定座100上對應的螺紋孔120,通過擰動螺栓來調節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距離。同樣,也可以在第二固定座200上設置螺紋孔,在第一固定座100上對應的設置通孔。當然,所述連接件并不限于以上實施方式,凡是能夠調節第一固定座100與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距離,并能將后視鏡支架連接頭鎖緊于第一固定座100與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連接件都落入本專利的保護范圍。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座200上設有與第一圓錐槽110對應的第二圓錐槽210,所述第一圓錐槽110和第二圓錐槽210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抵接時形 成夾持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空腔300。本實施例于第二固定座200上也設置了與第一圓錐槽110相對應的第二圓錐槽210,兩個圓錐槽貼合后形成一個夾持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空腔300。該空腔300形狀與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相同或相似,比連接頭稍小,因此當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沒有完全抵接而有一定距離時,后視鏡支架連接頭恰好能容置于空腔300中,此時再調節連接件縮小第一固定座100和第二固定座200之間的距離將連接頭鎖緊于空腔300中,從而使得連接器夾持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效果更佳,即夾持得更加牢固可靠。進一步地,參見圖4,圖4是本技術的連接器一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結構示意圖。所述底板300上設有多個固定后視鏡的通孔310,本實施例優選于底板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與后視鏡固定連接的底板;凸設于所述底板平面的第一固定座;與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座;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連接件,該連接件可調節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固定座設有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第一圓錐槽,所述第一固定座與第二固定座連接后,所述后視鏡支架連接頭被夾緊在所述第一圓錐槽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車內后視鏡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與后視鏡固定連接的底板; 凸設于所述底板平面的第一固定座; 與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對設置的第二固定座;以及 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連接件,該連接件可調節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間的距離; 所述第一固定座設有容置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第一圓錐槽,所述第一固定座與第二固定座連接后,所述后視鏡支架連接頭被夾緊在所述第一圓錐槽中。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與第一圓錐槽對應的第二圓錐槽,所述第一圓錐槽和第二圓錐槽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抵接時形成夾持后視鏡支架連接頭的空腔。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并向著第二固定座延伸的螺柱,以及與該螺柱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供所述螺柱穿過的通孔。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多個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來順,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雄奇鷹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