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包括支撐框架、夾持翻轉結構,夾持翻轉結構包括一對機械手、一對控制機械手運動的伸縮氣缸及一對控制機械手翻轉的旋轉氣缸,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還包括行程補償結構,行程補償機構包括平臺、調整平臺高度的控制氣缸、緩沖塊以及便于更換的調整塊,行程補償機構補償的行程差為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等于待翻轉的輪轂兩端面到各自裝胎面的高度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與流水線輸送帶無連接,不破壞流水線模塊化設計,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的行程可補償,可適應不同型號的輪轂,即使輪轂不對稱,也不會造成損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車間零部件自動配送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
技術介紹
在自動化輪轂生產線上,往往需要翻轉輪轂以適應不同加工位置與表面的要求。現有的全自動翻轉機構可分為兩類,分別是非在線式與在線式。非在線式是通過其它裝置將待翻轉工件放到翻轉面上,然后鎖緊工件,進行翻轉,最后解鎖,再將工件放回輸送帶,工序較多,生產效率低,在自動化生產線上較少采用這種機構。在線式是翻轉機構在流水線上,工件在輸送帶上被翻轉,相比非在線式減少了工件中間傳輸環節,進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設備成本。現有的在線式翻轉機構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非在線式生產效率低的問題,但也普遍存在以下三個問題或不足第一為避免非在線式翻轉機構由于中間傳輸環節造成生產效率低的問題,將連續的輸送帶截斷插入翻轉機構,并更改翻轉機構前后端輸送帶的設計;工件在前端被傳送到翻轉面上,完成翻轉后,在后端被放回輸送帶。這些使得模塊化設計的流水線輸送帶被破壞,進而增加了設計制造成本;設備與生產線之間的組合與拆分的靈活性變差,給設備的維修與生產線的升級帶來麻煩。第二 基本沒有考慮被翻轉工件的不對稱性,而對于輪轂這種特殊工件,其翻轉前與翻轉后的姿態不同,因此普通的翻轉機構容易造成工件在翻轉前后與輸送帶發生撞擊,進而損傷工件。第三一般不能適應被翻轉工件在翻轉方向上存在較大的尺寸變化,這就導致一種翻轉機構只能翻轉尺寸(翻轉方向上的尺寸)固定或變化很小的工件。因此,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結構的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獨立的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該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與流水線輸送帶無連接,不破壞流水線模塊化設計;其行程可補償,可適應不同型號的輪轂,即使輪轂不對稱,也不會造成損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用于翻轉輪轂,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包括支撐框架、安裝于支撐框架上的夾持翻轉結構,所述夾持翻轉結構包括一對相對設置以夾持輪轂的機械手、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夾持或松開運動的伸縮氣缸及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翻轉運動的旋轉氣缸,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還包括行程補償結構,所述行程補償機構包括平臺、調整平臺高度的控制氣缸、緩沖塊以及便于更換的調整塊,所述行程補償機構補償的行程差為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所述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等于待翻轉的輪轂兩端面到各自裝胎面的高度差。優選的,在上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還包括升降結構,所述升降結構包括與夾持翻轉結構固定連接的基架及控制基架升降的升降氣缸。優選的,在上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所述升降氣缸通過浮動接頭與基架相連。優選的,在上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所述機械手固定在基架上。優選的,在上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所述機械手的末端設有便于更換以調整 機械手末〗而手指覽度的I旲塊。優選的,在上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所述支撐框架上設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一對導軌,所述夾持翻轉結構設有分別與導軌配合且能沿導軌上下滑動的滑塊。優選的,在上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所述旋轉氣缸的行程為(T180度。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實施例的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與流水線輸送帶無連接,不破壞流水線模塊化設計,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的行程可補償,可適應不同型號的輪轂,即使輪轂不對稱,也不會造成損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提高了生產效率。(2)與流水線無接觸,不破壞流水線的模塊化設計,機構易于安裝和拆卸。(3)利用行程補償機構,實現了對不對稱輪轂的翻轉。(4)行程差及機械手寬度均可調,可適應不同尺寸的輪轂。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有關本技術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技術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的正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行程補償機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中夾持翻轉結構與升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4的局部示意圖。其中100、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200、流水線;300、輪轂;1、支撐框架;11、導軌;2、夾持翻轉結構;21、機械手;22、伸縮氣缸;23、旋轉氣缸;24、模塊;25、滑塊;3、升降機構;31、基架;32、升降氣缸;33、浮動接頭;4、行程補償結構;41、平臺;42、控制氣缸;43、緩沖塊;44、調整塊。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獨立的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該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與流水線輸送帶無連接,不破壞流水線模塊化設計;其行程可補償,可適應不同型號的輪轂,即使輪轂不對稱,也不會造成損傷。該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包括支撐框架、安裝于支撐框架上的夾持翻轉結構,所述夾持翻轉結構包括一對相對設置以夾持輪轂的機械手、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夾持或松開運動的伸縮氣缸及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翻轉運動的旋轉氣缸,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還包括行程補償結構,所述行程補償機構包括平臺、調整平臺高度的控制氣缸、緩沖塊以及便于更換的調整塊,所述行程補償機構補償的行程差為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所述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等于待翻轉的輪轂兩端面到各自裝胎面的高度差。進一步的,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還包括升降結構,所述升降結構包括與夾持翻轉結構固定連接的基架及控制基架升降的升降氣缸。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氣缸通過浮動接頭與基架相連。進一步的,所述機械手固定在基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機械手的末端設有便于更換以調整機械手末端手指寬度的模塊。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框架上設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一對導軌,所述夾持翻轉結構設有分別與導軌配合且能沿導軌上下滑動的滑塊。進一步的,所述旋轉氣缸的行程為(Γ180度。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I與圖2所示,本技術公開的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100包括支撐框架I、安裝于支撐框架I上的夾持翻轉結構2、升降機構3以及行程補償結構4。通過夾持翻轉結構2實現輪轂300的固定與翻轉。通過升降機構3實現輪轂300的上升與下降。通過行程補償機構4實現輪轂300行程差的補償,彌補了輪轂300因不對稱造成的往復行程差。并且,本技術實施例的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100與流水線200無接觸,不破壞流水線200的模塊化設計,整個裝置易于安裝和拆卸。如圖4與圖5所示,夾持翻轉結構2包括一對相對設置以夾持輪轂300的機械手21、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21做夾持或松開運動的伸縮氣缸22及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21做翻轉運動的旋轉氣缸23。機械手21的末端設有便于更換以調整機械手21末端手指寬度的模塊24,通過設置便于更換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用于翻轉輪轂,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包括支撐框架、安裝于支撐框架上的夾持翻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翻轉結構包括一對相對設置以夾持輪轂的機械手、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夾持或松開運動的伸縮氣缸及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翻轉運動的旋轉氣缸,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還包括行程補償結構,所述行程補償機構包括平臺、調整平臺高度的控制氣缸、緩沖塊以及便于更換的調整塊,所述行程補償機構補償的行程差為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所述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等于待翻轉的輪轂兩端面到各自裝胎面的高度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用于翻轉輪轂,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包括支撐框架、安裝于支撐框架上的夾持翻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翻轉結構包括一對相對設置以夾持輪轂的機械手、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夾持或松開運動的伸縮氣缸及一對分別控制兩個機械手做翻轉運動的旋轉氣缸,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還包括行程補償結構,所述行程補償機構包括平臺、調整平臺高度的控制氣缸、緩沖塊以及便于更換的調整塊,所述行程補償機構補償的行程差為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所述調整塊與緩沖塊之間的間隙等于待翻轉的輪轂兩端面到各自裝胎面的高度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輪轂在線式翻轉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升降結構,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雷恩·李·哈里森,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久工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