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由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一路剩余電流小信號檢測控制驅動回路、另一路剩余電流大信號檢測控制驅動回路、執行單元和脫扣線圈組成,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由復合鐵芯和兩組相互獨立的二次繞組組成,兩組二次繞組分別與兩路剩余電流信號檢測控制驅動回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復合鐵芯由坡莫合金帶和硅鋼片帶分段繞制而成。本剩余電流保護裝置不僅能準確檢測出mA級剩余電流,而且也能檢測出安培級的剩余電流,其動態范圍可達106,能對發生人體觸電或設備電氣泄漏事故的人或設備起到保護作用,也能對用電設備因接地故障產生的較大剩余電流而造成事故的用電設備起到保護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剩余電流保護
,特別涉及一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的電路框圖參見圖I所示。該裝置由單一鐵芯材料的剩余電流互感器I、剩余電流信號放大檢波單元3、剩余電流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4、執行單元5和脫扣線圈6組成,放大檢波單元3、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4、執行單元5的直流工作電源由三相四線(A、B、C、N)供電主回路經整流器7整流后提供。作為剩余電流感應器件的剩余電流互感器(ZCT) 1,一般是由采用單一的坡莫合金帶(或超微晶合金帶)繞制的鐵芯1-1及繞在鐵芯1-1上的二次繞組1-2構成,呈圓環形的外型結構,參見圖2所示。被檢測即被保護的主電路干線必須要先穿過剩余電流互感器I才能到達負載側2。當負載側2出現人身觸電或漏電事故時,參見圖I所示,剩余電流互感器I的二次繞組1-2上將形成剩余電流I Λ并由下式表示ΙΔ = IA -IE -IC -Ε\' 當出現的剩余電流I Λ值達到或超過設定的基準值時,剩余電流保護器將在設定時間內跳閘,從而切斷電源,起到保護作用。由剩余電流互感器(ZCT) I的二次繞阻1-2采集到的剩余電流I Λ—般為X 100微安級,需經放大并檢波后才能作出處理。若允許的額定剩余電流為I Λη值,則當I Λ>^ I Λ η時,經I Λ信號識別單元3判別后通過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4輸出一個高電平信號去觸發執行單元5的可控硅導通從而使串聯在可控硅與陽極的脫扣線圈6回路中得電而切斷斷路器開關,使負載失電,從而避免了漏電事故的進一步擴展。但這并非意味著剩余電流I Λ值可以不受限制地任意增加,在一般情況下,當剩余電流I Λ值處在毫安級(5mA 1000mA)范圍時在二次繞組1_2上采集到的剩余電流I Λ信號與主電流一樣,是50Hz的正弦波,且其幅值也與剩余電流的大小成正比,因而能實時且準確地反映用電現場的故障情況。但當剩余電流I Λ值達到或超過安倍級(> 1Α)以上時,實際上在剩余電流檢測回路中采集到的剩余電流I Λ信號將出現嚴重的畸變,且剩余電流越大,I Λ信號幅值反而降低,這將導致剩余電流信號識別回路無法正常工作或出現誤判的情況。究其原因,這是因為此時剩余電流互感器I已經達到或超過了鐵芯1-1的“磁飽和”狀態。經分析可知采用坡莫合金帶或超微晶合金帶繞制成的剩余電流互感器I的鐵芯1-1,對于檢測mA級剩余電流時可以有較高的靈敏度,但由于其飽和磁感應強度不高,通常為O. 5^0. 6特斯拉,導致在出現大的剩余電流時,從ZCT的二次繞組上采集到的I Λ信號畸變,幅值下降,這種情況將導致剩余電流保護器不能動作或不能“跳閘”,從而出現了誤判的情況。人體觸電與用電設備的電氣洩漏所形成的剩余電流I Λ值一般為HiA級(5mA 1000mA),雖然用電設備較嚴重的接地故障電流有時會大到數安倍或以上級,例如,單相接地故障,但是由于上述鐵芯“磁飽和”的原因,其二次繞組1-2感應到的剩余電流I Λ值的數值有時遠未達到剩余電流斷路器的額定運行電流值,因而斷路器也不會動作(執行跳閘),起不到保護作用。因而這個問題如不解決也將帶來諸如“火災”這樣的災難性的后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它不僅能夠準確地檢測出mA級(5mA IOOOmA)的剩余電流,而且也能檢測出安培級O IA)的剩余電流,其動態范圍(剩余電流最大值與剩余電流最小值之比)可達IO6以上,采用這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不僅能夠對發生人體觸電或設備電氣洩漏事故的人或設備起到保護作用,還能對用電設備因接地故障產生的較大剩余電流而造成事故的用電設備起到保護作用。·本專利技術所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包括有三相四線(LI、L2、L3、N)供電主回路穿過的剩余電流互感器、由該供電主回路供電的整流器7以及剩余電流斷路器的脫扣線圈6,保護裝置由整流器7供給直流工作電源,所述剩余電流互感器為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11,該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11由坡莫合金帶和硅鋼片帶分別繞制成第一鐵芯11-1和第二鐵芯11-2以及繞制在第一鐵芯11-1和第二鐵芯11-2外面的第一繞組11-3和第二繞組11-4組成,還設有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3、第二剩余電流大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6、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4、第二剩余電流大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7、第I 二極管15、第2 二極管18和執行單元5,所述執行單元5采用可控硅,所述第I繞組11-3輸出端按順序分別與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3、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4、第I 二極管15陽極串聯連接,所述第2繞組11-4輸出端按順序分別與第2剩余電流大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6、第2剩余電流大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7、第2 二極管18陽極串聯連接,所述第I 二極管15陰極和第2 二極管18陰極并聯后與可控硅5觸發連接,所述脫扣線圈6串聯在可控硅5陽極回路中。所述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11的第I鐵芯ll-ι位于圓環形鐵芯的里層,第2鐵芯11-2位于圓環形鐵芯的外層,第I繞組11-3和第2繞組11-4獨立繞制在第2鐵芯11_2外面上。第I鐵芯11-1也可以選用超微晶合金帶繞制而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顯著效果 由于坡莫合金或超微晶合金適用于檢測HiA級的小剩余電流但不適用于檢測安培級以上的大剩余電流,這是因為其飽和磁感應強度不高(O. 5^0. 6特斯拉)所致,而硅鋼片雖然其起始導磁率較低不適用于檢測mA級(5mA"l000mA)的剩余電流,但由于其飽和磁感應強度較高(達I. 8特斯拉)而適用于檢測安培級以上的大剩余電流。若將這兩種鐵芯材料組合而成一種復合型鐵芯的剩余電流互感器,則可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從而能實現大、小剩余電流都能檢測,其動態范圍可達IO6以上。因而,本專利技術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既能檢測到供電主回路出現小剩余電流(5miTIOOOmA ),也能檢測到供電主回路出現的大剩余電流(IAlOOA),并驅動斷路器跳閘。這樣不僅能對發生人體觸電或設備電氣泄漏事故的人或設備起到保護作用,還能對用電設備因接地故障產生的較大剩余電流而造成事故的用電設備起到保護作用。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一種剩余電流保護裝置的電原理框圖。圖2是圖I所示剩余電流互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一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的電原理框圖。圖4是圖3所示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下面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參見圖3、圖4所示,一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由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11、第I剩余電流小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3、第2剩余電流大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6、第I剩余電流小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4、第2剩余電流大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7、第I二極管15、第2 二極管18、執行單元5、整流器7和斷路器的脫扣線圈6組成。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11由坡莫合金帶繞制成第I鐵芯11-1,位于圓環形復合鐵芯的最里面,由硅鋼片繞制成第2鐵芯11-2,位于第I鐵芯11-1外面,硅鋼片選用冷軋硅鋼薄帶并要求其晶粒取向與硅鋼帶的長度方向相同,以達到盡可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寬動態范圍的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包括有三相四線供電主回路穿過的剩余電流互感器、由該供電主回路供電的整流器(7)以及剩余電流斷路器的脫扣線圈(6),保護裝置由整流器(7)供給直流工作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電流互感器為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11),該復合型剩余電流互感器(11)由坡莫合金帶和硅鋼片帶分別繞制成第一鐵芯(11?1)和第二鐵芯(11?2)以及繞制在第一鐵芯(11?1)和第二鐵芯(11?2)外面的第一繞組(11?3)和第二繞組(11?4)組成,還設有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3)、第二剩余電流大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6)、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4)、第二剩余電流大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7)、第1二極管(15)、第2二極管(18)和執行單元(5),所述執行單元(5)采用可控硅,所述第1繞組(11?3)輸出端按順序分別與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3)、第一剩余電流小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4)、第1二極管(15)陽極串聯連接,所述第2繞組(11?4)輸出端按順序分別與第2剩余電流大信號放大檢波單元(16)、第2剩余電流大信號識別控制與驅動單元(17)、第2二極管(18)陽極串聯連接,所述第1二極管(15)陰極和第2二極管(18)陰極并聯后與可控硅(5)觸發連接,所述脫扣線圈(6)串聯在可控硅(5)陽極回路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冼興泉,王蘭軍,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佛電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