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雷達/天線支架,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中心柱,中心柱的下端鉸接有大于或等于3條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支撐腿,水平支撐腿遠離中心柱的一端設置有沿豎直方向高度可調節的支撐腳,中心柱的上端與水平支撐腿之間連接有斜拉桿,中心柱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驅動轉臺的連接部。本發明專利技術在中心柱的正下方與地面之間沒有支撐結構,當中心柱上端的安裝天線或者雷達時,天線或者雷達的自重,地面對水平支撐腿的支撐力,斜拉桿上的壓力分別作用在水平支撐腿的兩端和中部,水平支撐腿內存在彎曲應力,從而使中心柱、水平支撐腿和斜拉桿之間的連接處的間隙完全消除,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保證了整個支架結構的高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支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雷達/天線支架。·
技術介紹
雷達/天線支架上放置天線驅動裝置(轉臺),支架起到支撐轉臺和天線的作用,通過調節支架使得轉臺處于水平狀態,從而滿足雷達/天線的使用要求。天線支架要求剛性好、抗風能力強,一般采用粗大的結構,同時采用定位銷等機械方法實現各部分結構的精確配合。這樣的天線支架結構質量大、機械精度高、拆卸困難,不便于攜帶,難以滿足需要經常搬運或者野外使用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利用自身重量消除裝配誤差的雷達/天線支架,以解決雷達/天線支架結構質量大、精度高而導致的裝配拆卸困難不便于攜帶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雷達/天線支架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中心柱,中心柱的下端鉸接有大于或等于3條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支撐腿,水平支撐腿遠離中心柱的一端設置有沿豎直方向高度可調節的支撐腳,中心柱的上端與水平支撐腿之間連接有斜拉桿,中心柱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驅動轉臺的連接部。進一步地,水平支撐腿為4條。進一步地,相鄰兩條水平支撐腿遠離中心柱的一端連接有水平連桿。進一步地,中心柱的上端設置有水平指示裝置。進一步地,中心柱的下端與水平支撐腿通過鉸接軸與鉸接孔間隙配合連接;斜拉桿與中心柱的上端和水平支撐腿之間通過鉸接軸與鉸接孔間隙配合連接。進一步地,水平支撐腿遠離中心柱的一端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螺孔,支撐腳上設置有與螺孔配合的螺紋軸。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雷達/天線支架,由于在中心柱的正下方與地面之間沒有支撐結構,當中心柱上端的驅動轉臺上安裝天線或者雷達時,天線或者雷達的自重,以及地面對水平支撐腿的支撐力,斜拉桿上的壓力分別作用在水平支撐腿的兩端和中部,水平支撐腿內存在彎曲應力,從而使中心柱、水平支撐腿和斜拉桿之間的連接處的間隙完全消除,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保證了整個支架結構的高穩定性。而且整個支架采用桿件結構,便于拆卸和安裝,從而提高便攜性。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雷達/天線支架第一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雷達/天線支架第二立體結構示意圖;以及3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雷達/天線支架側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如圖I至3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雷達/天線支架,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中心柱10,中心柱10的下端鉸接有大于或等于3條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支撐腿20,水平支撐腿20遠離中心柱10的一端設置有沿豎直方向高度可調節的支撐腳21,中心柱10的上端與水平支撐腿20之間連接有斜拉桿30,中心柱10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驅動轉臺40的連接部。本專利技術由于在中心柱的正下方與地面之間沒有支撐結構,當中心柱上端的驅動轉臺上安裝天線或者雷達時,天線或者雷達的自重,以及地面對水平支撐腿的支撐力,并在圖示A處通過沙袋配重,從而使中心柱、水平支撐腿和斜拉桿之間的連接處的間隙完全消除,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保證了整個支架結構的高穩定性。而且整個支架采用桿件結構,便于拆卸和安裝,從而提聞便攜性。在本專利技術較優選的實施例中,中心柱10的下端與水平支撐腿20通過鉸接軸與鉸接孔間隙配合連接;斜拉桿30與中心柱10的上端和水平支撐腿20之間通過鉸接軸與鉸接孔間隙配合連接。由于各個桿件的連接處有較大的間隙,因此安裝在中心柱10的驅動轉臺40上雷達或者天線轉向不同方向時,各個桿件會隨著雷達或者天線的運動而出現不同的變形,影響精度。為解決該問題,通過采用系統自重以及在水平支撐腿20靠近中心柱10的一端(即圖I和圖3中標號A所示處)設置沙袋配重,從而消除各個桿件之間的連接處的間隙。即如圖I至3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支架在中心柱10的正下方與地面之間沒有支撐結構,水平支撐腿20的支撐腳21安裝在遠離中心柱10的一端,即當中心柱10的上端安裝天線或者雷達時,中心柱10的下端會下沉,從而使水平支撐20腿撓曲,使斜拉桿30產生內力,從而使各個桿件之間的連接處的間隙消除,為了進一步提高結構更穩定,可以在水平支撐腿20靠近中心柱10的一端設置沙袋配重,沙袋的重量加重了水平支撐腿20的撓曲程度,從而提高各個桿件的內力,從而提高結構的穩定性。本專利技術的各個桿件之間通過螺孔與螺栓鉸接,使整個支架拆裝方便、快捷,而且整個系統沒有精密加工件,零件因搬運過程中出現碰撞導致變形也不會影響支架的功能。優選地,如圖I和圖2所示,在相鄰兩條水平支撐腿20遠離中心柱10的一端連接有水平連桿50,從而使相鄰兩條水平支撐腿20與水平連桿50形成三角形結構,保證了各個水平支撐腿20的穩定性,從而有利于提高整個支架的穩定性。中心柱10的上端設置有水平指示裝置,水平支撐腿20遠離中心柱10的一端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螺孔,支撐腳21上設置有與螺孔配合的螺紋軸。螺紋軸上設置有把手,轉動螺紋軸,即可調節支撐腳21相對水平支撐腿的高度,配合設置在中心柱10上端的水平指示裝置,即可調節設置在中心柱10上端的驅動轉臺呈水平狀態。優選地,本專利技術采用四個水平支撐腿20的方案,四個水平支撐腿與地面之間形成超靜定的結構,相比3條水平支撐腿20與地面之間形成的靜定結構,支架的具有更強的抗風能力,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四個水平支撐腿20的超靜定結構在抗風能力方面約為3條水平支撐腿20的靜定結構的I. 73倍。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雷達/天線支架,由于利用自身重量以及沙袋配重消除裝配誤差從而使整個支架質量輕,便于安裝和拆卸,提高其便攜性,而且由于自重和沙袋配重使支架的各個桿件具有內力,提高支架的穩定性和適應性,當采用四條水平支撐腿的超靜定結構時,能夠顯著提高支架的抗風能力。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雷達/天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中心柱(10),所述中心柱(10)的下端鉸接有大于或等于3條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支撐腿(20),所述水平支撐腿(20)遠離所述中心柱(10)的一端設置有沿豎直方向高度可調節的支撐腳(21),所述中心柱(10)的上端與所述水平支撐腿(20)之間連接有斜拉桿(30),所述中心柱(10)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驅動轉臺(40)的連接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雷達/天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撐腿(20)為4條。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雷達/天線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鄰兩條所述水平支撐腿(20 )遠離所述中心柱(10 )的一端連接有水平連桿(50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雷達/天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0)的上端設置有水平指示裝置。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雷達/天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0)的下端與所述水平支撐腿(20)通過鉸接軸與鉸接孔間隙配合連接;所述斜拉桿(30)與所述中心柱(10)的上端和所述水平支撐腿(20)之間通過鉸接軸與鉸接孔間隙配合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雷達/天線支架,其特征在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雷達/天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中心柱(10),所述中心柱(10)的下端鉸接有大于或等于3條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支撐腿(20),所述水平支撐腿(20)遠離所述中心柱(10)的一端設置有沿豎直方向高度可調節的支撐腳(21),所述中心柱(10)的上端與所述水平支撐腿(20)之間連接有斜拉桿(30),所述中心柱(10)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驅動轉臺(40)的連接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奕勇,陳小前,韓偉,張翔,崔瑞東,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