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包括安裝支架,所述的安裝支架上安裝有螺桿,所述螺桿由下而上依次套接有壓力開關底彈片、第一觸頭片、第一接線端子、第一上彈簧片、第二接線端子、壓板支架、雙壓力開關底彈片、第二觸頭片、第三接線端子、第二上彈簧片、第四接線端子和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上分別安裝有螺帽和調節螺釘;所述第一觸頭片與第一上彈簧片上安裝有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第二觸頭片與第二上彈簧片上安裝有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其通過第一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和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對壓力開關進行雙重保護,大大提高了壓力開關安全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
技術介紹
現有電壓力鍋的壓力控制是通過鍋內壓力使鍋體變形推動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控制電壓力鍋內的壓力。此壓力控制方式在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正常時可以正常使用,但當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失靈時便會使電壓力鍋內的壓力失控,產生危險。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其通過第一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和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對壓力開關進行雙重保護,當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失效后隨著壓力增高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會斷開,對于超壓的設備只能進行拆除維修,大大提高了壓力開關安全性能。本專利技術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包括安裝支架,所述的安裝支架上安裝有螺桿,所述螺桿由下而上依次套接有壓力開關底彈片、第一觸頭片、第一接線端子、第一上彈簧片、第二接線端子、壓板支架、雙壓力開關底彈片、第二觸頭片、第三接線端子、第二上彈簧片、第四接線端子和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上分別安裝有螺帽和調節螺釘;所述壓力開關底彈片與第一觸頭片之間,第一接線端子與第一上彈簧片之間,第二接線端子與壓板支架之間,雙壓力開關底彈片與第二觸頭片之間,第三接線端子與第二上彈簧片之間,第四接線端子與支架之間分別安裝有瓷墊圈;所述第一觸頭片與第一上彈簧片上安裝有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第二觸頭片與第二上彈簧片上安裝有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所述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包括第一上銀觸點、第一下銀觸點、第一上彈簧片、第一下彈簧片、第一瓷棒、第二瓷棒,其中所述的第一下銀觸點與第一觸頭片固連;所述第一上銀觸點與第一下彈簧片一端固連,且第一下彈簧片的另一端、第一上彈簧片分別與第一瓷棒固連,且所述壓力開關底彈片與第一瓷棒固連;所述第二瓷棒一端分別穿過壓板支架、雙壓力開關底彈片且與其固連,且第二瓷棒另一端與第一上彈簧片連接。所述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包括第二上銀觸點、第二下銀觸點、第二上彈簧片、第二下彈簧片、第三瓷棒、第四瓷棒,其中所述的第二下銀觸點與第二觸頭片固連;所述第二上銀觸點與第二下彈簧片一端固連,且第二下彈簧片的另一端、第二上彈簧片分別與第三瓷棒固連;且所述雙壓力開關底彈片與第三瓷棒固連;所述第四瓷棒一端通過支架與調節螺釘相連,且第四瓷棒另一端與第二上彈簧片相連。所述壓力開關底彈片通過第一銅套與第一調節螺桿相連;所述雙壓力開關底彈片通過第二銅套與第二調節螺桿相連。所述螺帽與支架之間安裝有彈簧墊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其通過第一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和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對壓力開關進行雙重保護,當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失效后隨著壓力增高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會斷開,對于超壓的設備只能進行拆除維修,大大提高了壓力開關安全性能。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是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包括安裝支架1,所述的安裝支架I上安裝有螺桿2,所述螺桿2由下而上依次套接有壓力開關底彈片3、第一觸頭片5、第一接線端子6、第一上彈簧片7、第二接線端子8、壓板支架9、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第二觸頭片10、第三接線端子11、第二上彈簧片12、第四接線端子13和支架14,其中所述支架14上分別安裝有螺帽15和調節螺釘29 ;所述壓力開關底彈片3與第一觸頭片5之間,第一接線端子6與第一上彈簧片7之間,第二接線端子8與壓板支架9之間,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與第二觸頭片10之間,第三接線端子11與第二上彈簧片12之間,第四接線端子13與支架14之間分別安裝有瓷墊圈4 ;所述第一觸頭片5與第一上彈簧片7上安裝有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第二觸頭片10與第二上彈簧片12上安裝有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所述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包括第一上銀觸點17、第一下銀觸點16、第一上彈簧片7、第一下彈簧片18、第一瓷棒20、第二瓷棒21,其中所述的第一下銀觸點16與第一觸頭片5固連;所述第一上銀觸點17與第一下彈簧片18 —端固連,且第一下彈簧片18的另一端、第一上彈簧片7分別與第一瓷棒20固連,且所述壓力開關底彈片3與第一瓷棒20固連;所述第二瓷棒21 —端分別穿過壓板支架9、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且與其固連,且第二瓷棒21另一端與第一上彈簧片7連接。所述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包括第二上銀觸點24、第二下銀觸點23、第二上彈簧片12、第二下彈簧片25、第三瓷棒27、第四瓷棒28,其中所述的第二下銀觸點23與第二觸頭片10固連;所述第二上銀觸點24與第二下彈簧片25 —端固連,且第二下彈簧片25的另一端、第二上彈簧片12分別與第三瓷棒27固連;且所述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與第三瓷棒27固連;所述第四瓷棒28 —端通過支架14與調節螺釘29相連,且第四瓷棒28另一端與第二上彈簧片12相連。所述壓力開關底彈片3通過第一銅套32與第一調節螺桿22相連;所述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通過第二銅套31與第二調節螺桿30相連。所述螺帽15與支架14之間安裝有彈簧墊圈26。在使用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時,由于電壓力鍋內的壓力增大,使壓力開關底彈片3安裝有第一調節螺桿22的一端發生向上的變形。當壓力開關底彈片3形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安裝在第一下彈簧片18上的第一上銀觸點17與安裝在第一觸頭片5上的第一下銀觸點16分離。第一上銀觸點17與第一下銀觸點16 —旦分離,連接在第一接線端6和第二接線端8上的電線會通過切斷電壓力鍋內的電流使其鍋內的壓力減小。當電壓力鍋內的壓力恢復到允許范圍內,第一上銀觸點17與第一下銀觸點16便能恢復到接觸狀態。當電壓力鍋內的壓力超過允許壓力范圍或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失效后,使壓力開關底彈片3安裝有第一調節螺桿22的一端發生大幅度的向上變形。當壓力開關底彈片3變形后與第二調節螺桿30相接觸時,帶動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安裝有第二調節螺桿30的一端也發生向上的變形。當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形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安裝在第二下彈簧片25上的第二上銀觸點24與安裝在第二觸頭片10上的第二下銀觸點23分離。第二上銀觸點24與第二下銀觸點23 —旦分離,連接在第三接線端11和第四接線端13上的電線也會通過切斷電壓力鍋內的電流使其鍋內的壓力較小。安裝本雙保護壓力開關時,會先通過調節螺釘29使第四瓷棒28與第二上彈簧片12的接觸點和第二上彈簧片12的兩端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力平衡。當第二上銀觸點24與第二下銀觸點23分離,第二上彈簧片12與第二下彈簧片25接觸時,第四瓷棒28與第二上彈簧片12的接觸點和第二上彈簧片12、第二下彈簧片25的兩端三者之間形成新三角力平衡。即使當電壓力鍋內的壓力恢復到允許范圍之內,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其第二上銀觸點24和第二下銀觸點23也不會再次接觸。因此需要拆除本雙保護壓力開關進行維修才能再次使用,或安裝新雙保護壓力開關。本實施例所制造的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其通過第一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和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對壓力開關進行雙重保護,當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失效后隨著壓力增高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會斷開,對于超壓的設備只能進行拆除維修,大大提高了電壓力容器安全性能。權利要求1.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支架(1),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保護壓力開關,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支架(1),所述的安裝支架(1)上安裝有螺桿(2),所述螺桿(2)由下而上依次套接有壓力開關底彈片(3)、第一觸頭片(5)、第一接線端子(6)、第一上彈簧片(7)、第二接線端子(8)、壓板支架(9)、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第二觸頭片(10)、第三接線端子(11)、第二上彈簧片(12)、第四接線端子(13)和支架(14),其中所述支架(14)上分別安裝有螺帽(15)和調節螺釘(29);所述壓力開關底彈片(3)與第一觸頭片(5)之間,第一接線端子(6)與第一上彈簧片(7)之間,第二接線端子(8)與壓板支架(9)之間,雙壓力開關底彈片(19)與第二觸頭片(10)之間,第三接線端子(11)與第二上彈簧片(12)之間,第四接線端子(13)與支架(14)之間分別安裝有瓷墊圈(4);所述第一觸頭片(5)與第一上彈簧片(7)上安裝有第一自動復位壓力開關,第二觸頭片(10)與第二上彈簧片(12)上安裝有第二不可自動復位壓力開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郭強,邵德夫,江小平,李校林,
申請(專利權)人:紹興中新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