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手緊鉆夾頭,包括一空心鉆體(1),所述鉆體(1)內沿周向等間距地設有三個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內可滑動地安裝有一個夾爪(2),所述鉆體(1)的中部設置有一絲母(3),該絲母(3)與每一所述夾爪(2)通過螺紋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鉆體(1)的前端設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絲母(3)為兩半式結構,其外周表面套有一絲母套(31),所述絲母套(31)與所述絲母(3)之間過盈配合,所述前套(4)與所述絲母套(31)之間設有傳遞扭矩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5)與所述前套(4)通過一嵌件(6)卡接在一起。(*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一種改進的手緊鉆夾頭,尤其涉及一種安裝在機械加工設備例如鉆床上的手緊鉆夾頭。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手緊鉆夾頭一般包括鉆體、夾爪、絲母、前套及后套。1999年6月9日授權公告的中國技術專利CN2322725,公開了一種手緊鉆夾頭,該鉆夾頭包括鉆體、夾爪、絲母、前套及后套,三只夾爪分別設置在均布于鉆體上的三個斜孔內,絲母與夾爪之間采用螺紋連接,絲母的后端設有止推軸承,止推軸承的后端設置有擋圈,鉆體的后端裝配有后套,絲母為兩半式結構,通過一絲母套將兩半合為一體,絲母套與絲母之間過盈配合,前套與絲母套之間采用鍵聯接傳遞扭矩,前套前端的內表面成形有環形凸起,鉆體上該凸起的對應位置處設有環形凹槽,通過上述凸起與凹槽的配合實現前套的軸向定位。該手緊鉆夾頭的缺點在于不僅前套的安裝較為不便,而且由于前套和后套之間無配合結構,因而使得鉆夾頭工作時前套和后套都會產生較大的徑向晃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鉆夾頭,其不僅前套和后套的安裝都較為方便,而且安裝后前套和后套都較為穩固,鉆夾頭工作時二者都不會產生徑向晃動。按照本技術提供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包括一空心鉆體,所述鉆體內沿周向等間距地設有三個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內可滑動地安裝有一個夾爪,所述鉆體的中部設置有一絲母,該絲母與每一所述夾爪通過螺紋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鉆體的前端設有一前套,后端套置有一后套,所述絲母為兩半式結構,其外周表面套有一絲母套,所述絲母套與所述絲母之間過盈配合,所述前套與所述絲母套之間設有傳遞扭矩的結構,所述后套與所述前套通過一嵌件卡接在一起。按照本技術提供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由于采用了通過一嵌件將前套和后套卡接在一起的結構形式來實現前套的軸向定位,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環形凸起與凹槽,不僅使得前套和后套的安裝都較為方便,而且安裝后前套和后套都較為穩固,鉆夾頭工作時二者都不會產生徑向晃動。附圖說明本技術進一步的特征和優點,將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其中圖1為按照本技術的提供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的一種實施例的半剖剖視圖,示出該鉆夾頭的內部結構和外部形狀;圖2為沿圖1中A-A的剖視圖,示出前套與絲母套之間傳遞扭矩的結構。圖3為按照本技術的提供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的另一種實施例的半剖剖視圖,示出該鉆夾頭的另一種內部結構;具體實施方式在詳細說明本技術之前,先定義相關術語本技術所稱的“前端”系指手緊鉆夾頭中,各夾爪夾持鉆頭的一端,即圖1和圖3中的下端;本技術所稱的“后端”系指手緊鉆夾頭中,與加工機床,例如鉆床連接的一端,即圖1和圖3中的上端。參見圖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如圖所示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包括一空心鉆體1,所述鉆體1內沿周向等間距地設有三個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內可滑動地安裝有一個夾爪2,所述鉆體1的中部設置有一絲母3,該絲母3與每一所述夾爪2通過螺紋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鉆體1的前端設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絲母3為兩半式結構,其外周表面套有一絲母套31,所述絲母套31與所述絲母3之間過盈配合,所述前套4與所述絲母套31之間設有傳遞扭矩的結構,如圖2中所示,在本技術給出的實施例中,所述絲母套31的外廓形狀為多邊體,所述前套2內部相應地成形有與之相配合的多邊孔。當旋轉前套4時,通過上述結構將扭矩傳遞給絲母套31,由于絲母套31與絲母3過盈配合,從而帶動絲母3旋轉。所述后套5與所述前套4通過一嵌件6卡接在一起。在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如圖中所示,所述后套5包括一周壁,該周壁的后端成形有沿徑向向內延伸的一端壁,該端壁上成形有一內孔,該端壁鄰近該內孔的下端部分成形有一凸緣51,該凸緣51的下表面座靠在所述鉆體1后端自外周表面沿徑向向外延伸的一凸肩12的頂面上;所述周壁的前端成形有沿徑向向內延伸的一圓環52,該圓環52與所述端壁之間鑲嵌有所述嵌件6并形成一橫鉤61;所述前套4的后端對應于所述圓環52的位置處向內收縮,該收縮部分的端頭成形有與所述橫鉤61相配合的外鉤41,通過所述外鉤41和橫鉤61的配合實現所述前套4與后套5的卡接。圖中清楚示出所述圓環52的內表面為一向后傾斜的圓錐面;所述外鉤41的鉤頭外表面也為一向后傾斜的圓錐面,安裝時利用所述前套4的彈性變形實現所述外鉤41和橫鉤61的卡接,同時由于上述兩圓錐面的導向作用使得安裝更加方便。如圖1中所示,在本技術給出的實施例中,所述鉆體1中部成形有一個沿徑向向外延伸的臺階部分11,該臺階部分11具有一與所述絲母3的后端面相對的表面,該表面或與之相對的所述絲母3后端面上加工有凹陷的環形軌道,所述環形軌道內放置有多個滾珠32,通過這些滾珠可實現所述絲母3與鉆體1之間的相對轉動。如圖中所示,在本技術給出的實施例中,所述凹陷的環形軌道成形于所述鉆體1的臺階部分的端面上。作為本技術的另一種實施例,參見圖3,所述后套5的周壁的前端向內收縮,該收縮部分的前端成形有外鉤53;所述前套4的后部周壁的內表面成形有環形凹槽42,該環形凹槽42內嵌有所述嵌件6,所述嵌件6上成形有與所述外鉤53相配合的內鉤62,通過所述外鉤53和內鉤62的配合實現了前套4和后套5的卡接。圖中清楚示出,所述外鉤53的鉤頭外表面為一向前傾斜的圓錐面,所述前套4的后端頭的內表面也為一向前傾斜的圓錐面,安裝時利用后套5的彈性變形實現所述外鉤53和內鉤62的卡接,同時由于上述兩圓錐面的導向作用使得安裝更加方便。如圖1、3中所示,在給出的上述兩實施例中,所述前套4和后套5的外圓周表面分別成形有若干凸棱和凹槽44、54,以便操作者安裝和更換鉆頭。本技術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的使用過程如下首先借助鉆體上端的螺紋孔,將本技術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緊固在鉆床主軸上,再逆時針(從鉆夾頭的前端看)旋轉所述前套4,所述前套4帶動所述絲母3轉動,從而使得所述三個夾爪2同時向上運動而使三個夾爪間的開口增大,然后將鉆頭插入其中,再順時針旋轉所述前套4,從而帶動所述絲母3轉動,使得所述三個夾爪4向下運動而將鉆頭夾緊,即可進行鉆削。如果要更換鉆頭,其操作過程,與之相反,此處不再贅述。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技術之用,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手緊鉆夾頭,包括一空心鉆體(1),所述鉆體(1)內沿周向等間距地設有三個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內可滑動地安裝有一個夾爪(2),所述鉆體(1)的中部設置有一絲母(3),該絲母(3)與每一所述夾爪(2)通過螺紋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鉆體(1)的前端設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絲母(3)為兩半式結構,其外周表面套有一絲母套(31),所述絲母套(31)與所述絲母(3)之間過盈配合,所述前套(4)與所述絲母套(31)之間設有傳遞扭矩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5)與所述前套(4)通過一嵌件(6)卡接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手緊鉆夾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5)包括一周壁,該周壁的后端成形有沿徑向向內延伸的一端壁,該端壁上成形有一內孔,該端壁鄰近該內孔的下端部分成形有一凸緣(51),該凸緣(51)的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文德,
申請(專利權)人:周文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