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中用于隔絕或其他防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中埋式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裝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卡位桿,翼緣桿,鎖定鋼筋,卡位桿的下端部設有一封口桿。卡位桿的數量為兩個,長度相等,并相互平行;兩個翼緣桿的長度相等,中心線重合,鎖定鋼筋的數量為兩個,位于卡位桿內側,卡位桿與封口桿、翼緣桿垂直設置,兩個卡位桿和翼緣桿沿封口桿的中心對稱設置。本發明專利技術在澆筑混凝土時,對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位置形成準確地約束固定,不損傷鋼邊橡膠止水帶,確保鋼邊橡膠止水帶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準確,保證止水帶的止水效果,制作簡單,安裝操作方便,可用鋼筋下腳料集中生產制作,成本低,適用范圍廣,市場前景好,安全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中用于隔絕或其他防護
,具體是。鋼邊橡膠止水帶是以可伸縮的橡膠和鍍鋅鋼帶組成的復合件。這種止水帶主要靠中間的橡膠段在混凝土間被壓縮,而起到密封止水作用。一般來說,混凝土和橡膠的粘附力較差,在常規施工中,又因橡膠是柔軟彈性體,使混凝土在澆筑時不易被搗實,故在混凝土干縮時會經常出現橡膠止水帶松動或脫落,以致在水頭壓力較高情況下會產生滲漏現象。對于變形縫大的接縫來說,就更為突出。由于鋼邊橡膠止水帶是一種柔性材料,為了節約成本,因此鋼邊一般都采用超薄型,這就給站立式鋼邊止水帶安裝帶來了諸多不便,而且在澆筑混凝土時,鋼邊橡膠止水帶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很難準確控制,容易發生翻滾、扭結、上浮、下沉、歪斜、偏移和不居中等問題,導致鋼邊橡膠止水帶的止水性能不能充分發揮,嚴重影響止水效果。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目前鋼邊橡膠止水帶的固定技術通常有附加鋼筋固定、鉛絲和模板固定和穿孔、固定卡具等傳統方法,但都存在著許多缺陷,如在安裝過程中往往容易損傷鋼邊橡膠止水帶,且操作不方便,措施代價高等。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結構新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安裝時不損傷鋼邊橡膠止水帶且安裝位置精準,減少成本的中埋式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裝置及其施工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包括鋼筋、卡位桿、封口桿、翼緣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主受力筋13和第二主受力筋12之間設有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裝置,所述的固定裝置為倒“幾”字型結構,由第二翼緣桿8一端連接于第二主受力筋12上,第二翼緣桿另一端連接第一卡位桿6上部一端,第一卡位桿6下部一端連接封口桿5 —端,封口桿5另一端連接第二卡位桿7下部一端,第二卡位桿7上部一端連接第一翼緣桿9 一端,第一翼緣桿9另一端連接第一主受力筋13,從而構成用于容納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的空間,所述的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由止水帶超薄鋼邊的中間設有止水帶基材2,止水帶基材的四角設有止水帶加強肋3,止水帶基材2的中間為圓形通孔1,止水帶2的上部在超薄鋼邊的左右兩端設有第一和第二鎖定鋼筋10和11,第一和第二鎖定鋼筋分別于卡位桿6和卡位桿7側壁連接,止水帶超薄鋼邊4與卡位桿6和卡位桿7平行,所述的止水帶超薄鋼邊4的長度略高于卡位桿6和卡位桿7的長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桿數量為2個,包括第一卡位桿6和第二卡位桿7,第一和第二卡位桿的長度相等且互相平行。所述的封口桿5的數量為I個,所述的封口桿5與第一卡位桿6及第二卡位桿7垂直設置。所述的翼緣桿數量為2個,包括第一翼緣桿9和第二翼緣桿8,所述的第一翼緣桿9和第二翼緣桿8的長度相等,第一翼緣桿9和第二翼緣桿8分別與第二卡位桿7和第一卡位桿6垂直并沿封口桿中心位置對稱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施工方法為側墻外側鋼筋安裝完成后,將鋼邊橡膠止水帶置于側墻內懸掛起來,待倒“幾”型的結構安裝完成后再將止水帶放下來就位與卡槽內,水平施工縫砼需澆筑于橡膠鋼邊止水帶的中部,設施工縫的高程為H,則倒“幾”型的結構兩邊翼緣的高程h=H+(H + -H±/2),沿側墻每隔5米將倒“幾”型的結構兩邊翼緣桿的高程測設在相應側墻的內外側豎向主筋上并做好標記,按標記好的止水帶固定裝置標高控制點,將止水帶固定裝置焊接固定在現澆結構的豎向第二主受力筋12和第一受力主筋13上,每Im間距安設一個止水帶固定裝置,在安設之前,應掛線使止水帶固定裝置位于現澆結構的中心,止水帶固定裝置安放好后,將原懸吊于側墻內的鋼邊橡膠止水帶放入固定裝置卡槽內就位并拉直,同時在卡槽頂部、止水帶鋼邊與橡膠結合處兩側各放置一根直徑20_的鎖定鋼筋加固固定止水帶,該鋼筋走向同止水帶,同時為便于該鋼筋回收,將其同固定裝置點焊固定,砼澆筑過程中,從止水帶的兩側完成澆筑,控制砼的標高,確保砼澆筑至止水帶中間,在下次砼澆筑前將固定拉直止水帶的附加鋼筋進行回收重復利用。本專利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其在澆筑混凝土時,對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位置形成準確的約束固定,不損傷鋼邊橡膠止水帶,確保了鋼邊橡膠止水帶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準確,使止水帶保持平展,能在各種壓力荷載下產生彈性變形,同時鋼邊能夠很好地與混凝土粘結,從而起到堅固密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構造的漏水、滲水并起到減震緩沖作用,可廣泛用于混凝土現澆時設在施工縫及變形縫內與混凝土結構成為一體的基礎工程,如地下設施、隧道涵洞、輸水渡槽、船閘大壩、貯液構筑物等。有效地防止了止水帶偏移、單側縮短、翻滾和扭結,保證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的止水效果,同時制作簡單,安裝操作方便,可用鋼筋下腳料集中生產制作,成本低,安全可靠。圖I是本專利技術中埋式鋼邊鋼邊橡膠止水帶及固定裝置的主要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圖中1.圓形通孔及中間凸出 2.止水帶基材 3.止水帶加強肋4.止水帶超薄鋼邊5.封口桿6.第一卡位桿7.第二卡位桿8.第二翼緣桿9.第一翼緣桿10.第二鎖定鋼筋11.第一鎖定鋼筋12.第二主受力筋13.第一主受力筋14.鋼筋混凝土完成面;指定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摘要附圖。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這種裝置及方法的結構和原理對本專利技術的人來說是非常清楚的。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如圖I所示,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卡位桿,為第—N立桿6和第二卡位桿7,第—N立桿6和第二卡位桿7的長度相同,假設止水帶高為H止,則卡位桿高H卡=H止-50mm,間距為止水帶寬度外加5mm,均使用Φ12鋼筋制作,封口桿5的長度不小于卡位桿的間距,兩邊翼緣桿總寬度為W-50X2-L+ mm,其中L+為第一卡位桿和第二卡位桿的間距,W為設計墻厚。在第—^位桿6和第二卡位桿7的一端焊接有封口桿5,封口桿5與第—N立桿6和第二卡位桿7垂直,第—N立桿6和第二卡位桿7分別沿封口桿5的中心對稱,封口桿5,第 N立桿6,第二卡位桿7,第二翼緣桿8,第一翼緣桿9形成倒“幾”型的結構,從而形成用于容納止水帶的空間。如圖I所示,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裝置固定鋼邊橡膠止水帶的施工過程如下所述為方便止水帶的安裝,側墻外側鋼筋安裝完成后,應將鋼邊橡膠止水帶置于側墻內懸掛起來,待倒“幾”型的結構安裝完成后再將止水帶放下來就位于卡槽內。由于水平施工縫砼需澆筑于橡膠鋼邊止水帶的中部,現假設施工縫的高程為H,則倒“幾”型的結構兩邊翼緣的高程h=H+ (H + -H±/2)。沿側墻每隔5米將倒“幾”型的結構兩邊翼緣桿的高程測設在相應側墻的內外側豎向主筋上并做好標記,按標記好的止水帶固定裝置標高控制點,將止水帶固定裝置焊接固定在現澆結構的豎向第二主受力筋12和第一主受力筋13上,每Im間距安設一個止水帶固定裝置,在安設之前,應掛線使止水帶固定裝置位于現澆結構的中心。止水帶固定裝置安放好后,將原懸吊于側墻內的鋼邊橡膠止水帶放入固定裝置卡槽內就位并拉直,同時在卡槽頂部、止水帶鋼邊與橡膠結合處兩側各放置I根直徑20_的第二鎖定鋼筋10、第一鎖定鋼筋11加固固定止水帶,該鋼筋走向同止水帶,同時為便于該鋼筋回收,將其同固定裝置點焊固定,如圖I所示。砼澆筑過程中,嚴禁傾倒的砼直接沖擊到鋼邊橡膠止水帶,砼應避開止水帶,從止水帶的兩側完成澆筑。澆筑過程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中埋式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裝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鋼筋、卡位桿、封口桿、翼緣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主受力筋(13)和第二主受力筋(12)之間設有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裝置,所述的固定裝置為倒“幾”字型結構,由第二翼緣桿(8)一端連接于第二主受力筋(12)上,第二翼緣桿另一端連接第一卡位桿(6)上部一端,第一卡位桿(6)下部一端連接封口桿(5)一端,封口桿(5)另一端連接第二卡位桿(7)下部一端,第二卡位桿(7)上部一端連接第一翼緣桿(9)一端,第一翼緣桿(9)另一端連接第一主受力筋(13),從而構成用于容納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的空間,所述的超薄鋼邊橡膠止水帶由止水帶超薄鋼邊的中間設有止水帶基材(2),止水帶基材的四角設有止水帶加強肋(3),止水帶基材(2)的中間為圓形通孔(1),止水帶(2)的上部在超薄鋼邊的左右兩端設有第一和第二鎖定鋼筋(10)和(11),第一和第二鎖定鋼筋分別于卡位桿(6)和卡位桿(7)側壁連接,止水帶超薄鋼邊(4)與卡位桿(6)和卡位桿(7)平行,所述的止水帶超薄鋼邊(4)的長度略高于卡位桿(6)和卡位桿(7)的長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伍澤洪,徐界鵬,章安忠,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