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在所述輸送機的直線型上層輸送帶和下層輸送帶的正下方均設有氣墊氣體分布板、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和氣墊供風系統;所述輸送機的進料系統和卸料系統設置在下層輸送帶的上方,整個輸送系統被放置在輸送系統殼體內。下氣墊氣體分布板可設計成平型或凹形,輸送帶可設計成裙邊式。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具有運力大、全密閉的特點,尤其適于粉體物料的長距離輸送。由于使用下層輸送帶輸送物料,所以飛揚物料和帶上粘附物料最終都會落到下層輸送帶上,因此無需清掃系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物料輸送所使用的氣墊帶式輸送機,尤其涉及一種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
技術介紹
物料輸送是各類工業生產中重要的工藝環節之一,而機械輸送又是其中的一種主要形式,機械輸送具體包括螺旋輸送、刮板輸送、振動輸送、帶式輸送等,其中,帶式輸送主要包括托棍帶式輸送機、氣墊帶式輸送機和管狀帶式輸送機三種設備。托棍帶式輸送機輸送距離比較遠,運行穩定,但存在設備重、造價高的缺點,且輸送帶移動過程中有振動,物料堆積僅占輸送帶總寬度80%以內的中間部位,效率相對較低,而且對粉體物料而言,在輸送過程中會有物料飛揚,既污染環境,又帶來了物料損失;氣墊帶式輸送機雖然設備重量有所降低,造價也相對減少,但仍有一定的振動且存在不密閉問題,粉體物料輸送時在進、排料口和輸送帶返程過程中飛揚問題依然比較嚴重;管狀帶式輸送機存在設備重、造價高的問題。為了解決現有的機械輸送設備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機械輸送設備,其采用密閉雙氣墊帶方式進行輸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所述輸送機主要由前端從動棍、從動壓棍、下氣墊氣體分布板、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進料系統、下氣墊供風系統、卸料系統、輸送帶、后端驅動輥、驅動壓輥、排風過濾系統殼體、排風過濾系統過濾層、輸送帶張緊系統、上氣墊氣體分布板、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輸送系統殼體、上氣墊供風系統、進料供風系統和排料供風系統組成,其中,輸送帶繞過前端從動輥和從動壓輥以及后端驅動輥和驅動壓輥閉環連接,以形成上層輸送帶和下層輸送帶,輸送帶張緊系統安裝在上層輸送帶上,按照輸送帶的運行方向,從動壓輥安裝在前端從動輥的下游,驅動壓輥安裝在后端驅動輥的上游,進料系統設置在前端從動輥的一側,卸料系統設置在后端驅動輥的一側,在下層輸送帶的正下方設有下氣墊氣體分布板、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和下氣墊供風系統,在上層輸送帶的正下方設有上氣墊氣體分布板、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和上氣墊供風系統,前端從動輥、從動壓輥、下氣墊氣體分布板、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進料系統、下氣墊供風系統、卸料系統、輸送帶、后端驅動輥、驅動壓輥、輸送帶張緊系統、上氣墊氣體分布板、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上氣墊供風系統、進料供風系統和排料供風系統均被放置在輸送系統殼體內,排風過濾系統殼體安放在輸送系統殼體之外,排風過濾系統過濾層安裝在排風過濾系統殼體內。輸送帶閉環連接所形成的上層輸送帶和下層輸送帶可呈直線型。物料可由下層輸送帶進行輸送。上氣墊氣體分布板可比輸送系統殼體窄。下氣墊氣體分布板可比輸送帶寬。所述輸送機的進料系統和卸料系統可設置在下層輸送帶的上方。所述輸送機的進料系統可采用風動溜槽方式將物料放置在輸送帶上,進料供風系統可與風動溜槽式進料系統相連接,所述輸送機的卸料系統可采用風動溜槽方式將物料從輸送帶上卸下,排料供風系統可與風動溜槽式卸料系統相連接。所述輸送機的下氣墊氣體分布板可以為凹形,輸送帶可以為裙邊式。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具有如下優點( I)可以實現全密閉,物料和整個輸送系統均密封在密閉殼體內;在輸送帶寬度相同的情況下,由于物料受殼體約束,料層可以很厚,所以輸送能力大;(2)輸送帶的去程帶處于下層,輸送帶的返程帶處于上層,返程帶上的殘料和飛揚物料可以通過返程帶兩側的縫隙落到去程帶上,所以不用單獨設置吹掃系統和收灰系統,因此本專利技術更適合于輸送粉體物料;(3)輸送帶的去程帶和返程帶都在氣墊上移動,阻力小,磨損小,能耗低;設備重量相對低,需加工部件少,所以投資小。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的結構示意圖;是沿圖I中的A-A線截取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的剖面示意圖是沿圖I中的B-B線截取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的剖面示意圖是沿圖I中的C-C線截取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的剖面示意圖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溜子進料示附圖說明圖I圖2圖3圖4圖5意圖;圖6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溜子卸料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號的具體說明如下1為前端從動輥,1-1為從動壓輥,2為下氣墊氣體分布板,3為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4為進料系統,5為下氣墊供風系統,6為被輸送物料,7為卸料系統,8為輸送帶,81為上層輸送帶,82為下層輸送帶,9為后端驅動輥,9-1為驅動壓輥,10為排風過濾系統殼體,11為排風過濾系統過濾層,12為輸送帶張緊系統,13為上氣墊氣體分布板,14為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15為輸送系統殼體,16為上氣墊供風系統,17為進料供風系統,18為排料供風系統,19為進料口,20為排料口。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將結合圖I至圖4對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進行進一步的描述。如圖I、圖2、圖3和圖4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主要由前端從動棍I、從動壓棍1-1、下氣墊氣體分布板2、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3、進料系統4、下氣墊供風系統5、卸料系統7、輸送帶8、后端驅動輥9、驅動壓輥9-1、排風過濾系統殼體10、排風過濾系統過濾層11、輸送帶張緊系統12、上氣墊氣體分布板13、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14、輸送系統殼體15、上氣墊供風系統16、進料供風系統17和排料供風系統18組成。其中,輸送帶8繞過前端從動輥I和從動壓輥1-1以及后端驅動輥9和驅動壓輥9-1閉環連接,以形成上層輸送帶81 (B卩,返程帶)和下層輸送帶82 (即,去程帶),上層輸送帶81和下層輸送帶82呈直線型,輸送帶8在后端驅動輥9的作用下圍繞后端驅動輥9和前端從動輥I作循環旋轉運動。輸送帶張緊系統12安裝在上層輸送帶81所經過的任何一個合適的位置,按照輸送帶8的運行方向,從動壓輥1-1安裝在前端從動輥I下游的合適位置,驅動壓輥9-1安裝在后端驅動輥9上游的合適位置,輸送帶張緊系統12的三個張緊輥、從動壓輥1-1和驅動壓輥9-1負責將輸送帶8繃直張緊,并加大前端從動輥I和后端驅動輥9的直徑,可選地,當物料輸送量小時,也可以取消從動壓輥1-1和驅動壓輥9-1。進料系統4設置在前端從動輥I的一側或兩側,最好設置在下層輸送帶82的正上方,進料系統4可采用風動溜槽方式將物料放置在輸送帶8上,進料供風系統17與風動溜槽式進料系統4相連接,卸料系統7設置在后端驅動輥9的一側或兩側,卸料系統7可采用風動溜槽方式將物料從輸送帶8上卸下,排料供風系統18與風動溜槽式卸料系統7相連接,在輸送帶8閉環連接所形成的直線型下層輸送帶82的正下方設有下氣墊氣體分布板2、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3和下氣墊供風系統5,在輸送帶8閉環連接所形成的直線型上層輸送帶81的正下方設有上氣墊氣體分布板13、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14和上氣墊供風系統16,前端從動輥I、從動壓輥I -1、下氣墊氣體分布板2、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3、進料系統4、下氣墊供風系統5、卸料系統7、輸送帶8、后端驅動輥9、驅動壓輥9-1、輸送帶張緊系統12、上氣墊氣體分布板13、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14、上氣墊供風系統16、進料供風系統17和排料供風系統18均被放置在輸送系統殼體15內。排風過濾系統殼體10安放在輸送系統殼體15之外,排風過濾系統過濾層11安裝在排風過濾系統殼體10內,排風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密閉雙氣墊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主要由前端從動輥(1)、從動壓輥(1?1)、下氣墊氣體分布板(2)、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3)、進料系統(4)、下氣墊供風系統(5)、卸料系統(7)、輸送帶(8)、后端驅動輥(9)、驅動壓輥(9?1)、排風過濾系統殼體(10)、排風過濾系統過濾層(11)、輸送帶張緊系統(12)、上氣墊氣體分布板(13)、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14)、輸送系統殼體(15)、上氣墊供風系統(16)、進料供風系統(17)和排料供風系統(18)組成,其中,輸送帶(8)繞過前端從動輥(1)和從動壓輥(1?1)以及后端驅動輥(9)和驅動壓輥(9?1)閉環連接,以形成上層輸送帶(81)和下層輸送帶(82),輸送帶張緊系統(12)安裝在上層輸送帶(81)上,按照輸送帶(8)的運行方向,從動壓輥(1?1)安裝在前端從動輥(1)的下游,驅動壓輥(9?1)安裝在后端驅動輥(9)的上游,進料系統(4)設置在前端從動輥(1)的一側,卸料系統(7)設置在后端驅動輥(9)的一側,在下層輸送帶(82)的正下方設有下氣墊氣體分布板(2)、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3)和下氣墊供風系統(5),在上層輸送帶(81)的正下方設有上氣墊氣體分布板(13)、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14)和上氣墊供風系統(16),前端從動輥(1)、從動壓輥(1?1)、下氣墊氣體分布板(2)、下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3)、進料系統(4)、下氣墊供風系統(5)、卸料系統(7)、輸送帶(8)、后端驅動輥(9)、驅動壓輥(9?1)、輸送帶張緊系統(12)、上氣墊氣體分布板(13)、上氣墊氣體分布板氣腔(14)、上氣墊供風系統(16)、進料供風系統(17)和排料供風系統(18)均被放置在輸送系統殼體(15)內,排風過濾系統殼體(10)安放在輸送系統殼體(15)之外,排風過濾系統過濾層(11)安裝在排風過濾系統殼體(10)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成貴,
申請(專利權)人:馬成貴,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