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西瓜汁150-200、黃芪10-12、商陸3-5、鉤藤7-9、車前草2-4、大風草9-11、甘蔗葉10-12、旱蓮草7-9、黃柏4-6、地榆1-3、蘆根10-15、絲瓜葉20-30、大腹皮8-12、澤瀉4-6、玉米須10-15、水丁香2-5、仙鶴草3-5、薄荷葉7-9、金櫻子4-6、菟絲子1-3和川牛膝5-7。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解表,利尿通淋,通腑泄熱的功效,治療淋癥療效好,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凡尿頻、尿急、排尿障礙或澀痛、淋浙不斷的癥候統稱“淋癥”。分為“石淋”,“氣淋”,“膏淋”,“勞淋”,“血淋”等五種類型。包括泌尿系感染、結石、結核、乳糜尿、前列腺炎等多種疾病。多屬濕熱積于下焦,滲入膀胱,或由于腎虛而濕濁下注,氣化不利所致。五淋中病因又各不同。常用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現有的中藥治療時間長,療效不明顯。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本專利技術的中藥具有清熱解表,利尿通淋,通腑泄熱的功效,治療淋癥療效好,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 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西瓜汁150-200、黃芪10-12、商陸3-5、鉤藤7-9、車前草2-4、大風草9-11、甘蔗葉10-12、旱蓮草7-9、黃柏4-6、地榆1-3、蘆根10-15、絲瓜葉20-30、大腹皮8-12、澤瀉4-6、玉米須10-15、水丁香2-5、仙鶴草3-5、薄荷葉7-9、金櫻子4_6、菟絲子1_3和川牛膝5_7。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西瓜汁175、黃芪11、商陸4、鉤藤8、車前草3、大風草10、甘蔗葉11、旱蓮草8、黃柏5、地榆2、蘆根12、絲瓜葉25、大腹皮10、澤瀉5、玉米須12、水丁香3. 5、仙鶴草4、薄荷葉8、金櫻子5、菟絲子2和川牛膝6。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然后混合均勻,煮沸20-30分鐘后,去渣溫服,每日2-3次,每次150-250ml,2-3周為一療程,一般服用1-4個療程即可治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解表,利尿通淋,通腑泄熱的功效,治療淋癥療效好,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具體實施方式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克)為西瓜汁175、黃芪11、商陸4、鉤藤8、車前草3、大風草10、甘蔗葉11、旱蓮草8、黃柏5、地榆2、蘆根12、絲瓜葉25、大腹皮10、澤瀉5、玉米須12、水丁香3. 5、仙鶴草4、薄荷葉8、金櫻子5、菟絲子2和川牛膝6。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然后混合均勻,煮沸20-30分鐘后,去渣溫服,每日2-3次,每次150-250ml,2-3周為一療程,一般服用1-4個療程即可治愈。3典型病例病例I :段某,男,57歲,2009年11月首診,小腹脹滿隱痛,有尿意感3個月,有時小便不利,大便作墜,便軟或溏,經診斷為淋癥,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方,每日2次,每次150ml, 服用一個療程后,各種不良癥狀明顯改善,繼續服用2個療程后,徹底治愈。病例2 :錢某,男,59歲,2011年4月17日首診,尿頻小腹痛,口干飲涼,有畏寒感, 不發熱,舌苔白膩厚,質淡紅,脈細有弦意略數,腎區無叩擊痛,血常規正常,經診斷為淋癥, 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方,每日3次,每次200ml,服用一周后,各種不良癥狀明顯改善,繼續服用2個療程劑后,徹底治愈。病例3 :江某,男,67歲,小腹脹滿隱痛,有尿意感2個月,有時小便不利,大便作墜, 便軟或溏,經診斷為淋癥,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方,每日2次,每次180ml,服用半個月后,各種不良癥狀明顯改善,繼續服用I個療程后,徹底治愈。病例4 :宋某,女,53歲,小腹脹滿隱痛,有尿意感4個月,有時小便不利,大便作墜, 便軟或溏,經診斷為淋癥,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方,每日3次,每次250ml,服用一個療程后, 各種不良癥狀明顯改善,繼續服用2個療程后,徹底治愈。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 西瓜汁150-200、黃芪10-12、商陸3-5、鉤藤7-9、車前草2-4、大風草9-11、甘蔗葉10-12、旱蓮草7-9、黃柏4-6、地榆1-3、蘆根10-15、絲瓜葉20-30、大腹皮8-12、澤瀉4-6、玉米須10-15、水丁香2-5、仙鶴草3-5、薄荷葉7-9、金櫻子4_6、菟絲子1_3和川牛膝5_7。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西瓜汁175、黃芪11、商陸4、鉤藤8、車前草3、大風草10、甘蔗葉11、旱蓮草 8、黃柏5、地榆2、蘆根12、絲瓜葉25、大腹皮10、澤瀉5、玉米須12、水丁香3. 5、仙鶴草4、薄荷葉8、金櫻子5、菟絲子2和川牛膝6。3.—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然后混合均勻,煮沸20-30分鐘后,去渣溫服,每日2-3次,每次 150-250ml。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有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西瓜汁150-200、黃芪10-12、商陸3-5、鉤藤7-9、車前草2-4、大風草9-11、甘蔗葉10-12、旱蓮草7-9、黃柏4-6、地榆1-3、蘆根10-15、絲瓜葉20-30、大腹皮8-12、澤瀉4-6、玉米須10-15、水丁香2-5、仙鶴草3-5、薄荷葉7-9、金櫻子4-6、菟絲子1-3和川牛膝5-7。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解表,利尿通淋,通腑泄熱的功效,治療淋癥療效好,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文檔編號A61P13/00GK102940797SQ20121038142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0日專利技術者金文勝, 張定聰, 凌士亮, 費廣明, 陳林紅 申請人:肥西縣中醫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淋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西瓜汁150?200、黃芪10?12、商陸3?5、鉤藤7?9、車前草2?4、大風草9?11、甘蔗葉10?12、旱蓮草7?9、黃柏4?6、地榆1?3、蘆根10?15、絲瓜葉20?30、大腹皮8?12、澤瀉4?6、玉米須10?15、水丁香2?5、仙鶴草3?5、薄荷葉7?9、金櫻子4?6、菟絲子1?3和川牛膝5?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文勝,張定聰,凌士亮,費廣明,陳林紅,
申請(專利權)人:肥西縣中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