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巴豆2-3、柴胡8-9、枳殼10-12、甘遂2-4、山露菜5-7、甘蔗葉10-15、滑石3-5、青皮8-10、川樸1-3、大戟6-8、硼砂3-5、砂仁2-4、月季花9-11、紅參2-5、老虎草7-9、紅花8-10、旱蓮草4-6和玄明粉3-5。本中藥配伍科學合理、無毒副作用,具有通利腹水、軟肝縮脾、調理五臟、標本兼治及根除病癥之療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腹水癥也稱腹腔積水,是一種慢性疾病,腹部外形變化明顯,腹部明顯下垂,兩側對稱性脹大,腹部觸診有波動感并有水響聲,背部和肋骨明顯突出,進行性消瘦,不愿活動, 如腹水繼續增大時,腹部呈桶狀,油于腹水壓迫橫隔膜和肺臟,可見有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難、缺氧等癥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中藥配伍科學合理、無毒副作用,具有通利腹水、軟肝縮脾、殺滅乙肝病毒、調理五臟、標本兼治及根除病癥之療效。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巴豆2-3、柴胡8-9、 枳殼10-12、甘遂2-4、山露菜5-7、甘蔗葉10-15、滑石3-5、青皮8-10、川樸1-3、大戟6-8、硼砂3-5、砂仁2-4、月季花9-11、紅參2-5、老虎草7_9、紅花8_10、旱蓮草4_6和玄明粉3_5。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巴豆2. 5、柴胡 8. 5、枳殼11、甘遂3、山露菜6、甘蔗葉12、滑石4、青皮9、川樸2、大戟7、硼砂4、砂仁3、月季花10、紅參3. 5、老虎草8、紅花9、旱蓮草5和玄明粉4。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中藥配伍科學合理、無毒副作用,具有通利腹水、軟肝縮脾、調理五臟、標本兼治及根除病癥之療效。具體實施方式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克)為巴豆2. 5、柴胡 8. 5、枳殼11、甘遂3、山露菜6、甘蔗葉12、滑石4、青皮9、川樸2、大戟7、硼砂4、砂仁3、月季花10、紅參3. 5、老虎草8、紅花9、旱蓮草5和玄明粉4。水煎服,文火煎成200-300ml,每次溫服150-180 ml,每次日晨空腹和臨睡前各服一次,30天為一療程。典型病例病例I :曾某,男,54歲,2011年6月23日首診,腹部外形變化明顯,腹部明顯下垂,兩側對稱性脹大,診斷為腹水癥,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每次溫服150 ml,每次日晨空腹和臨睡前各服一次,服用20天后,臨床癥狀部分消失,腹圍減少IOcm以上,繼續服用本專利技術組合物I個療程,腹水康復。病例2 :胡某,男,47歲,2008年3月14日首診,腹部外形變化明顯,腹部明顯下垂,兩側對稱性脹大,診斷為腹水癥,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每次溫服180 ml,每次日晨空腹和臨睡前各服一次,服用15天后,臨床癥狀部分消失,腹圍減少8cm以上,繼續服用本專利技術組合物20天,腹水康復。病例3 :朱某,男,36歲,2009年8月7日首診,腹部外形變化明顯,腹部明顯下垂, 兩側對稱性脹大,背部和肋骨明顯突出,診斷為腹水癥,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每次溫服150 ml,每次日晨空腹和臨睡前各服一次,服用25天后,臨床癥狀部分消失,腹圍減少 5cm以上,繼續服用本專利技術組合物30天,腹水康復。病例4 :盧某,男,39歲,2010年12月21日首診,腹部外形變化明顯,腹部明顯下垂,兩側對稱性脹大,背部和肋骨明顯突出,診斷為腹水癥,服用本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每次溫服160 ml,每次日晨空腹和臨睡前各服一次,服用一個療程后,臨床癥狀部分消失,腹圍減少12cm以上,繼續服用本專利技術組合物15天,腹水康復。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 巴豆2-3、柴胡8-9、枳殼10-12、甘遂2-4、山露菜5-7、甘蔗葉10-15、滑石3-5、青皮8-10, 川樸1-3、大戟6-8、硼砂3-5、砂仁2-4、月季花9-11、紅參2_5、老虎草7_9、紅花8-10、旱蓮草4-6和玄明粉3-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巴丑2. 5、柴胡8. 5、積殼11、甘遂3、山露菜6、甘鹿葉12、滑石4、青皮9、 川樸2、大戟7、硼砂4、砂仁3、月季花10、紅參3. 5、老虎草8、紅花9、旱蓮草5和玄明粉4。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巴豆2-3、柴胡8-9、枳殼10-12、甘遂2-4、山露菜5-7、甘蔗葉10-15、滑石3-5、青皮8-10、川樸1-3、大戟6-8、硼砂3-5、砂仁2-4、月季花9-11、紅參2-5、老虎草7-9、紅花8-10、旱蓮草4-6和玄明粉3-5。本中藥配伍科學合理、無毒副作用,具有通利腹水、軟肝縮脾、調理五臟、標本兼治及根除病癥之療效。文檔編號A61K36/9064GK102940841SQ20121038142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0日專利技術者金文勝, 李鑒, 劉浩, 張先榮, 倪世濤 申請人:肥西縣中醫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腹水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巴豆2?3、柴胡8?9、枳殼10?12、甘遂2?4、山露菜5?7、甘蔗葉10?15、滑石3?5、青皮8?10、川樸1?3、大戟6?8、硼砂3?5、砂仁2?4、月季花9?11、紅參2?5、老虎草7?9、紅花8?10、旱蓮草4?6和玄明粉3?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文勝,李鑒,劉浩,張先榮,倪世濤,
申請(專利權)人:肥西縣中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