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熟地黃和熟地汁制首烏聯合同時炮制方法,涉及中藥材炮制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蒸制熟地黃的汁蒸制“熟地汁制首烏”,使達到兩藥蒸制效果,節約制熟地汁時浪費地黃藥用資源,省時,省力,省能源。方法是直接通入蒸汽法,將黃酒拌潤何首烏放入蒸制容器下層,利用上層黃酒拌潤的地黃流出的熟地汁蒸制首烏。結果,蒸制的首烏既達到酒制,也達到熟地汁制,外表黑色,內外均勻一致的效果,地黃也同時達到酒蒸的效果,黑如漆,甜如飴,操作易行,省時,省力,省能源。蒸制的首烏與地黃色澤好,成品率高,都能達到傳統炮制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材的炮制方法,具體地說,是“熟地汁制首烏”和“熟地黃”聯合同時炮制方法。
技術介紹
生地黃和熟地黃的藥性不同,生地炮制成熟地后,可使藥性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甜,功能由清轉補,以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為主,生地炮制成熟地,通常用清蒸或加酒蒸制方法,清蒸熟地滋膩礙脾,加酒蒸制后,則性轉溫,主補陰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引藥勢,通血脈,更有利于補血,并使之補而不膩的作用。加酒蒸制傳統的方法是取干地黃加黃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內外黑潤,取出曬干或烘干即可。但這種傳統的酒蒸制方法,難以真正達到熟地黃“黑如漆,甜如飴”的質量要求,要真正達到熟地黃“黑如漆,甜如飴”的質量要求,前人有提出九蒸九暴的方法,可見要達到熟地黃的質量要求是很不容易的,手續很是繁雜。 2000版一部藥典收載了酒制熟地的2種方法燉制法和蒸制法。此兩法用于實踐中,用大火加熱,隔水燉約48 h才能達到烏黑色光澤,味轉甜。蒸制法要32 h才達到要求。方法中黃酒都是一次性拌入藥材中,酒不易達到藥材組織內部,故達不到酒制目的。用隔水燉或隔水蒸制,仍耗時,耗力,耗能源,故不主張隔水燉或隔水蒸。制首烏是由生首烏炮制而成,取新鮮首烏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段或切成塊,曬干為生首烏,倒入盆中,用黑豆汁與黃酒拌勻,至罐內,密閉,至水鍋中,隔水燉至汁液吸盡,取出曬干,每100斤首烏塊,用黃酒25斤,黑豆10斤,黑豆汁的加工方法是將10斤黑豆水煮取汁,第一次水煮4小時,熬汁15斤,豆渣再加水煮3小時,熬汁10斤,兩次共熬汁約25斤,這種“制首烏”通常稱為“黑豆汁制首烏”。生何首烏酒制后,增其發散之性,減其滑腸致瀉之弊,具有補肝腎,益精血,通血脈之功效。黑豆汁制首烏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制備工藝同樣也比較繁瑣,耗時,耗力,耗能源,而且用于臨床的增強滋補肝腎,生血益精之功效不及熟地汁制首烏。傳統用熟地汁制首烏取熟地汁,加水稀釋后,加入何首烏潤透,蒸3 5 h,晾干,如此反復蒸、晾3 5次,曬干(《集成》)。此法用于實踐中,工序繁雜,尤其制備熟地汁時,要消耗大量時間,能源,才能達到目的,操作起來,很不經濟。耗時,耗力,耗能源。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人在長期從事中藥炮制和中藥制劑工作中,發現生地炮制成熟地,在加酒蒸制時,含有大量熟地汁流出,這正是“熟地汁制首烏”所需的熟地汁原料,從而聯想到將“生地炮制成熟地”和“熟地汁制首烏”的加工聯合起來蒸制。同時,專利技術人還發現,生地和首烏在同鍋加酒蒸制中,生地更容易達到熟地黃“黑如漆,甜如飴”的質量標準,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人根據專利技術人的發現,專利技術一種“熟地汁制首烏”和“熟地黃”聯合同時炮制方法,克服現有技術熟地黃和熟地汁制首烏分別炮制所帶來的手續復雜、耗時長、能耗高的缺點,同時加工獲得合格的“熟地汁制首烏”和“熟地黃”產品。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而實現本專利技術一種“熟地汁制首烏”和“熟地黃”聯合同時炮制方法,其特征是依次按下列工藝步驟進行 (1)、原藥材的準備 選擇大小均勻的生地原藥材洗凈,用黃酒拌勻,稍悶,干生地藥材與黃酒重量比100 15 20 ; 取生首烏片或首烏塊藥材,用黃酒拌勻,稍悶,生首烏藥材與黃酒重量比100 15 20 ; 干生地藥材與生首烏藥材的重量比2 3 I ; (2)、藥材裝入蒸制容器 將上述拌勻黃酒的生首烏片或生首烏塊藥材攤放在蒸制容器的下層,將拌勻黃酒的生 地藥材堆放在具有網孔的篩網隔層上,即蒸制容器上層,在上層藥材上蓋2 3層紗布,再在上面蓋上I 2層潔凈濕麻袋,將蒸制容器甄蓋蓋嚴; (3)、蒸制 蒸汽從蒸制容器內的首烏藥材底部通入,待圓氣開始計時,4 5小時關氣,悶20 30分鐘,揭開蓋,取出上層生地藥材,攤放敞氣,烘至5 6成干;下層首烏與容器底部剩余的藥汁拌勻后取出,攤放敞氣,烘至5 6成干; (4)、二次蒸制 手續同步驟(1)、(2)、(3),步驟(2),蒸制時間降為3. 5 4小時,生地烘至5 6成干后取出切片后,再烘至8成干,放晾,裝袋保存;首烏直接烘至8成干后,放晾,裝袋保存。蒸制容器為非鐵、銅或鋁金屬容器,最好用陶器。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條件為步驟(I)干生地藥材與黃酒重量比100:15 ;生首烏藥材與黃酒藥材重量比100:15 ;干生地藥材與生首烏藥材的重量比2:1 ;步驟(3)蒸制時間4小時;步驟(4) 二次蒸制時間3小時。步驟(3)蒸制時蒸汽從蒸制容器內首烏藥材底部通入,通蒸汽的管道多管道比單管道效果好。能用同黃酒度數相同的白酒代替黃酒。本專利技術方法可以推廣到熟地汁酒制黃精的加工炮制,只是在步驟(I)中用黃精代替生首烏。本專利技術特點 I、能很好利用熟地汁制首烏;使首烏能達到酒制目的,也達到了熟地汁制的目的,從而節約了地黃藥材資源;制備工藝簡單,易行。2、黃酒分兩次拌入,易達到藥材組織內部;且得到兩種藥材的成品率高;成品性狀好。3、直接通入蒸汽蒸制,加熱溫度高,時間短。熟地能達到“黑如漆,甜如飴”;何首烏能達到外表黑色,內外均勻一致的效果。兩藥均達到傳統炮制質量要求。4、此法也適用于熟地汁制酒黃精。熟地汁酒黃精加強了黃精補腎滋陰的作用,取其雙補之義。5、本專利技術完全克服現有技術熟地黃和熟地汁制首烏分別炮制所帶來的手續復雜、耗時長、能耗高的缺點,做到省時,省力,省能源。6、本專利技術同時加工獲得合格的“熟地汁制首烏”和“熟地黃”產品,可謂一舉兩得。具體實施例方式 (I)、原藥材的準備生地的量要多于何首烏的量,目的是為了保證有充分的熟地汁流下拌蒸何首烏,干生地藥材與生首烏藥材的重量比2 I; 選擇大小均勻的干生地原藥材,洗凈,用黃酒拌勻,備用。每100 kg干生地,用黃酒15 kg ; 取生首烏片或塊藥材,用黃酒拌勻,稍悶,備用。·每100 kg生首烏片或塊,用黃酒15 kg。(2)、藥材裝入蒸制容器 選擇直接通入蒸汽蒸制的非鐵制適宜容器如蒸汽池或蒸汽鍋等。將上述拌勻的何首烏先放入蒸制容器下層,用具有網孔的非鐵制適宜篩網隔開,再將上述拌好的生地黃均勻堆放上層,用2— 3層潔凈紗布蓋住,再在上面蓋上I 2層潔凈濕麻袋(把氣),再加蓋蓋嚴。(3)、蒸制 對上述裝備好的藥材直接通入蒸汽蒸制,待圓氣是開始計時,4 h左右后關閉蒸汽,悶半小時,揭開蓋,將上層生地取出,放入簸箕中攤勻,送入烘房或烘箱烘至5 6成干備用。下層何首烏用容器底部剩余的混合藥汁將其拌勻后取出,放入簸箕中攤至4 5厘米厚送入烘房或烘箱烘至5 6層干,備用。(4)、二次蒸制 取上述生地用黃酒按上述步驟(I)方法比例拌勻,何首烏片或塊用黃酒按上述步驟(I)方法比例拌勻,照上述方法裝入,同法再蒸制3 h左右,按上法取出,生地烘至5 6成干,取出切厚片,再烘至八成干,放晾,裝袋保存。何首烏烘至八成干后,放晾,裝袋保存。參考資料 葉定江.張世臣.中藥炮制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89—290. 王孝濤.中藥飲片炮制述要.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4. 張炳鑫.臨床中藥炮制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91,302—303. 王孝濤.歷代中藥炮制法匯典.江西.江西科學出版社,1998:88。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熟地汁制首烏”和“熟地黃”聯合同時炮制方法,其特征是依次按下列工藝步驟進行:(1)、原藥材的準備:選擇大小均勻的生地原藥材洗凈,用黃酒拌勻,稍悶,干生地藥材與黃酒重量比100∶15~20;取生首烏片或首烏塊藥材,用黃酒拌勻,稍悶,生首烏藥材與黃酒重量比100∶15~20;干生地藥材與生首烏藥材的重量比2~3∶1;(2)、藥材裝入蒸制容器將上述拌勻黃酒的生首烏片或生首烏塊藥材攤放在蒸制容器的下層,將拌勻黃酒的生地藥材堆放在具有網孔的篩網隔層上,即蒸制容器上層,在上層藥材上蓋2~3層紗布,再在上面蓋上1~2層潔凈濕麻袋,將蒸制容器甄蓋蓋嚴;(3)、蒸制?蒸汽從蒸制容器內的首烏藥材底部通入,待圓氣開始計時,4~5小時關氣,悶20~30分鐘,揭開蓋,取出上層生地藥材,攤放敞氣,烘至5~6成干;下層首烏與容器底部剩余的藥汁拌勻后取出,攤放敞氣,烘至5~6成干;(4)、二次蒸制手續同步驟(1)、(2)、(3),步驟(2),蒸制時間降為3.5~4小時,生地烘至5~6成干后取出切片后,再烘至8成干,放晾,裝袋保存;首烏直接烘至8成干后,放晾,裝袋保存。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榮獻,
申請(專利權)人:貴陽中醫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