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車床廢屑、制品分離及取出裝置,包括一設置部、一調整部、一傳動部、一撥動部、一擋止部及一噴油管。該設置部供一調整部與傳動部設置,利用該調整部以調整傳動部的蝸桿、導桿的間隙,以利于廢屑、制品分離及取出;該擋止部、撥動部及噴油管設于架座的上緣側,藉以設定制品流向外側道或內側道,而該撥動部專對團狀的廢屑撥離,并利用噴油管的噴油將微屑噴除,使能可靠將制品、廢屑分離及取出。(*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關于一種自動車床廢屑、制品分離及取出裝置,尤指一種能將廢屑制品分離并取出,且可避免傳動馬達卡死、燒毀的情況發生。以往車床所車制的成品,是連同廢屑堆積在儲油槽中,此種方式在后續的處理上,須藉助人工將廢屑、制品分離,接著為油漬去除等加工作業。此種處理方式在量少時方能處理,且需在旁以人工加以監視操作,故而有浪費人力、處理不便的困擾。制品取出裝置是現今車床附屬的裝置,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完成的制品不落入油槽中,而直接將制品自車床取出,并送至外側的收集筒中。該取出裝置為一種輸送帶的構造,至多在帶面上設有多個漏油的孔洞,該種輸送帶在使用時會連同廢屑一并取出,且會在輸送帶的孔洞、間隙中積塞廢屑或制品。事實上,該取出裝置僅解決制品取出而不落入油槽,但不具廢屑分離的處理,較不理想,于是,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蝸桿為輸送傳動的構件,并藉以構成二組輸送道,藉由二輸送道所具有的上排、下軋的運作方式,任何制品(包括錐狀體)皆能有效取出,且利用傳輸構造的間隙以利廢屑的分離。本技術的次要目的,在于設有撥動、沖流的構造以及偏心塊的構造,藉由撥動構造及偏心塊在同動的過程中,可將堆積的廢屑、團狀廢屑以及微細狀的廢屑撥離,而有效在輸送的過程中逐一將廢屑分離去除,以利后續的加工處理。因此,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包括一設置部、一調整部、一傳動部、一撥動部、一擋止部及一噴油管,其中,該設置部是以一架座為主體,并在前、后側各設一架臂,而于架座的前端處組設一側板,并于前端的底部設一組架板;該調整部是在前、后架臂的內側、下方組設一抵塊、架塊,而于二架臂的端部內側分別樞設一連動臂、從動臂,在該連動臂的底端與組架板的螺絲間鉤設一彈簧,且以該架臂為支點在連動臂的下部螺組一調整件,并使其螺桿的前端頂抵于抵塊;該傳動部的導桿及蝸桿分別組設在上述的抵塊、架塊及連動臂、從動臂間,且該蝸桿的前端轉軸凸出抵塊,利用萬向接頭與設于側板外側的馬達轉軸連接;該擋止部設有一固定部及擋板的活頁體,其中該固定部固設于架座后部的上緣側,而擋板受穿設于架座的頂件頂抵,使該擋板具一斜度;該撥動部是在擋止部的前部組設一架板,于架板的前部組設一馬達,該馬達轉軸朝下并組設一旋轉臂;另,該噴油管設于撥動部的前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使能可靠地將制品、廢屑輕易分離并取出。為了解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實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圖示,對本技術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組合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擋止部調整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調整部調整示意圖;圖5是圖4另一調整設置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裝設示意圖。請參閱圖1及圖2,分別是本技術的構造示意圖及組合示意圖。如圖所示主要是包括一設置部1、一調整部2、一傳動部3、一撥動部4、一擋止部5及一噴油管7。其中,該設置部1是以一架座11為主體,并在前、后側適當處各設一架臂12,而于架座11的前端處組設一側板14,并于前端的底部設一組架板13。該調整部2是在前、后架臂12的內側、下方組設一抵塊21、架塊24、而于二架臂12的端部內側分別樞設一連動臂22、從動臂23。上述連動臂22的底端與組架板13的螺絲間(參閱圖4),或連動臂22的上端與相對架座11組設的螺絲間(參閱圖5)鉤設一彈簧25,且以該架臂12為支點并根據上述彈簧25設置位置,在連動臂22的上部或下部螺組一調整件26,并使其螺桿的前端頂抵于抵塊21。該傳動部3的導桿33及蝸桿34,分別組設在上述的抵塊21、架塊24及連動臂22、從動臂23間,且該蝸桿34的前端轉軸凸出抵塊21,利用萬向接頭32與設于側板14外側的馬達31轉軸連接。而在蝸桿34前端固設一偏心塊35,該偏心塊35可將前端的廢屑打落以避免堆積。該擋止部5是設有一固定部52及擋板51的活頁體,其中該固定部固設于架座11后部的上緣側,而擋板51受穿設于架座11的頂件53頂抵,使該擋板51具一適當的斜度(如圖3所示),且該擋板51可上翻而不使用。該撥動部4是在擋止部5的前部組設一架板41,于架板41的前部組設一馬達42,該馬達42轉軸朝下并組設一旋轉臂43;另,該噴油管7設于撥動部4的前部適當處。請參閱圖4及圖5,分別為本技術的調整部調整示意圖及另一調整設置示意圖。如圖所示調整上述調整部2的旋調件26,可調整該連動臂22的傾斜角度,進而可使組設在連動臂22、從動臂23間設置的導桿33與蝸桿34具適當的間隙,此間隙視車床制品的大小與廢屑的取出、分離予以適當的調整。請再參閱圖1及圖2,以及圖6的裝設示意圖。如圖所示上述的構造在車床上設一導體6,該導體6的低處朝向導桿33、蝸桿34的后部;而于前部位于架座11的底部組架板13一側組設另一低端朝外的導體6。當車床完成制品經由導體6導至蝸桿34、導桿33或架座11間,利用蝸桿34受馬達31的轉動,可將制品由后往前移動并落入前端底部的導體6,將之導入一側設置的收集桶中,而廢屑則由桿體的間隙落入下方油槽中。擋板51的作用是隔離內側道或外側道,此二傳輸道因蝸桿34的旋轉呈現二種不同方向作用,即逆時針旋轉時外側道具有向下輥壓的作用;反之,內側道為一上排的作用。當制品為一錐體(如筆的金屬筆端),須由內側道導移,否則在外側道易為向下壓軋的作用而導致蝸桿34的卡止,甚而導致馬達31的燒毀。另,值得一提的是本技術在調整部2的設置上,將彈簧25及旋調件26設在架臂12的下方,即使上述制品發生下軋的情況,該連動臂22及從動臂23會自動張開(即與蝸桿34的間隙)變大,以利錐狀的制品落下,進而避免卡止、馬達31燒毀的情況發生。相對在內側道因上排的作用,可免除錐狀制品導移的卡止情況發生。然而制品的外側道、內側道的選擇,主要是藉擋板51對內側道擋止與否。再者,上述的撥動部4與噴油管7,主要是針對團狀、微細的廢屑撥離、沖流,以避免廢屑同制品一并被取出。上述的噴油管7取自車床本身的油管、油路組接而成,不須另行加裝噴油裝置。承上所述,本技術具有實用與利用的價值,可提供生產制造業使用,而能符合技術專利申請的法定要件,于是依法提出技術專利申請,祈早日賜準專利,實感德便。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車床廢屑、制品分離及取出裝置,其特征是其結構包括一設置部、一調整部、一傳動部、一撥動部、一擋止部及一噴油管,其中,該設置部是以一架座為主體,并在前、后側各設一架臂,而于架座的前端處組設一側板,并于前端的底部設一組架板;該調整部是在前、后架臂的內側、下方組設一抵塊、架塊,而于二架臂的端部內側分別樞設一連動臂、從動臂,在該連動臂的底端與組架板的螺絲間鉤設一彈簧,且以該架臂為支點在連動臂的下部螺組一調整件,并使其螺桿的前端頂抵于抵塊;該傳動部的導桿及蝸桿分別組設在上述的抵塊、架塊及連動臂、從動臂間,且該蝸桿的前端轉軸凸出抵塊,利用萬向接頭與設于側板外側的馬達轉軸連接;該擋止部設有一固定部及擋板的活頁體,其中該固定部固設于架座后部的上緣側,而擋板受穿設于架座的頂件頂抵,使該擋板具一斜度;該撥動部是在擋止部的前部組設一架板,于架板的前部組設一馬達,該馬達轉軸朝下并組設一旋轉臂;另,該噴油管設于撥動部的前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車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車床廢屑、制品分離及取出裝置,其特征是其結構包括一設置部、一調整部、一傳動部、一撥動部、一擋止部及一噴油管,其中,該設置部是以一架座為主體,并在前、后側各設一架臂,而于架座的前端處組設一側板,并于前端的底部設一組架板;該調整 部是在前、后架臂的內側、下方組設一抵塊、架塊,而于二架臂的端部內側分別樞設一連動臂、從動臂,在該連動臂的底端與組架板的螺絲間鉤設一彈簧,且以該架臂為支點在連動臂的下部螺組一調整件,并使其螺桿的前端頂抵于抵塊;該傳動部的導桿及蝸桿分別組設 在上述的抵塊、架塊及連動臂、從動臂間,且該蝸桿的前端轉軸凸出抵塊,利用萬向接頭與設于側板外側的馬達轉軸連接;該擋止部設有一固定部及擋板的活頁體,其中該固定部固設于架座后部的上緣側,而擋板受穿設于架座的頂件頂抵,使該擋板具一斜度;該撥 動部是在擋止部的前部組設一架板,于架板的前部組設一馬達,該馬達轉軸朝下并組設一旋轉臂;另,該噴油管設于撥動部的前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宏南,
申請(專利權)人:林宏南,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