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包含一按鍵組單元以及一背光模組單元。該按鍵組單元包括多個按鍵,該背光模組單元設置于該按鍵組單元的下方,且包括一導光板、多個形成于該導光板底面的導光點、一設置于該導光板頂面的上透光薄膜、一設置于該導光板底面且包覆所述導光點的下透光薄膜以及一發光元件。該上、下透光薄膜分別地具有一低于該導光板的折射率,并且因此使光線在該上、下透光薄膜間產生全內反射效應,再利用所述導光點可使入射至所述導光點的光線發散通過該上透光薄膜,進而使所述按鍵發亮,達到良好的導光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鍵盤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
技術介紹
參閱圖I,以往的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I包含一電路板11、一設于該電路板11上方的絕緣頂層10、一設于該電路板11下方的底板12、多個設于該絕緣頂層10上方的按鍵 13以及一設于該底板12下方的背光模組14。每一按鍵13包括一鍵帽131、一剪式支架132 以及一橡膠墊圈133。該背光模組14包括一導光板141、多個設于該導光板底面的導光點 142、一設于所述導光點142下方的不透明反射板143以及一設于該導光板141 一側端的光源 144。由該光源144所入射的光線在該導光板141中前進,并再經由所述導光點142而使光線向所述按鍵13的方向發散。盡管該反射板143可供用于將從該導光板141底面外漏的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141中,但不經過所述導光點142而直接發散向該導光板141頂面的光線卻會流失或被吸收,使得該導光板141中的光線逐漸減少,因此以往的背光模組14 在光線的傳導效率上仍然是不盡理想的。特別地,在該背光模組14越來越薄型化的同時, 如何使該背光模組裝置依然具有良好的導光效果已經成為該領域上重要的研究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增進導光效果的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本技術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包含一個按鍵組單元以及一個背光模組單J Li ο該按鍵組單元,包括多個按鍵。該背光模組單元,設置于該按鍵組單元的下方,包括一片導光板、多個形成于該導光板底面且與所述按鍵相對應的導光點、一層設置于該導光板頂面的上透光薄膜、一層與該上透光薄膜相對應地設置于該導光板底面且包覆所述導光點的下透光薄膜,以及一個提供入射至該導光板的光線的發光元件。該上透光薄膜與該下透光薄膜分別地具有一個低于該導光板的折射率,并且因此使光線在該上透光薄膜與該下透光薄膜間產生全內反射效應(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effect)。所述導光點使入射至所述導光點的光線發散通過該上透光薄膜照射所述按鍵。較佳地,該背光模組單元包括一層涂布于該下透光薄膜下方且供用于將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的反光油墨層,以及一個設置于該上透光薄膜上方且供用于避免光線外漏的遮光元件,該遮光元件具有多個與所述的導光點相對應且供光線通過的開口。較佳地,該背光模組單元包括一個穿設于該上透光薄膜、該導光板、該下透光薄膜以及該反光油墨層的穿孔,該發光元件設置于該穿孔中。較佳地,該遮光元件是一片設置于該上透光薄膜上方且遮蓋該穿孔的遮光板。較佳地,該遮光元件是一層涂布于該上透光薄膜上方的遮光油墨,該背光模組單元包括一個設置于該上透光薄膜上方且供用于遮蓋該穿孔的上擋板。較佳地,該背光模組單元包括一層涂布于該反光油墨層下面且供用于避免光線外漏的遮光油墨層。較佳地,該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包含至少一個設置于該導光板周圍且供用于避免光線側漏的側擋板。較佳地,該按鍵組單元包括一層設置于所述的按鍵下方的絕緣薄膜、一片設置于該絕緣薄膜下方且供用于觸發按鍵訊號的薄膜電路板,以及一個設置于該薄膜電路板下方且供用于支撐所述的按鍵、該絕緣薄膜以及該薄膜電路板的支撐件。較佳地,所述的導光點是涂布于該導光板底面的導光油墨,供用于使光線反射向所述的按鍵。較佳地,每一導光點是具有多個形成于該導光板底面的微結構,供用于使光線散射向所述的按鍵。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該上、下透光薄膜與該導光板間的折射率差異, 使光線在該導光板中產生全內反射效應,因而增進光線的傳導效果,再利用所述導光點的作用,因此可使所述相對應的按鍵接受經導引的光線而發亮。附圖說明圖I是一剖面側視圖,說明以往的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圖2是一剖面側視圖,說明本技術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以及圖3是一剖面側視圖,說明本技術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在本技術被詳細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不。參閱圖2,本技術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按鍵組單元2、一背光模組單元3以及二側擋板4。該按鍵組單元2包括多個按鍵21 (在圖2中僅以兩個按鍵21來作為例示說明)、 一層設置于所述按鍵21下方的絕緣薄膜22、一片設置于該絕緣薄膜22下方且供用于觸發按鍵訊號的薄膜電路板23,以及一個設置于該薄膜電路板23下方且供用于支撐所述按鍵 21、該絕緣薄膜22以及該薄膜電路板23的支撐件24。每一按鍵21具有一可供觸壓的鍵帽211、一設于該鍵帽211與該絕緣薄膜22間且可上下移動地支撐該鍵帽211的剪式支架212,以及一設于該鍵帽211與該絕緣薄膜22間且供用于觸壓該薄膜電路板23的彈性件213。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彈性件213是一橡膠墊圈;而該支撐件24是一底板,其可以是由金屬或塑膠所制成,但并不以此為限。該背光模組單元3設置于該按鍵組單元2的下方,且包括一片導光板31、多個導光點311、一層上透光薄膜32、一層下透光薄膜33、一層反光油墨層34、一個遮光兀件35、一層遮光油墨層37以及一個發光兀件38。該導光板31的表面平整且高度透光,其中適用于制作該導光板31的材料包括, 但不限于下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折射率約1.49)、 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折射率約I. 49)、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折射率約 I. 58)、聚碳酸酉旨(polycarbonate, PC,折射率 約 I. 59)以及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折射率約I. 59)等。所述導光點311形成于該導光板31的底面且與所述按鍵21相對應,供用于將光線引導發散向所述按鍵21的方向。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導光點311是經由印刷方式而被涂布于該導光板31底面的導光油墨,供用于使光線反射向所述按鍵。但不以此為限,每一導光點311也可以是多個一體成型地形成于該導光板31底面的微結構,所述微結構可以是連續的V型溝槽或連續的凹凸構造(圖未示),供用于使光線散射向所述按鍵。該上透光薄膜32是一層設置于該導光板31的頂面且折射率低于該導光板31的透明薄膜。該下透光薄膜33與該上透光薄膜32相對應,是一層設置于該導光板31的底面且折射率低于該導光板31的透明薄膜,并同時包覆住所述導光點311。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上透光薄膜32以及該下透光薄膜33分別是一經由紫外光 (UV)固化的光固化樹脂,或者是一光學鍍膜。較佳地,該上透光薄膜32以及該下透光薄膜 33是由相同材質所制成且具有相同的折射率。較佳地,該上透光薄膜32以及該下透光薄膜 33也可以是由不同材質所制成且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適用于制作該上透光薄膜32以及該下透光薄膜33的光固化樹脂或光學鍍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折射率約I. 41)、氟化鎂(MgF2,折射率約I.38)、氟化鋇(BaF2,折射率約I. 48)以及二氧化硅(SiO2,折射率約I.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具有背光模組的鍵盤裝置包含:一個按鍵組單元,包括多個按鍵;以及一個背光模組單元,設置于該按鍵組單元的下方,包括一片導光板、多個形成于該導光板底面且與所述按鍵相對應的導光點、一層設置于該導光板頂面的上透光薄膜、一層與該上透光薄膜相對應地設置于該導光板底面且包覆所述導光點的下透光薄膜,以及一個提供入射至該導光板的光線的發光元件;該上透光薄膜與該下透光薄膜分別具有一個低于該導光板的折射率以使光線在該上透光薄膜與該下透光薄膜間產生全內反射效應,所述導光點使入射至所述導光點的光線發散通過該上透光薄膜照射所述按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清,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精元電腦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