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采煤機軟電纜,包括位于中心的纜芯,在纜芯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導電帶、內護套、加強層和外護套;所述纜芯包括動力線芯、控制監視線芯,其中所述控制監視線芯包括控制線芯、監視線芯和半導電層,所述監視線芯纏繞設置于控制線芯的外面,所述半導電層擠包在所述監視線芯的外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控制線芯和監視線芯設計為一個整體的控制監視線芯并分別加強,控制線芯和監視線芯相互提升強度和韌性,從而能大大提高采煤機軟電纜的耐彎曲、拉伸、拖曳性能、抗擠壓及抗拉能力,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纜,具體說是一種采煤機用軟電纜。
技術介紹
煤炭行業用的采煤機電纜中的控制線芯主要起到傳輸控制信號的作用,是采煤機的關鍵配套部件,但由于采煤機電纜在工作時頻繁彎曲和移動,容易受到外力或碰觸異物造成損傷,導致電纜處于帶病工作狀態,易出現控制線芯斷裂的現象,控制線芯一旦斷芯,將無法正確輸出電磁信號,并造成設備停止轉動。因此采煤機軟電纜中的控制線芯易斷芯、使用壽命短是目前制約采煤機生產效率的關鍵因素。同時,電纜中的設備監視線芯擔負實現對整個系統完整性的連續監視的功能,當系統發生意外時,監視線芯電流將導致監視保護器動作,及時切斷電源,以對電纜保修,如果監視線芯截面較小,也易斷芯,影響監視線芯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為了克服普通采煤機控制線芯、監視線芯易斷芯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計合理、使用壽命長的采煤機軟電纜。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采煤機軟電纜,包括位于中心的纜芯,在纜芯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導電帶、內護套、加強層和外護套;所述纜芯包括動力線芯、控制監視線芯,其中所述控制監視線芯包括控制線芯、監視線芯和半導電層,所述監視線芯纏繞設置于控制線芯的外面,所述半導電層擠包在所述監視線芯的外面。其中,所述動力線芯為三根并且兩兩相切設置,在三根動力線芯的中心空隙處設置有填充;所述控制監視線芯也為三根,分別設置于相鄰兩根動力線芯之間。其中,所述控制線芯由內至外依次包括控制線芯加強芯、鍍錫銅絲控制線芯導體和絕緣層,所述監視線芯纏繞設置于所述絕緣層的外面。所述控制線芯加強芯由多根鍍鋅鋼絲或芳綸絲絞合而成。其中,所述監視線芯包括監視線芯加強芯和鍍錫銅絲監視線芯導體,所述監視線芯加強芯和監視線芯導體同向編織。所述監視線芯導體有多根并均勻分布在所述監視線芯加強芯中。所述監視線芯加強芯由多根鍍鋅鋼絲或芳綸絲編織而成。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是1)本技術將控制線芯和監視線芯設計為一個整體的控制監視線芯并分別加強,控制線芯和監視線芯相互提升強度和韌性,從而能大大提高采煤機軟電纜的耐彎曲、拉伸、拖曳性能、抗擠壓及抗拉能力,延長電纜的使用壽命;2)本技術三根整體的控制監視線芯放置于三根動力線芯之間,形成3+3對稱結構,纜芯排列緊密,結構緊湊而穩定;3)本技術的監視線芯導體由鍍錫銅導體加鍍鋅鋼絲或芳綸絲束絲后采用編織機同向編織形成,從而消除了現有采用雙向編織帶來的接觸電阻,監視線芯外再擠包半導電層來保證監視線芯正常工作;4)本技術的內外護套均采用抗拉,高強度,耐彎曲,耐磨護套料,進一步提升了電纜的各項性能和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所示,一種采煤機軟電纜,包括位于中心的纜芯I和依次包覆設置于纜芯I外的半導電帶2、內護套3、加強層4和外護套5。加強層4兼作地線,采用鍍錫銅絲與鍍鋅鋼絲或者鍍錫銅絲與芳綸絲編織或纏繞。內護套3和外護套5均采用抗拉,高強度,耐彎曲,耐磨護套料。纜芯I包括三根兩兩相切設置的動力線芯11、三根控制監視線芯和填充15,填充15設置在三根動力線芯11的中心空隙處;三根控制監視線芯分別設置在相鄰兩根動力線芯11之間。每根控制監視線芯均包括由內而外依次設置的控制線芯12、監視線芯13和半導電層14,控制線芯12包括由內至外依次絞合的由鍍鋅鋼絲或芳綸絲制成的控制線芯加強芯、采用鍍錫銅絲控制線芯導體和絕緣層;監視線芯13包括由多根鍍鋅鋼絲或芳綸絲絞合而成的監視線芯加強芯和多根采用鍍錫銅絲的監視線芯導體,監視線芯導體均勻分布在監視線芯加強芯中,監視線芯加強芯和監視線芯導體采用編織機取其中一半的錠子同向編織纏繞而成;監視線芯13纏繞設置于控制線芯12的絕緣層外。由于將控制線芯12和監視線芯13設計為一個整體的控制監視線芯,這樣控制線芯12和監視線芯13可以互為支撐,又同時各自分別包括加強芯,進一步提升了控制監視線芯的抗拉耐彎曲性能。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纜芯(1),在纜芯(I)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導電帶(2)、內護套(3)、加強層(4)和外護套(5);所述纜芯(I)包括動力線芯(11)、控制監視線芯,其中所述控制監視線芯包括控制線芯(12)、監視線芯(13)和半導電層(14),所述監視線芯(13)纏繞設置于控制線芯(12)的外面,所述半導電層(14)擠包在所述監視線芯(13)的外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線芯(11)為三根并且兩兩相切設置,在三根動力線芯(11)的中心空隙處設置有填充(15);所述控制監視線芯也為三根,分別設置于相鄰兩根動力線芯(11)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線芯(12)由內至外依次包括控制線芯加強芯、鍍錫銅絲控制線芯導體和絕緣層,所述監視線芯(13)纏繞設置于所述絕緣層的外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線芯加強芯由多根鍍鋅鋼絲或芳綸絲絞合而成。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監視線芯(13)包括監視線芯加強芯和鍍錫銅絲監視線芯導體,所述監視線芯加強芯和監視線芯導體同向編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監視線芯導體有多根并均勻分布在所述監視線芯加強芯中。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監視線芯加強芯由多根鍍鋅鋼絲或芳綸絲編織而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采煤機軟電纜,包括位于中心的纜芯,在纜芯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導電帶、內護套、加強層和外護套;所述纜芯包括動力線芯、控制監視線芯,其中所述控制監視線芯包括控制線芯、監視線芯和半導電層,所述監視線芯纏繞設置于控制線芯的外面,所述半導電層擠包在所述監視線芯的外面。本技術將控制線芯和監視線芯設計為一個整體的控制監視線芯并分別加強,控制線芯和監視線芯相互提升強度和韌性,從而能大大提高采煤機軟電纜的耐彎曲、拉伸、拖曳性能、抗擠壓及抗拉能力,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文檔編號H01B7/17GK202749120SQ201220126229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專利技術者魏金蓉, 周亞玲 申請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采煤機軟電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纜芯(1),在纜芯(1)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導電帶(2)、內護套(3)、加強層(4)和外護套(5);所述纜芯(1)包括動力線芯(11)、控制監視線芯,其中所述控制監視線芯包括控制線芯(12)、監視線芯(13)和半導電層(14),所述監視線芯(13)纏繞設置于控制線芯(12)的外面,所述半導電層(14)擠包在所述監視線芯(13)的外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金蓉,周亞玲,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