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高分子材料及成型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該復合塑料板包括采用塑料材料作為基體的底板(20)和筋條(19),所述筋條(19)位于底板(20)上部,與底板(20)連續、一次形成,筋條(19)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縱、橫交錯,首尾相連,呈實心凸起狀。復合塑料板具有重量輕、強度高、抗彎性能優異、功能化、性價比高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運用連續拉深、滾壓加工方法制造,尺寸精度高,生產效率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高分子材料及成型加工
,特別涉及一種具有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
技術介紹
現采用擠出加工方式連續成型的塑料板材,一般地,包括單層/多層實心板材、單層/多層發泡板材和單層/多層中空格子板,其中中空格子板具有縱向連續的筋條用于提高板材強度,生產過程由單臺或者多臺擠出機經過共擠成型方式制造塑料板材。單層/多層實心板材由于重量大,制造成本相對高,資源浪費多,作為結構材料應用受到局限;而單層/多層發泡板材、單層/多層中空格子板,雖然不同程度的減輕了制品的重量,但由于其結構所限,制品剛性低、抗彎能力有限,單層/多層格子板僅在單向具有較高的彎曲強度,·綜合力學性能達不到結構用制品的要求,大多應用在非承力、裝飾、包裝等領域。因此,設計具有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材和連續成型的加工方法,節約資源,減輕板材重量,提高板材承載能力,使板材具備多功能性,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開拓塑料板材新的應用領域是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連續拉深、滾壓成型的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及成型加工方法,配合專有的加工設備,在塑料基體上成型具有筋條的復合塑料板,克服普通塑料板強度低、重量高的缺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其采用塑料材料作為基體底板和筋條,所述筋條位于底板上部,與底板連續、一次形成,筋條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縱、橫交錯,首尾相連,呈實心凸起狀。筋條、底板成為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其中筋條和底板組合如同許多小的“T”型梁,對底板提供連續支撐,實際使用中,底板作為承載面,在縱、橫兩個方向都能承受較大的拉伸和壓縮載荷。筋條形成的網格中,實體材料的體積僅為59Γ30%,有效減輕了制品的重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優選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筋條外表面包覆有骨架,筋條、底板和骨架形成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與塑料材料相比,金屬材料具有更高的拉伸和彎曲強度,與基體塑料復合后能夠提高制品的承載能力,可用于制造承受彎曲的結構件。進一步優選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筋條頂部復合了面板,筋條、底板和面板形成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其中筋條和底板、面板組合如同許多小的“工”型梁,對底板和面板提供連續支撐,相比“Τ”型梁,綜合機械性能更優。同時,針對不同的應用要求,面板和底板選擇不同材料組合,實現產品功能化,拓寬應用領域。由筋條、底板、骨架、面板形成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最大限度提高制品剛性、強度、抗彎能力等,達到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目的,通過選擇不同材料復合,實現產品最佳的強度一重量比、最佳的剛性一重量比,提高產品性價比。更進一步優選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面板和底板可以采用同一塑料材料或者不同性能的塑料材料復合成型。根據不同的應用要求,選擇底板、面板作為承載或者其他功能性要求的表面,實現最佳的加工工藝和應用。更進一步優選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骨架采用金屬材料鋁片或者鋼片。鋁片、鋼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拉深加工性能優異,與塑料材料比較,金屬片所形成的骨架支撐具有更高的剛性和抗彎性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復合塑料板實現了筋條和底板連續、一次形成,使得筋條和底板所形成的“T”型梁強度與本體材料一致,杜絕了采用二次成型方法加工“T”型梁不能可靠連接的缺陷,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本技術中,采用骨架所形成的復合塑料板,充分發揮塑料 材料重量輕、金屬材料強度高的特點進行組合,達到減輕制品重量、提高強度的目的,實現以塑代鋼,進行大承載結構件的設計。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復合塑料板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復合塑料板的結構示意圖二;圖4為本技術復合塑料板的結構示意圖三;圖5為本技術復合塑料板的結構示意圖四;圖6是本技術復合塑料板的成型加工方法原理及加工設備流程圖。圖中I-第一擠出機 2-第一衣架模頭 3-第一輥筒成型模 4-骨架5-拉深成型模 6-第二擠出機 7-第二衣架模頭 8-第二輥筒成型模 9-復合塑料板 10-面板 11-熱刀 12-第一壓力輥 13-第二壓力輥 14-復合塑料板 15-第三輥筒成型模 16-涂覆裝置 17-冷卻輥筒 18-壓延機 19-筋條20-底板21-筋條和底板成型工位22-骨架成型工位23-面板成型工位24-復合成型工位。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I至圖5,本技術公開一種具有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其采用塑料材料作為基體底板20和筋條19,所述筋條19位于底板20上部,與底板20連續、一次形成,筋條19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縱、橫交錯,首尾相連,呈實心凸起狀。圖I和圖2,筋條19、底板20成為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其中筋條19和底板20組合如同許多小的“T”型梁,對底板20提供連續支撐,實際使用中,底板20作為承載面,在縱、橫兩個方向都能承受較大的拉伸和壓縮載荷。筋條19形成的網格中,實體材料的體積僅為59Γ30%,有效減輕了制品的重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圖4中,筋條19外表面包覆有骨架4,筋條19、底板20和骨架4形成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與塑料材料相比,金屬材料具有更高的拉伸和彎曲強度,與基體塑料復合后能夠提高制品的承載能力,可用于制造承受彎曲的結構件。圖3中,筋條19頂部復合了面板10,筋條19、底板20和面板10形成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其中筋條19和底板20、面板10組合如同許多小的“工”型梁,對底板20和面板10提供連續支撐,相比“T”型梁,綜合機械性能更優。同時,針對不同的應用要求,面板10和底板20選擇不同材料組合,實現產品功能化,拓寬應用領域。圖5中,復合塑料板由筋條19、底板20、骨架4、面板10形成一個整體,構成本技術的復合塑料板。最大限度提高制品剛性、強度、抗彎能力等,達到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目的,通過選擇不同材料復合,實現產品最佳的強度一重量比、最佳的剛性一重量比,提高產品性價比。 上述面板10和底板20可以采用同一塑料材料或者不同性能的塑料材料復合成型。根據不同的應用要求,選擇底板20、面板10作為承載或者其他功能性要求的表面,實現最佳的加工工藝和應用。骨架4采用金屬材料鋁片或者鋼片。鋁片、鋼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拉深加工性能優異,與塑料材料比較,金屬片所形成的骨架支撐具有更高的剛性和抗彎性能。本技術具有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的生產過程如下實施例一圖6所不的加工設備主要包括金屬拉深模具5、第一棍筒成型模3、塑料第一擠出機I及其延伸方向同步設置的筋條和底板成型工位21、面板成型工位23、復合工位24等。首先骨架成型工位22中的拉深成型模5沖壓拉深完成骨架4的成型,拉深成型模5后部設有第一輥筒成型模3,使用送料輥筒連續將骨架4送入第三輥筒成型模15,第一輥筒成型模3與第三輥筒成型模15同步旋轉,對骨架4進一步整形,同時第一輥筒成型模3對骨架4外表面涂覆專用膠黏劑,隨著第三輥筒成型模15的旋轉進入筋條和面板成型工位21 ;筋條和面板成型工位21包括第一擠出機I、第一衣架模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筋條支撐的復合塑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塑料材料作為基體的底板(20)和筋條(19),所述筋條(19)位于底板(20)上部,與底板(20)連續、一次形成,筋條(19)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縱、橫交錯,首尾相連,呈實心凸起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保銀,崔躍飛,朱志培,尹華教,
申請(專利權)人:李保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