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加工簡單與裝配容易的軸柄裝卸構造。軸柄(20)的前端側形成收納卡合部件(5)突出部的凹部(23),在心軸A開口部(2)的內周面配置第1套筒(6),第一套筒以其外周面維持卡合部件向外徑側后退的狀態,在第1套筒的滑動動作范圍內,心軸A的壁部形成有保持卡合部件的保持孔(9),在心軸的外周面配置第2套筒(3),在往基端側后退時,其內周面將卡合部件向內徑側推壓。(*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將軸柄以單觸式插入鉆孔裝置的心軸、并能迅速而且容易地進行裝卸的軸柄裝卸構造。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背景以前,有將刀具的軸柄以單觸式裝卸于鉆孔裝置(電鉆或鉆床)基端的心軸的軸柄裝卸構造。而這種單觸式軸柄裝卸構造是,只要將刀具的軸柄從下方插入開口于心軸下面的開口部,并憑借配設在兩者間的卡合結構,就能將刀具的軸柄以單觸式裝卸于心軸。然而,這種單觸式軸柄裝卸構造在將軸柄拆卸于心軸時,心須將配設在心軸外周的環狀的部件(套筒)相對該心軸本體進行轉動。因此對轉動中的鉆孔裝置來說,若有不明物誤觸上述之環,就會產生軸柄脫落的缺陷。同時,這種構造在通常的拆卸作業時,必須一只手把握軸柄,另一只手把握心軸外周的環狀部件,并使環狀部件相對心軸本體轉動。因此,在軸柄拆卸作業時,時常不得不用兩手進行作業。并且,上述的軸柄裝卸構造在上述環狀部件的內周面里必須構成可收容作為卡合部件的球體的一部分并可使其在內徑側突出自如的凹部,但該凹部的深度越向前越深,構成剖面呈U字狀的結構。因此,在加工環狀部件(套筒)的內面、而其又具有深度逐漸變化的凹部時,必須要用特殊的加工機械而且加工難度大,其結果是造成生產成本昂貴。同時,這種單觸式軸柄裝卸構造涉及將一定的力附加于上述環狀部件使其偏向旋轉方向的彈簧,必須將小徑的螺旋彈簧配設在多個環狀部件的內面并抵抗著旋轉方向。因此,必須在環狀部件的內周面及心軸本體的外周面形成能保持彈簧傾斜的孔,而且在裝配時必須保持彈簧在這種狀態下進行裝配。其結果是不得不進行非常復雜的作業。特別是在上述環狀部件的內周面里形成一定角度的傾斜的孔將使加工費時費力而且難以對付。此外,上述單觸式軸柄裝卸構造由于其結構復雜而不能將冷卻液從內部供給軸柄前端的刀尖部。因此,必須從工具的外周供給冷卻液,這將使鉆孔作業必須在飛濺的冷卻液中操作。其結果是造成將鉆孔加工的四周弄臟而且飛濺于作業者的原因。鑒于上述狀況,本專利技術以提供不具備以上所述缺陷的軸柄裝卸構造為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簡要說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種軸柄裝卸構造,其中,在心軸前端開口部的內周面配置在外徑側可后退自如的卡合部件,將設置在刀具基端的軸柄裝于心軸的開口部,構成單觸式裝卸自由的軸柄裝卸構造;上述軸柄具有在配置于上述心軸的卡合部件呈向外徑側后退狀態時可通過的外徑,同時,該軸柄基端部被縮小的直徑形成抵接用的段部,在這個段部的前端側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向內徑方向呈突出狀態時將該卡合部件的突出部分收納的凹部;在上述心軸的開口部的內周面配置第1套筒,第1套筒的前端與上述軸柄抵接用的段部相抵接并可向基端側后退,并以其外周面維持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徑側后退的狀態;在該第1套筒的滑動范圍內,在心軸的壁部形成保持上述卡合部件的保持孔;在憑借彈性部件向開口端側推壓的第1套筒的前端與軸柄的段部抵接前,維持使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徑側后退的狀態;在上述心軸的外周面配置第2套筒,其可沿軸方向的前端或基端的一方向移動,在向一個方向移動時,以其內周面將上述卡合部件推壓于內徑側,而在不移動時,能將卡合部件收容于外徑側;以及憑借彈性部件向上述一個方向推壓第2套筒,以維持將卡合部件收容于軸柄凹部的狀態,憑借抵抗該彈性部件的彈力使第2套筒向另一方向移動,使卡合部件能向外徑側后退。于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軸柄裝卸構造,只要將第2套筒抵抗彈簧部件順軸方向中的一方面(基端側的方向或前端側的方向)滑動就能解除卡合部件向內徑側的推壓,使該卡合部件向半徑方向的外徑側后退,其結果是憑借卡合部件解除對軸柄的卡合,可將刀具的軸柄簡單地拆卸于心軸。另外,在將軸柄裝于心軸時,僅需將軸柄插入心軸的開口部,使軸柄的抵接用段部將第1套筒后退于心軸的基端側,結果使卡合部件突出于半徑方向內徑側,伴隨上述插入動作,該卡合部件接觸軸柄的外周面,其結果使卡合部件內徑側的一部分被形成于軸柄的凹部所收納,使軸柄保持在心軸內。因此,在裝軸柄時,操作者僅將軸柄插入心軸的開口部即可,在拆卸時,僅將第2套筒抵抗彈簧部件向前端側或基端側滑動即可簡單地進行拆卸。即用單手就能容易地做到將軸柄裝入及拆卸于心軸。同時,因為第2套筒移動于上述的一個方向就能進行軸柄裝卸,因此即使象以前那樣發生有什么東西在旋轉方向誤與第2套筒相抵接,軸柄也不會脫落。特別是,由于第2套筒向基端側推壓使其向前端側移動從而解除卡合部件的卡合,因此即使在被鉆孔物側有異物或突起而且與第2套筒相抵接,亦不會影響軸柄的卡合狀態。因此,就作業安全而言,這種結構確為杰出的結構。另外,在加工方面,本專利技術的軸柄裝卸構造由于只需進行圓形或圓形組合的加工,因此成為加工容易又可簡單裝配的結構。在上述軸柄裝卸構造里,前述卡合部件為球體,推壓前述第1套筒的彈性部件是以其外周沿心軸開口部的內周面的尺寸所構成的螺旋彈簧,推壓前述第2套筒的彈性部件是以其內周沿心軸的外周面、其外周沿第2套筒的內周面的尺寸所構成的螺旋彈簧。這樣能使軸柄裝卸構造更為簡單,加工及裝配更為簡單化。在上述軸柄裝卸構造里,前述心軸的開口部向基端側延伸形成供給冷卻液用的孔部,在該孔部形成一前端呈開口并向半徑方向延伸的貫通孔,在與該孔相對應的心軸的外周位置處安裝可相對該心軸旋轉的環形部件,該環形部件與心軸之間安裝封液用密封部件,并在上述軸柄的軸芯部分形成從上端往前端側可通入冷卻液的通道。這樣,這種單觸式軸柄裝卸構造也可提供從旋轉的軸柄內部將冷卻液提供給刃部的鉆頭(鉆孔裝置)。在上述軸柄裝卸構造里,在前述供給冷卻液用的孔部配設螺旋彈簧,而一中心銷被配置在軸柄的中心銷插入孔內且可向上述孔部側后退,螺旋彈簧將中心銷推向前端,且中心銷的前端突出于刀具的前端,以及在該中心銷的基端部形成該中心銷突出時與軸柄側相卡合的鍔部,同時在該鍔部與中心銷插入孔上端卡合面抵接時形成封液機構。從而形成僅在鉆孔時才將冷卻液提供給刃部側的結構。因此,成為能防止冷卻液浪費的結構,而且成為不飛濺冷卻液的杰出結構。并且,由于在中心銷及支撐該中心銷的中心銷插入孔之間構成封液機構,因此使結構非常簡單。在上述軸柄裝卸構造里,形成封液機構的鍔部及前述的卡合面具有互相嚙合的錐面。由此成為簡單而且具有持久性的封液機構。在上述軸柄裝卸構造里,在中心銷鍔部下方的既定尺寸以下的位置、包括與軸柄的中心銷插入孔內周面接觸的中心銷外周面上形成成為冷卻液通道的溝。這樣,在中心銷進入至該既定尺寸以降的位置,即在切削開始而且需要冷卻液時,才開始供給冷卻液,故能防止冷卻液的浪費。在上述軸柄裝卸構造里,前述既定尺寸以下的位置在前述中心銷由螺旋彈簧從基端推壓于前端側的自由狀態時大致等于該中心銷從刀具前端的刃部突出的尺寸。由此在切削開始時方開始供給冷卻液,使之成為無浪費的杰出構造。附圖的簡單說明附圖說明圖1表示本專利技術第1實施例的軸柄裝卸構造的整體結構的右半部的剖面圖。圖2表示將圖1所示的軸柄裝卸構造的刀具卸掉后,心軸側構造的右半部的剖面圖。圖3表示圖2中的I-I箭頭方向的剖面圖。圖4表示圖2所示的心軸開口部右半部主要部分的剖面的放大圖。圖5表示圖1所示的刀具軸柄呈插入狀態時心軸開口部右半部主要部分的剖面的放大圖。圖6表示在圖1所示的前端和右半部刀具的中心銷及其插入刀具的貫通孔部分的詳細構成的部分放大圖。圖7表示將第2實例的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軸柄裝卸構造,其特征在于,在心軸前端開口部的內周面配置在外徑側可后退自如的卡合部件,將設置在刀具基端的軸柄裝于心軸的開口部,構成單觸式裝卸自由的軸柄裝卸構造, 上述軸柄具有在配置于上述心軸的卡合部件呈向外徑側后退狀態時可通過的外徑,同時,該軸柄基端部被縮小的直徑形成抵接用的段部,在這個段部的前端側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向內徑方向呈突出狀態時將該卡合部件的突出部分收納的凹部, 在上述心軸的開口部的內周面配置第1套筒,第1套筒的前端與上述軸柄抵接用的段部相抵接并可向基端側后退,并以其外周面維持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徑側后退的狀態, 在該第1套筒的滑動范圍內,在心軸的壁部形成保持上述卡合部件的保持孔, 在憑借彈性部件向開口端側推壓的第1套筒的前端與軸柄的段部抵接前,維持使上述卡合部件向外徑側后退的狀態, 在上述心軸的外周面配置第2套筒,其可沿軸方向的前端或基端的一方向移動,在向一個方向移動時,以其內周面將上述卡合部件推壓于內徑側,而在不移動時,能將卡合部件收容于外徑側,以及 憑借彈性部件向上述一個方向推壓第2套筒,以維持將卡合部件收容于軸柄凹部的狀態,憑借抵抗該彈性部件的彈力使第2套筒向另一方向移動,使卡合部件能向外徑側后退。...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宮永昌明,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宮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