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離合摩擦輪,屬于紡紗機械零部件領域。現有的摩擦輪存在斷紗后需要人工停機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摩擦輪和軸套,軸套設置在摩擦輪內并與摩擦輪連接,摩擦輪內壁設置數個突臺形成卡槽,軸套中部設置臺面,軸套兩端套裝有軸承,外套圓形銜鐵,銜鐵外圈面上設置有凸點,銜鐵套裝于軸套并貼靠臺面,其凸點卡裝與卡槽對銜鐵軸向進行限位;軸套套裝有電磁鐵,電磁鐵上設置有臺階靠肩,電磁鐵外套圓形壓縮彈簧,該圓形壓縮彈簧一端貼靠銜鐵端面,另一端抵靠臺階靠肩,銜鐵的軸孔直徑大于電磁鐵外徑,銜鐵可在電磁鐵外部做軸向運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智能控制斷紗信號,防止摩擦輪空轉造成紗線起毛,產生紗線的浪費,提高了紗線成本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磁離合摩擦輪,具體的說與一種用于紡織機械的倍捻機及捻線機用的斷紗自停控制裝置有關。二
技術介紹
現有的紡織機械,如短纖倍捻機及化纖倍捻機,在倍捻過程中若有紗線斷裂,須在不影響其它錠位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將該斷線的錠位停下來進行接線,在操作時須將該錠位的線筒從摩擦輪上抬起,接線完成后再將該錠線筒復位,使其繼續運轉。然而,現有的倍捻機及捻線機缺少自動的抬升線筒的裝置,因此在完成上述抬起和復位的動作時,通常是在發現斷線后人為的去完成操作,操作麻煩,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如紗線斷裂后未發現,線筒不停的在摩擦輪的帶動下高速運轉,造成紗線起毛,產生紗線的浪費。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方便操作、能提高操作效率、減少浪費、節約紡織成本的斷紗自停控制裝置。為此,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電磁離合摩擦輪,包括中空的圓形桶狀摩擦輪和中空的軸套,軸套設置在摩擦輪內并與摩擦輪連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摩擦輪內壁設置數個突臺,兩相鄰突臺之間形成卡槽,摩擦輪內設置臺階,臺階上設置有與摩擦輪同軸心的通孔;所述的軸套中部設置臺面,軸套一端套裝有軸承,另一端套裝有圓形銜鐵,銜鐵外圈面上設置有凸點,中間設置與軸套同軸心的軸孔,所述的凸點與所述的摩擦輪內壁突臺之間的卡槽吻合,銜鐵套裝于軸套并貼靠所述的臺面,其凸點卡裝與所述的卡槽對銜鐵軸向進行限位;所述的軸套套裝有電磁鐵,電磁鐵內設置線圈,電磁鐵上設置有臺階靠肩,電磁鐵外套圓形壓縮彈簧,該圓形壓縮彈簧一端貼靠銜鐵端面,另一端抵靠所述的臺階靠肩,對銜鐵進行復位作用,所述的銜鐵的軸孔直徑大于電磁鐵外徑,銜鐵可在電磁鐵外部做軸向運動;所述的電磁鐵上設置有軸承容置槽,電磁鐵上容置有第二軸承,該第二軸承內圈套裝于所述的軸套,外圈與電磁鐵固定連接。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技術還包括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的軸套上設置有卡簧,防止軸套徑向運動。所述的銜鐵與所述的軸套上的臺面之間設置摩擦墊片,防止銜鐵打滑。所述的電磁鐵端部安置有端蓋。所述的彈簧與所述的電磁鐵的靠肩之間設置有第二卡簧,對彈簧定位,防止彈簧與電磁鐵相互摩擦損毀。所述的軸承還可以是固體軸承。本技術使用時,電磁鐵與斷紗信號發生裝置電連接,軸套帶動摩擦輪不停的旋轉,銜鐵裝在摩擦輪內,銜鐵可沿軸套的軸線方向在摩擦輪內往復移動,銜鐵在壓縮彈簧作用下被壓向摩擦墊片,使軸套帶動銜鐵旋轉;當發現斷線時,斷線信號發生裝置發出信號,使電源給安裝在電磁鐵內的線圈通電被勵磁時,銜鐵在電磁吸引力作用下被吸向電磁鐵一側,從而使固裝在軸套上的摩擦墊片與銜鐵產生一定間隙,從而使銜鐵停止旋轉,摩擦輪在線筒壓力的作用下,快速的停止旋轉。本技術具有智能控制斷紗信號,防止摩擦輪空轉造成紗線起毛,產生紗線的浪費,提高了紗線成本率。四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剖面圖。圖2是本技術的銜鐵的結構圖。 圖中1、摩擦輪;2、軸承;3、卡簧;4、摩擦墊片;5、銜鐵;6、壓縮彈簧;7、第二卡簧;8、端蓋;9、電磁鐵;10、第二軸承;11、軸套;12、臺面;13、臺階。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I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如圖廣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中空的圓形桶狀摩擦輪I和中空的軸套11,軸套11設置在摩擦輪I內并與摩擦輪I連接,摩擦輪I內壁設置數個突臺,兩相鄰突臺之間形成卡槽,摩擦輪I內設置臺階13,臺階13上設置有與摩擦輪同軸心的通孔;所述的軸套11中部設置臺面12,軸套11 一端套裝有軸承2,通過卡簧3固接,另一端套裝有圓形銜鐵5,銜鐵5外圈面上設置有凸點,中間設置與軸套同軸心的軸孔,所述的凸點與所述的摩擦輪內壁突臺之間的卡槽吻合,銜鐵5套裝于軸套11并貼靠所述的臺面12,其凸點卡裝與所述的卡槽對銜鐵5軸向進行限位,銜鐵5與所述的軸套11上的臺面之間設置摩擦墊片4 ;所述的軸套11套裝有電磁鐵9,電磁鐵9內設置線圈,電磁鐵9上設置有臺階靠肩,電磁鐵9外套圓形壓縮彈簧6,該圓形壓縮彈簧6 —端貼靠銜鐵5端面,另一端抵靠所述的臺階靠肩,所述的銜鐵5的軸孔直徑大于電磁鐵9外徑,銜鐵5可在電磁鐵9外部做軸向運動,所述的彈簧6與所述的電磁鐵9的靠肩之間設置有第二卡簧7 ;所述的電磁鐵9上設置有軸承容置槽,電磁鐵上容置有第二軸承10,該第二軸承10內圈套裝于所述的軸套11,外圈與電磁鐵9固定連接,所述的軸套11上設置有卡簧3 ;電磁鐵9端部安置有端蓋8。所述的軸承2還可以是固體軸承。本技術使用時,電磁鐵9與斷紗信號發生裝置電連接,軸套11帶動摩擦輪I不停的旋轉,銜鐵5裝在摩擦輪I內,銜鐵5可沿軸套11的軸線方向在摩擦輪I內往復移動,銜鐵5在壓縮彈簧6作用下被壓向摩擦墊片4,使軸套11帶動銜鐵5旋轉;當發現斷線時,斷線信號發生裝置發出信號,使電源給安裝在電磁鐵9內的線圈通電被勵磁時,銜鐵5在電磁吸引力作用下被吸向電磁鐵9 一側,從而使固裝在軸套11上的摩擦墊片4與銜鐵5產生一定間隙,從而使銜鐵5停止旋轉,摩擦輪I在線筒壓力的作用下,快速的停止旋轉。權利要求1.電磁離合摩擦輪,包括中空的圓形桶狀摩擦輪(I)和中空的軸套(11),軸套(11)設置在摩擦輪(I)內并與摩擦輪(I)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輪(I)內壁設置數個突臺,兩相鄰突臺之間形成卡槽,摩擦輪(I)內設置臺階(13),臺階(13)上設置有與摩擦輪同軸心的通孔;所述的軸套(11)中部設置臺面(12),軸套(11)一端套裝有軸承(2),另一端套裝有圓形銜鐵(5),銜鐵(5)外圈面上設置有凸點,中間設置與軸套同軸心的軸孔,所述的凸點與所述的摩擦輪內壁突臺之間的卡槽吻合,銜鐵(5)套裝于軸套(I)并貼靠所述的臺面(12),其凸點卡裝與所述的卡槽對銜鐵(5)軸向進行限位;所述的軸套(11)套裝有電磁鐵(9),電磁鐵(9)內設置線圈,電磁鐵(9)上設置有臺階靠肩,電磁鐵(9)外套圓形壓縮彈簧(6),該圓形壓縮彈簧(6)—端貼靠銜鐵(5)端面,另一端抵靠所述的臺階靠肩,所述的銜鐵(5)的軸孔直徑大于電磁鐵(9)外徑,銜鐵(5)可在電磁鐵(9)外部做軸向運動;所述的電磁鐵(9)上設置有軸承容置槽,電磁鐵上容置有第二軸承(10),該第二軸承(10)內圈套裝于所述的軸套(11),外圈與電磁鐵(9)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離合摩擦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套(11)上設置有卡簧(3)。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離合摩擦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銜鐵(5)與所述的軸套(11)上的臺面之間設置摩擦墊片(4)。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磁離合摩擦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磁鐵(9)端部安置有端蓋(8)。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磁離合摩擦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6)與所述的電磁鐵(9)的靠肩之間設置有第二卡簧(7)。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離合摩擦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2)還可以是固體軸承。專利摘要電磁離合摩擦輪,屬于紡紗機械零部件領域。現有的摩擦輪存在斷紗后需要人工停機的缺陷。本技術包括摩擦輪和軸套,軸套設置在摩擦輪內并與摩擦輪連接,摩擦輪內壁設置數個突臺形成卡槽,軸套中部設置臺面,軸套兩端套裝有軸承,外套圓形銜鐵,銜鐵外圈面上設置有凸點,銜鐵套裝于軸套并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磁離合摩擦輪,包括中空的圓形桶狀摩擦輪(1)和中空的軸套(11),軸套(11)設置在摩擦輪(1)內并與摩擦輪(1)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輪(1)內壁設置數個突臺,兩相鄰突臺之間形成卡槽,摩擦輪(1)內設置臺階(13),臺階(13)上設置有與摩擦輪同軸心的通孔;所述的軸套(11)中部設置臺面(12),軸套(11)一端套裝有軸承(2),另一端套裝有圓形銜鐵(5),銜鐵(5)外圈面上設置有凸點,中間設置與軸套同軸心的軸孔,所述的凸點與所述的摩擦輪內壁突臺之間的卡槽吻合,銜鐵(5)套裝于軸套(1)并貼靠所述的臺面(12),其凸點卡裝與所述的卡槽對銜鐵(5)軸向進行限位;所述的軸套(11)套裝有電磁鐵(9),電磁鐵(9)內設置線圈,電磁鐵(9)上設置有臺階靠肩,電磁鐵(9)外套圓形壓縮彈簧(6),該圓形壓縮彈簧(6)一端貼靠銜鐵(5)端面,另一端抵靠所述的臺階靠肩,所述的銜鐵(5)的軸孔直徑大于電磁鐵(9)外徑,銜鐵(5)可在電磁鐵(9)外部做軸向運動;所述的電磁鐵(9)上設置有軸承容置槽,電磁鐵上容置有第二軸承(10),該第二軸承(10)內圈套裝于所述的軸套(11),外圈與電磁鐵(9)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邢紅軍,
申請(專利權)人:邢紅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