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在工件上加工孔的中心鉆,設置成在軸向上部分地封閉在一個杯形鉆件內,包括設置于該中心鉆前端的一個鉆削部分,和被封在該杯形鉆件內、從中心鉆一個部位處沿徑向向外延伸的一個排屑器。(*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申請為一件分案申請,相應母案的申請日為1996年11月30日,申請號為96123950.6,專利技術名稱為“鉆具組件及其中心鉆和杯形鉆”。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以在工件上加工一圓孔的包括一中心鉆和一杯形鉆的鉆削工具組件。本專利技術還涉及該鉆具組件的各構件即中心鉆和杯形鉆。示于附圖說明圖12A中的乃是上述類型的傳統鉆具組件的一個例子。此類工具包括一個工具夾持部90,以可拆卸方式安裝于其中部的中心鉆92,和與中心鉆同軸裝在夾持部上的一個筒狀體94。中心鉆于其前端配置一鉆削部。筒體94于其前端上配裝有多個切削刀片93。鉆削部的端部設置得從筒體94的端部向前突出。上述類型的鉆具組件以下列方式施行鉆削操作首先,鉆削部以高速驅動且中心鉆92的前端被靠在工件上(例如一個壁件),并用中心鉆92加工出一個導孔。接著,隨著鉆具組件進一步壓向工件,在筒件前端上形成的多個切削刀片加工出一個半徑大致與筒件(也可叫作杯形鉆件)相等的環繞該導孔的一個圓環通道。最后,在工件上加工出一個直徑大致等于筒體外徑的一個圓孔。然而,在鉆削開始之后的某一時刻,筒體94與中心鉆92之間形成的空間內會象圖12B中表示的那樣充滿碎塊和粉末。這樣就需排出填入該空間內的切屑以便作下一次的鉆削。排出積蓄于該空間內的屑末的傳統方法如下所述a)如圖13示,在筒件基部上形成有較小直徑的通孔97,通過這些孔插入一對排屑桿98,從而將空間內的積屑95推出筒件94;b)不只中心鉆92可從工具夾持部90上拆下,而且杯形鉆件94也設計成可從工具夾持部90上拆下。當杯形鉆件94從鉆具組件上拆下后,這種構造的鉆具組件即可排出積于杯形鉆件內部空間中的積屑。于上述a)中所述結構的情況下,需采用如圖13中所示的、僅用于將積屑排出杯形鉆件目的的推桿98,因而增加了鉆削操作所需的工具。另外,還因在該杯形鉆件基部形成有一對孔(或者也可為一單個孔),會在某種程度上減低基部抵御作用于其上的一定方向的力的機械強度。于上述b)中所述結構情形中,則需拆下比中心鉆直徑大得多的杯形鉆件。執行這種拆卸工作頗為費事,從而降低鉆削生產率。在實際中,已進行各種修改以期簡化這種拆卸。這些修改旨在設計一種安裝結構,以使自工具夾持部上拆下杯形鉆件變得容易;可這種安裝結構必得在工具夾持部90和杯形鉆件上都施用復雜的加工工序。故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鉆具組件的初期成本。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易于排除杯形鉆件中積屑的鉆具組件。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和廉價的鉆削工具組件,其組成構件便于排屑操作。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與一個杯形鉆件組合使用用以在工件上加工孔的一種中心鉆,包括有設在該中心鉆前端上的鉆削部分,和從中心鉆某一部位沿徑向向外延伸的排屑器,當與杯形鉆件組件在一起時,該排屑器位于杯形鉆件里側。在鉆削中產生的屑末積蓄在杯形鉆件內表面與中心鉆外表面限定的一個空間內。當中心鉆沿軸向從杯形鉆件中拉出時,該中心鉆的排屑器與積蓄的屑末最內端相接觸。排屑器于中心鉆自杯形鉆件中沿軸向拉出時將積屑自杯形件的最內端推向開口端。因此,隨著中心鉆的取出操作,積屑就很容易地自杯形鉆件中排出。采用這種結構的中心鉆件,可避免圖13中所示杯形鉆基部上的通孔。另外,也無需使用上述傳統例子中所需的復雜機構。需要指出的是,上下文及通篇說明書中所用屑末一詞,包括鉆削操作中產生的細屑末以及鉆削中生成的切屑(即小碎塊)。除非另有說明,整個說明書中所用積屑一詞意指鉆削中或鉆削后填充于杯形鉆空間內的一個圓柱形積屑。因此積屑包括鉆削中生成的從工件上切下的較大的工件碎塊及較小碎片和屑末。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形式中,排屑器可作成其直徑大于中心鉆鉆削部而小于杯形鉆件內徑的盤狀形式。此外,盤的直徑可大致等于杯形鉆件的內徑。采用這種方案,鉆削中所生成的包括工件小碎塊的細屑則不易通過盤外周緣與杯形鉆件內表面間形成的間隙,故通過這種間隙進入到杯形鉆最內部的細屑量比有較大間隙的情況要少。盤的橫截面形狀可作成開口朝向中心鉆鉆削部分的凹形。采用這種方案,鉆削生成的細屑可確保積存于該凹部的凹槽內。將這種特征和盤件與杯形鉆件內表面間的小間隙相結合就能有效地將切屑收集在空間內。所有收集的切屑遂可通過中心鉆的取出作業而排出。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形式中,排屑器位于中心鉆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上。為了僅只實現隨著中心鉆的拆下操作而排除積屑的目的,只要排屑器沿軸向適當定位,中心鉆外表面上的任何形式的排屑器都是可行的。具體而言,排屑器適當軸向位置這樣設定,當組裝成鉆具組件時,排屑器處于杯形鉆件內,并且排屑器距杯形鉆敞口端的軸向距離超過工件的厚度。此外,排屑器可貫穿中心鉆的徑向。按此設置,排屑器會很容易制作,從而沿徑向穿透中心鉆的一個標準銷釘即可用作一個排屑器。此外,排屑器可作成一環件。采用這種結構,盡管中心鉆相對杯形鉆件作軸向運動,這種排屑器也不會丟失。排屑器還可作成具有切口的開口環,該環相對的兩端位于中心鉆上形成的通孔中。這種方案易于裝配排屑量,首先克服彈力使環的相對端張開,沿中心鉆外表面沿側向滑動使環的端部對準相應的孔。一旦對正,就使兩端部恢復其原始狀以使之牢固地夾持在中心鉆件上的通孔內。排屑器最好以可拆卸方式安裝于中心鉆。采用此結構時,當需更換杯形鉆件時,可以將同樣的的排屑器保持于中心鉆上即可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此可拆卸結構的更為可取的方面是,易于換用與所換杯形鉆件最為適合的排屑器,以滿足它們之間間隙的要求。在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種形式中,中心鉆還可包括一個杯形鉆件,杯形鉆件具有一基件及從該基件外周緣延伸出的筒體,該筒體開口端上裝有多個刀片。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杯形鉆具,包括設于其前端周緣上設置有多個刀片的一個筒狀體,刀片中至少有一個比其余刀片徑向向內突出更多,并且所有內突刀片位于筒件端部的半側上。切削刀片可以包括多個內突刀片,而且這些內突刀片順序地設置在該筒件的前端。內突刀片的前端可沿鉆具軸向上位于其他刀片前端之后。采用這種結構,當將鉆具組件壓靠于例如為壁件的工件時,先行接觸的是內突刀片以外的刀片。之后在壁表面上形成與刀片直徑相對應的環槽,并當鉆具組件沿軸向進一步推進時,內突刀片才與工件接觸。而內突刀片主要切削的是由其它切削刀片切出的槽的外周,這樣作用于內突刀片上的切削阻力大大減小。此外,可調整內突刀片的徑向伸突量以使鉆削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切屑的流動最佳化,可以預見到,增大突伸量使切屑穿之而過的環路的徑向尺寸增大以改善切削性能的同時也增大了切削阻力。因此,必然存在著一個大大改進鉆削性能的適當的內突刀片突伸量。完成切削操作后,首先將中心鉆頭拔出鉆夾裝置,隨后輕敲杯形鉆的外表面,杯形鉆內的積屑會橫向移至與設置有多個內突刀片一側相對的另一側,這是因為,圓柱形的積屑外周面和為非內突刀片的半徑間存在一個徑向間隙。一旦積屑側向移動一點,在內突刀片與積屑外表面間就不再有附著力,遂可很容易地取出杯形鉆具組件中的積屑。根據本專利技術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杯形鉆具組件,包括,在其前端上有切削刀片的一個杯形鉆件;和一個在軸向上部分封圍于杯形鉆件內的中心鉆,中心鉆包括設置在中心鉆前端上的一個鉆削部及位于杯形鉆件內從中心鉆一個部分沿徑向向外延伸的一個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杯形鉆具,具有一個筒體,其特征在于在筒體前端周緣上配有多個切削刀片,其中至少一個比其余刀片沿徑向更為內突的內突刀片,而所有內突刀片均位于筒件一端的180度圓弧內。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心院國雄,安心院常嘉,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家BM,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