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人空天戰機,整機具有氣動外形,包括機頭、機身和機翼,所述機身內安裝有復合式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由渦扇發動機、沖壓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組成,所述復合發動機內并排著兩個渦扇發動機;渦扇發動機在飛機低速飛行時使用,當速度超過1.5馬赫后,開啟沖壓發動機并關閉渦扇發動機,使空天飛機在離地面四萬米的大氣層內以30馬赫的速度飛行;如果再用火箭發動機加速,無人空天戰機就會沖出大氣層,像航天飛機一樣,直接進入軌道;返回大氣層后,它又能像普通飛機一樣在機場著陸;因此,在未來戰爭中,它既適用于大氣層內戰斗,也適用于太空廝殺,是一種可以來回穿越大氣層,而且比現代飛機更靈活,戰斗力更強的新型武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飛行器,尤其涉及一種集航空器和航天器于一體的飛行器。
技術介紹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探索領域從陸、海、空拓展到外層空間。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從宇宙飛船到航天飛機,再到空天飛機,往返于天地之間的航天運輸裝備實現了三次重大跨越。宇宙飛船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翅膀,每艘飛船只能使用一次。至今,宇宙飛船已發展了三代,主要有衛星式飛船和登月式飛船兩大類。美國在登月式飛船上領先一步,俄羅斯 則在衛星式飛船上更勝一籌。未來,宇宙飛船將向三個方向發展有多種功能和用途;返回落點控制精度提高到百米級范圍以內;返回地面的座艙,經適當修整后可重復使用。同時,未來的行星際載人飛行將主要用飛船來實現。第二次重大跨越使人類實現了重復使用運載工具上太空。航天飛機是可重復使用、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間的航天器,結合了飛機和航天器的性質。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航天飛機甚至有小型空間站的許多功能,還可從軌道上捕捉、維修和回收衛星等,并在太空多次對“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修復。第三次重大跨越使人類進入太空更便捷、更經濟。由于航天飛機存在許多先天不足,一些航天大國便著眼未來開始研制新一代空天飛機。空天飛機代表了今后數十年內航天運載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并可能將成為未來控制空間、爭奪制天權的關鍵武器裝備之一,它一旦發展為成熟的航天裝備,必將給太空探索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從而打破目前業已形成的國際太空發展格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適用于大氣層內戰斗,也適用于太空廝殺,可以來回穿越大氣層而且比現代飛機更靈活,戰斗力更強的無人空天戰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無人空天戰機,整機具有氣動外形,包括機頭、機身和機翼,所述機身和所述機翼連為一體且呈流線形,所述機身內安裝有發動機,所述機身內設有彈倉;所述機頭內安裝有控制系統和雷達系統,所述發動機為復合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包括渦扇發動機、沖壓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內并排著兩個渦扇發動機,兩個渦扇發動機外設有共用涵道,所述渦扇發動機的進氣道設有渦扇發動機進氣口閘門,所述復合發動機還設有發動機進氣口總閘門,所述共用涵道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的進氣道,所述渦扇發動機后設有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所述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燃燒室或所述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所述復合發動機的尾噴管為矢量尾噴管;所述機身內設有氧化劑箱和燃料箱。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機身前部兩側設有兼做機翼一部分的鴨翼,所述機翼的角部安裝有可折疊前掠式翼尖,所述機頭上設有三條與所述機身對稱法線平行的縱向凸起。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機翼的后端設有后升降舵。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無人空天戰機,整機具有氣動外形,包括機頭、機身和機翼,所述機身和所述機翼連 為一體且呈流線形,所述機身內安裝有發動機,所述機身內設有彈倉;所述機頭內安裝有控制系統和雷達系統,所述發動機為復合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包括渦扇發動機、沖壓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內并排著兩個渦扇發動機,兩個渦扇發動機外設有共用涵道,所述渦扇發動機的進氣道設有渦扇發動機進氣口閘門,所述復合發動機還設有發動機進氣口總閘門,所述共用涵道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的進氣道,所述渦扇發動機后設有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所述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燃燒室或所述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所述復合發動機的尾噴管為矢量尾噴管;所述機身內設有氧化劑箱和燃料箱;由于無人空天戰機安裝有渦扇發動機、沖壓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渦扇發動機可以使空天飛機水平起飛,當速度超過I. 5馬赫后,就使用沖壓發動機,使空天飛機在離地面四萬米的大氣層內以I. 5-30馬赫的速度飛行;如果再用火箭發動機加速,無人空天戰機就會沖出大氣層,像航天飛機一樣,直接進入軌道;返回大氣層后,它又能像普通飛機一樣在機場著陸;因此,在未來戰爭中,它既適用于大氣層內戰斗,也適用于太空廝殺,是一種可以來回穿越大氣層,而且比現代飛機更靈活,戰斗力更強的新型武器。附圖說明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其中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的仰視圖;圖4是圖I機頭方向的正視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渦扇發動機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沖壓發動機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實施例火箭發動機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機頭;2-機身;21_氧化劑箱;22_燃料箱;3-機翼;4_復合發動機;41-渦扇發動機;42_共用涵道;43_渦扇發動機進氣口閘門;44_發動機進氣口總閘門;45-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沖壓發動機燃燒室/火箭發動機燃燒室;5_彈倉;6_控制系統;7_雷達系統;8_矢量尾噴管;9-鴨翼;10_前掠式翼尖;11_縱向凸起;12_后升降舵。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術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如圖I、圖2和圖3所示,無人空天戰機,整機具有氣動外形,包括機頭I、機身2和機翼3,所述機身2和所述機翼3連為一體且呈流線形,所述機身2內安裝有發動機,所述機身2內設有彈倉5 ;所述機頭I內安裝有控制系統6和雷達系統7,所述發動機為復合發動機4,所述復合發動機4包括渦扇發動機41、沖壓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4內并排著兩個渦扇發動機41,兩個渦扇發動機41外設有共用涵道42,所述渦扇發動機41的進氣道設有渦扇發動機進氣口閘門43,所述復合發動機4還設有發動機進氣口總閘門44,所述共用涵道42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的進氣道,所述渦扇發動機41后設有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45,所述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45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燃燒室或所述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所述復合發動機4的尾噴管為矢量尾噴管8 ;所述機身2內設有氧化劑箱21和燃料箱22,所述燃料箱22可分別為渦扇發動機41、沖壓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提供燃料。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機身2前部兩側設有兼做機翼3 —部分的鴨翼9,所述機翼3的角部安裝有可折疊前掠式翼尖10,所述機頭I上設有三條與所述機身2對稱法線平行的縱向凸起11 ;所述機翼3的后端設有后升降舵12。無人空天戰機的主要特點第一,具有一體化和高流線化外形。無人空天戰機的外形高度流線化,機翼3、發動機進氣口和機身2 —體化,在平飛時空氣阻力會大大減小。而在做較大的機動動作時,鴨翼9會擾亂流過飛機的氣流,使鴨翼9之后的機翼3和機身2表面充滿漩渦,產生渦升效應,并使飛機的速度銳減,提高飛機的機動性。無人空天戰機采用前鴨翼9和可折疊前掠式翼尖10的變機翼3氣動布局,當可折疊前掠式翼尖10展開時飛機是翼尖前掠布局,機動性強,升力大,適于低速飛行和空中格斗。可折疊前掠式翼尖10閉合時整個飛機變為大后掠三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無人空天戰機,整機具有氣動外形,包括機頭、機身和機翼,所述機身和所述機翼連為一體且呈流線形,所述機身內安裝有發動機,所述機身內設有彈倉;所述機頭內安裝有控制系統和雷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為復合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包括渦扇發動機、沖壓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所述復合發動機內并排著兩個渦扇發動機,兩個渦扇發動機外設有共用涵道,所述渦扇發動機的進氣道設有渦扇發動機進氣口閘門,所述復合發動機還設有發動機進氣口總閘門,所述共用涵道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的進氣道,所述渦扇發動機后設有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所述渦扇發動機加力燃燒室兼做所述沖壓發動機燃燒室或所述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所述復合發動機的尾噴管為矢量尾噴管;所述機身內設有氧化劑箱和燃料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加偉,
申請(專利權)人:馮加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