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XYθ精密對位平臺,包括:一XY軸移動平臺,包括:一X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一Y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所述X軸移動平臺及Y軸移動平臺為層疊組合;一θ角回動平臺,包括:一平臺;一圓弧形齒排,其設于平臺的底部;一滑軌元件,其結合至少一滑塊;一蝸桿結構,其與圓弧形齒排嚙合;所述滑軌元件及蝸桿結構對應設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的承載面;所述θ角回動平臺層疊設置于XY軸移動平臺承載面,且所述滑塊對應結合于平臺的底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控制其蝸桿結構傳動該圓弧形齒排,可以精密地令該θ角回動平臺進行θ角精密回動,回動角度更是可達360°,機體厚度更是只有4層,達成薄形化的產品目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XY θ精密對位平臺
本技術屬于對位平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以達成360°回動、薄形化、高精密度的XY θ精密對位平臺。
技術介紹
在各種液晶面板制造、檢查設備、半導體制造、檢查設置、網印設備或印刷電路板制造、檢查設備中,必須使用對位平臺進行對位移動等程序,而為了提高精密度,除X軸、Y 軸的移動外,除以伸縮元件達成XY軸的移動外,更應具備θ角移動功能,方能達成高精密度的要求;但已知市售同性質產品中,號稱具有Θ角回動功能,實則僅以XXY軸或XYY軸結構間接達成,顯然并不是真正的Θ角回動;而其回動角度亦受到限制,例如普遍均只能達到±5°范圍內;且元件復雜,層疊組合后達到6層的厚度,不符合設備元件輕薄化的要求; 更進一步指出,已知結構在運轉時更存在有干涉現象,實在無法達到絕對精密度;如何改善上述缺點,實有其必要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案新型的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所述XY Θ精密對位平臺包括一 XY軸移動平臺,包括一 X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一 Y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所述X軸移動平臺及Y軸移動平臺為層疊組合;一 Θ角回動平臺,包括一平臺;一圓弧形齒排,其設于所述平臺底部;一滑軌元件,其結合至少一滑塊;一蝸桿結構,其與所述圓弧形齒排嚙合;所述滑軌元件及蝸桿結構對應設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的承載面;所述Θ角回動平臺層疊設置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的承載面,且所述滑塊對應結合于所述平臺的底部。作為上述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圈狀。作為上述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弧狀。作為上述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滑軌元件為圈狀。作為上述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優選方案,其中所述XY軸移動平臺架設于一底座座面。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所述ΧΥ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包括一平臺;一圓弧形齒排,其設于所述平臺底部;一滑軌元件,其結合至少一滑塊;所述平臺的底部對應結合于所述滑塊;且所述平臺由一蝸桿結構與其圓弧形齒排嚙合傳動。作為上述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的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圈狀。作為上述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的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弧狀。作為上述一種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的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滑軌元件為圈狀。本技術所提供的XY Θ精密對位平臺,通過控制其蝸桿結構傳動該圓弧形齒排,可以精密地令該Θ角回動平臺進行Θ角精密回動,回動角度更是可達360°,機體厚度更是只有4層,達成薄形化的產品目標。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元件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Θ角回動平臺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之一一 X軸移動;圖5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之二一 Y軸移動;圖6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之三一 Θ角回動;圖7為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元件立體組合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Θ角回動平臺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一 Θ角回動。主要附圖標記I-XY軸移動平臺;11-X軸移動平臺;111_滑軌元件;12-Y軸移動平臺;121_滑軌元件;13_底座;2- Θ角回動平臺;21_平臺;22_圓弧形齒排;23_滑軌元件;24_滑塊;25_蝸桿結構;26_伺服電動機。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及
技術實現思路
,將結合附圖進行說明,然而以下附圖及實施例僅作為說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術。如圖I 圖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XY Θ精密對位平臺,包括一 XY軸移動平臺I,包括一 X軸移動平臺11,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111 ;— Y軸移動平臺12,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121 ;所述X軸移動平臺11及Y軸移動平臺12為層疊組合;該XY軸移動平臺I架設于一底座13的座面;一 Θ角回動平臺2,包括一平臺 21 ;一圓弧形齒排22,其設于平臺21的底部;其中,圓弧形齒排22為圈狀;或圓弧形齒排22為弧狀,參照圖7、圖8 ;一滑軌元件23,且其結合至少一滑塊24 ;其中,滑軌元件23為圈狀;滑塊24依平臺21荷重調整其數量;一蝸桿結構25,且其應與所述圓弧形齒排22嚙合;蝸桿結構25由一伺服電動機26傳動;所述滑軌元件24及蝸桿結構25對應設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I的承載面;Θ角回動平臺2層疊設置于XY軸移動平臺I的承載面,且所述滑塊24對應結合于所述平臺21的底部;如圖4所示,本技術以所述XY軸移動平臺I中的X軸移動平臺11進行X軸方向受控移動;如圖5所示,本技術以所述XY軸移動平臺I中的Y軸移動平臺12進行Y軸方向受控移動;特別指出,則是所述Θ角回動平臺2通過控制其蝸桿結構25傳動所述圓弧形齒排22,可以精密地令Θ角回動平臺2進行Θ角精密回動;參照圖6及圖9 ;本技術Θ角回動平臺2有固定運動軌跡,可配合安裝光學尺,且可以獨立進行回動,回動角度更是可達360° (所述圓弧形齒排22為圈狀時),完全滿足產業界的精密需求。另外,本技術組合后的機體厚度降低至只有4層,有效達成薄形化的產品目標。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因此而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舉凡依據本技術專利精神所作的等效變化、修飾與置換等,皆應屬于本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ΧΥΘ精密對位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XY Θ精密對位平臺包括一 XY軸移動平臺,包括一 X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一 Y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所述X軸移動平臺及Y軸移動平臺為層疊組合;一 θ角回動平臺,包括一平臺;一圓弧形齒排,其設于所述平臺底部;一滑軌元件,其結合至少一滑塊;一蝸桿結構,其與所述圓弧形齒排嚙合;所述滑軌元件及蝸桿結構對應設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的承載面;所述Θ角回動平臺層疊設置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的承載面,且所述滑塊對應結合于所述平臺的底部。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XYΘ精密對位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圈狀。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XYΘ精密對位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弧狀。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XYΘ精密對位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元件為圈狀。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XYΘ精密對位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架設于一底座座面。6.一種ΧΥ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XY Θ精密對位平臺的 Θ角回動平臺包括一平臺;一圓弧形齒排,其設于所述平臺底部;一滑軌元件,其結合至少一滑塊;所述平臺的底部對應結合于所述滑塊;且所述平臺由一蝸桿結構與其圓弧形齒排嚙合傳動。7.如權利要求6所述XY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圈狀。8.如權利要求6所述XY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齒排為弧狀。9.如權利要求6所述XYΘ精密對位平臺的Θ角回動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元件為圈狀。專利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XYθ精密對位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XYθ精密對位平臺包括:一XY軸移動平臺,包括:一X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一Y軸移動平臺,其底部設有至少一滑軌元件;所述X軸移動平臺及Y軸移動平臺為層疊組合;一θ角回動平臺,包括:一平臺;一圓弧形齒排,其設于所述平臺底部; 一滑軌元件,其結合至少一滑塊;一蝸桿結構,其與所述圓弧形齒排嚙合;所述滑軌元件及蝸桿結構對應設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的承載面;所述θ角回動平臺層疊設置于所述XY軸移動平臺的承載面,且所述滑塊對應結合于所述平臺的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茂祥,
申請(專利權)人:吳茂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