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由刀架基座、下刀架、上刀架、上刀片、下刀片、連桿和手柄組成,下刀片上設有三個沉孔,并用三個沉頭緊固螺栓固定在下刀架上,刀刃水平向上;下刀片下方有下刀架枕板,下刀架枕板焊接在刀架基座和下刀架上;連桿是兩塊形狀和尺寸相同的鋼板組成,且連桿的下端與上刀片形成鉸鏈鏈接,連桿的上端與手柄形成鉸鏈鏈接。使用時,以上刀片為一級杠桿,以手柄為二級杠桿,從而形成復合杠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shù)的優(yōu)點是:彌補了其它鐵板剪裁工具使用不方便、成本高、噪音大、粉塵多、浪費原材料、切口難以處理、所剪鐵板的厚度小等不足,是小型加工廠、修理部、施工隊及工廠的修理班組、鉗工班組等的理想的鐵板裁剪工具。(*該技術(shù)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shù)涉及一種鐵板剪裁工具,尤其是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
技術(shù)介紹
眾所周知,現(xiàn)行的小型加工廠、修理部、施工隊及工廠的修理班組、鉗工班組等,在裁剪鐵板使用的工具中,存在著許多缺陷使用大型設備,不方便、成本高;使用砂輪切割機,一是噪音很大、粉塵很大,二是造成原材料浪費;使用氣割會造成切口難以處理的麻煩;使用手動剪刀很難達到切口平直的要求,而且不能裁剪較厚的鐵板;使用一般的杠桿鐵板剪,雖然可以使切口平直,但所能剪切的鐵板厚度也很有限。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shù)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所說的不足,克服了現(xiàn)行鐵板切割工藝中存在的不方便、成本高、噪音大、粉塵大、切口難以處理、剪切費力、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了一種使用靈活,操作簡單,適應性強,高效率,刀片易于拆卸、更換和打磨、使用安全性高的復合杠桿式鐵板剪,以滿足人們的使用需要。本技術(shù)由刀架基座、下刀架、上刀架、上刀片、下刀片、連桿和手柄組成,下刀片上設有三個沉孔,并用三個沉頭緊固螺栓固定在下刀架上,刀刃水平向上;下刀片下方有下刀架枕板,下刀架枕板焊接在刀架基座和下刀架上。在下刀架與上刀架的左側(cè),通過上下刀架連接板將下刀架與上刀架焊接在一起,且上刀架與下刀架在兩個平行的豎直平面內(nèi),連接板的上端面與下刀架的上端面在一個平面內(nèi),下端面與上刀架下端面在一個平面內(nèi)。上刀片與上刀架形成鉸鏈連接,手柄左端與上刀架形成鉸鏈連接,連桿是兩塊形狀和尺寸相同的鋼板組成,且連桿的下端與上刀片形成鉸鏈鏈接,連桿的上端與手柄形成鉸鏈鏈接。在上刀架表面對應于上刀片中部豎直方向開有溝槽,溝槽中安裝有上刀片微調(diào)板。采用上述結(jié)構(gòu)后,使用時,以上刀片為一級杠桿,以手柄為二級杠桿,從而形成復合杠桿,在不增加手柄長度的情況下,施以同樣力,可以得到很大的剪切力,可以剪切較厚的鐵板,并且可以一個人完成操作。本技術(shù)的優(yōu)點是彌補了其它鐵板剪裁工具使用不方便、成本高、噪音大、粉塵多、浪費原材料、切口難以處理、所剪鐵板的厚度小等不足,是小型加工廠、修理部、施工隊及工廠的修理班組、鉗工班組等的理想的鐵板裁剪工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shù)的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shù)的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shù)基座和刀架的主視圖。圖4為本技術(shù)基座和刀架的左視圖。圖5為本技術(shù)刀架的俯視圖。圖6為本技術(shù)下刀片的主視圖。圖7為本技術(shù)上刀片的主視圖。圖8為本技術(shù)連桿的主視圖。圖9為手柄左端開孔處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刀架基座、2下刀架、3上刀架、4上下刀架連接板、5下刀架枕板、6上刀片、7下刀片、8上刀片微調(diào)板、9連桿、10手柄、11溝槽。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shù)由刀架基座I、下刀架2、上刀架3、上刀片6、下刀片7、連桿9和手柄10組成。下刀片上設有三個沉孔,并用三個沉頭緊固螺栓固定在下刀架上,刀刃水平向上,沉孔的設置能夠保證在擰緊后螺栓端面與下刀片的側(cè)面平齊;下刀片下方有下刀架枕板5,下刀架枕板焊接在刀架基座和下刀架上,下刀架枕板的作用是防止下刀片向下移動;在下刀架對應下刀片的位置豎直居中、水平均布設有兩個螺紋孔,分別旋入調(diào)整螺釘,這兩個調(diào)整螺釘可與上刀片調(diào)整裝置配合使用,用以調(diào)節(jié)下刀片與上刀片,使其相吻合;連桿是由兩塊形狀和尺寸相同的鋼板組成,連桿連接上刀片與手柄。在下刀架與上刀架的左側(cè),通過上下刀架連接板4將下刀架與上刀架焊接在一 起,且上刀架與下刀架在兩個平行的豎直平面內(nèi),間距略大于兩個刀片厚度之和;連接板的上端面與下刀架的上端面在一個平面內(nèi),下端面與上刀架下端面在一個平面內(nèi),且上下刀架連接板上下尺寸是左大右小,以使鐵板在向前剪切推進時不受阻擋,保證切口平直;在下刀架上設有三個圓孔,且圓孔與下刀片上的三個沉孔相對應。在上刀片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別鉆有圓孔,螺栓穿過左上角圓孔,旋入上刀架中部的螺紋孔中,當上刀片緊靠上刀架又能自由轉(zhuǎn)動后,帶上螺母使螺栓緊固于上刀架上,上刀片與上刀架形成鉸鏈連接;在手柄的左端由左向右依次鉆有第一個圓孔和第二個圓孔,上刀架右上角加工有螺紋孔,螺栓穿過手柄左端第一個圓孔,旋入螺紋孔,當手柄靠緊上刀架又能自由轉(zhuǎn)動后,帶上螺母使螺栓緊固于上刀架上,手柄左端與上刀架形成鉸鏈連接;連桿是由兩塊形狀和尺寸相同的鋼板組成,上下端分別鉆有圓孔,用螺栓使下端圓孔與上刀片右上角圓孔形成鉸鏈連接,使上端圓孔與手柄上第二個圓孔形成鉸鏈連接,每個螺栓都要使用兩個螺母,至此,連桿將上刀片與手柄連接起來,連桿的尺寸大小,使得當手柄處于水平的時候,上刀片刀刃也保持水平,手柄左端第二個圓孔的位置應保證手柄水平時連桿在垂直位置。在上刀片安裝之前,須事先安裝上刀片微調(diào)板8,在上刀架上,豎直開有溝槽11,槽中由上到下,均勻開有四個孔,第一個、第三個是圓孔,第二個、第四個加工成螺紋孔,上刀片微調(diào)板上在與溝槽11中兩個圓孔對應的位置焊接兩個螺柱,兩個螺柱各自穿過對應的圓孔,槽上的兩個螺紋孔分別帶有調(diào)整螺釘,當上刀片安裝好后,旋轉(zhuǎn)調(diào)整螺釘,使得上刀片與下刀片相吻合后,帶緊螺柱上的螺母,固定住上刀片微調(diào)板。上刀片左上角與上刀架形成的鉸鏈連接點,作為本復合杠桿式鐵板剪的一級杠桿的支點,上下刀刃與剪切的鐵板接觸點為受力點,上刀片右上角與連桿的鉸鏈連接點為施力點,至此,一級杠桿形成;上刀架與手柄的鉸鏈連接點為二級杠桿的支點,手柄與連桿的鉸鏈連接點作為二級杠桿的受力點,手持手柄處為二級杠桿的施力點,至此,二級杠桿形成,二級杠桿的受力點所受的力通過連桿傳遞到一級杠桿的施力點上,至此,兩級復合杠桿形成。在此基礎上,將上刀架向上向右加大尺寸,再在右上角開一個螺紋孔,裝上手柄,再用一個連桿把新安裝的手柄與原來的手柄鏈接,原來的手柄僅作為二級杠桿使用,這樣便可形成三級復合杠桿,依此類推,只要合理設計鐵板剪結(jié)構(gòu)尺寸,復合人體施力的要求,便可形成多級復合杠桿式鐵板剪,可以使鐵板剪曾加剪切鐵板的厚度。切割鐵板時,右手握住手柄的右端,抬起,左手手持鐵板,將所要切割的位置置于上下刀片的刀刃間,根據(jù)鐵板厚度,右手施以適當?shù)南蛳碌牧Γ憧蓪㈣F板剪開,如 此重復,直至將鐵板完全剪開。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復合杠桿式鐵板剪,由刀架基座、下刀架、上刀架、上刀片、下刀片、連桿和手柄組成,其特征在于下刀片上設有三個沉孔,并用三個沉頭緊固螺栓固定在下刀架上,刀刃水平向上;下刀片下方有下刀架枕板,下刀架枕板焊接在刀架基座和下刀架上。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其特征在于在下刀架與上刀架的左側(cè),通過上下刀架連接板將下刀架與上刀架焊接在一起,且上刀架與下刀架在兩個平行的豎直平面內(nèi),連接板的上端面與下刀架的上端面在一個平面內(nèi),下端面與上刀架下端面在一個平面內(nèi)。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其特征在于上刀片與上刀架形成鉸鏈連接,手柄左端與上刀架形成鉸鏈連接,連桿是兩塊形狀和尺寸相同的鋼板組成,且連桿的下端與上刀片形成鉸鏈鏈接,連桿的上端與手柄形成鉸鏈鏈接。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其特征在于在上刀架表面對應于上刀片中部豎直方向開有溝槽,溝槽中安裝有上刀片微調(diào)板。專利摘要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由刀架基座、下刀架、上刀架、上刀片、下刀片、連桿和手柄組成,下刀片上設有三個沉孔,并用三個沉頭緊固螺栓固定在下刀架上,刀刃水平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shù)保護點】
一種復合杠桿式鐵板剪,復合杠桿式鐵板剪,由刀架基座、下刀架、上刀架、上刀片、下刀片、連桿和手柄組成,其特征在于:下刀片上設有三個沉孔,并用三個沉頭緊固螺栓固定在下刀架上,刀刃水平向上;下刀片下方有下刀架枕板,下刀架枕板焊接在刀架基座和下刀架上。
【技術(shù)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張元青,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大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