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PCB印制基板加工的加工印刷電路板的微型單刃鉆頭,包括鉆頭鉆身,在鉆頭鉆身上開有三條螺旋上升的排屑槽,長排屑槽從鉆尖的位置處螺旋延伸到鉆身的末端,短排屑槽設置在鉆身前段上,短排屑槽和長排屑槽由于螺旋角度不同呈不平行但最終相交設置,巾背排屑槽設置在長排屑槽和短排屑槽相交后的巾背上,最終短排屑槽和巾背排屑槽兩者由分離狀態跟長排屑槽交匯,鉆尖設置為單一主切屑刃;而排屑槽不同寬度,不同螺旋角度,達到輔助鉆頭穩定進行切削作業、快速排出廢屑的目的,提升鉆孔品質,保證空壁粗糙度,具有剛性較好、孔位精度較高、空壁粗糙度能滿足需求,且不易斷針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PCB微型鉆頭
,涉及一種用于PCB印制基板加工的加工印刷電路板的微型單刃鉆頭。
技術介紹
在公知的技術中,目前PCB微型鉆頭的成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規鉆頭如圖I-圖3所示,常規鉆頭分別由鉆身圖I和鉆尖圖2組成,其鉆身如圖I所示,由圓柱硬質合金材料加工成麻花狀(螺旋狀)而成,兩條對稱的螺旋排屑槽組成,鉆尖3a如圖2所示,由兩個對稱的主切削刃lb,兩個主切削刃之間的橫刃及位于主切削刃的后側的兩個呈螺旋形的副切削刃組成,所述的主切削刃與副切削刃及橫刃之間分別形成了如圖所示的第一主刀面2b和第二副刀面3b,第一主刀面2b和第二副刀面3b之間形成有中心線4b,中心線的長度與鉆身直徑的長度大致一致,螺旋形的副切削刃向鉆身柱面延伸,形成兩個對稱的螺旋上升的排屑槽la、2a,如圖3所示排屑槽la、2a的深度在增高鉆身柱面上均勻分布,在進行磨削加工時,副切削刃和磨削出的孔壁接觸,形成支撐點。目前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鉆頭直徑有日益減小的趨向,直徑變小,加工印制基板在同等條件下很難保證鉆頭的剛性,剛性不能保證,就會出現加工印制基板鉆向偏離,不能滿足市場要求,直徑主要是小鉆0 O. 50mm以下的鉆頭,目前有同行業公司又進行研發改善以上問題,推出第二種單刃鉆頭,鉆身圖4主要是由以前的兩條對稱的螺旋排屑槽結構,變成一條長螺旋排屑槽2c和一條短排屑槽Ic組成,鉆尖圖5的退刀部由連成多個退刀面構成,兩個退刀面相交形成的第一棱線5c位于鉆頭的最前端,該第一棱線5c相對鉆頭的軸心O成直角地處于鉆頭的旋轉中心部,該第一棱線5c的一端與兩個退刀面相交形成的第二棱線7c相連,而且該第二棱線7c的外端與主切屑刃Ic部相連,第一棱線5c的另一端朝向與第二棱線7c連接側的相反側,這種結構的鉆尖不是由點構成,而是由具有一定長度的第一棱線形成的,因此刃尖的強度增大,可有效抑制當貼附在被切削材料上時容易產生的橫刃部缺損或破損,可以維持高加工孔位精度,且可防止由于對被切削材料的貼附不穩定而產生鉆頭折斷,并且使加工印制基板鉆向不偏離,這樣就可以改善常規鉆頭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并且在常規鉆頭的同等加工條件的基礎上提升加工效率,但是這種單刃鉆頭的缺錢主要是巾背6c與孔壁的接觸面積太大,由于鉆孔速度太快,圖6所示,一條長螺旋排屑槽Sc和一條短排屑槽9c排廢屑空間太小,使得排廢屑的速度太慢,在一些要求較高、難度較高的印制基板的使用中發現孔壁粗糙度非常大,還是不能滿足使用需求。圖中3c為邊刀寬,4c為次切屑排出槽,O為鉆頭軸心。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剛性較好、孔位精度較高、空壁粗糙度能滿足需求,且不易斷針的加工印刷電路板的微型單刃鉆頭。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與柄體形成一體的鉆頭鉆身,其特征在于在鉆頭鉆身上開有三條螺旋上升的排屑槽,其中第一條為長排屑槽,長排屑槽從鉆尖的位置處螺旋延伸到鉆身的末端,第二條為短排屑槽,短排屑槽設置在鉆身前段上,短排屑槽和長排屑槽由于螺旋角度不同呈不平行但最終相交設置,第三條為巾背排屑槽,巾背排屑槽設置在長排屑槽和短排屑槽相交后的巾背上,也在鉆身前段上,最終短排屑槽和巾背排屑槽兩者由分離狀態跟長排屑槽交匯,鉆尖設置為單一主切屑刃;而排屑槽不同寬度,不同螺旋角度,達到輔助鉆頭穩定進行切削作業、快速排出廢屑的目的,提升鉆孔品質,保證空壁粗糙度。所述的短排屑槽設置位于鉆頭鉆身前段,是一條與長排屑槽對稱180度的短排屑槽,螺旋角的角度和長排屑槽相同,短排屑槽由分離狀態跟長排屑槽交匯;短排屑槽的長度占長排屑槽的長度的15%-25%,短排屑槽融入到長排屑槽中保證鉆孔孔位精度,并且螺旋角增大部分使槽深逐漸變淺,使得交匯處的長排屑槽與短排屑槽的槽寬較寬,利于排屑,以深度變淺來彌補槽寬帶來的剛性損失,可以靈活運用。所述設置在長排屑槽和第二短排屑槽相交后的巾背上,也在鉆身的前段,設置在長排屑槽和第二短排屑槽相交后的巾背上,也在鉆身的前段,巾背排屑槽與短排屑槽兩者由分離狀態跟長排屑槽交匯,并且兩條巾邊寬度相等,巾背排屑槽的長度占長排屑槽長的35%_55%,保證在短排屑槽的剛性好的基礎上增加了排屑空間,比較實用于鉆孔對孔粗要求較高的板材,且由于鉆孔的時間較短,排屑量本身就比較小,因此巾背排屑槽可以彌補以前剛性好但空壁粗糙度達不到要求的缺陷。所述鉆尖包括一個主切削刃、一個主刀面、一個副刀面、兩條巾邊、一條邊刀,主刀面與副刀面相交形成第一棱線,第一棱線相對鉆頭的軸心O成直角地處于鉆頭的旋轉中心部,第一棱線的一端與兩個退刀面相交形成的第二棱線;以軸心O為原點,兩條巾邊和一條邊刀形成一個三角支點,在鉆孔時能準確地進行鉆孔定位,并且配合主切削刃進行切削,使得鉆出的孔位精度較高,通過長排屑槽、第二短排屑槽、第三巾背排屑槽迅速的將廢屑排出,兩條巾邊對鉆孔孔壁切削鋒利,可以保證良好的孔壁粗糙度。按照上述工藝及加工方法制成的PCB微型單刃鉆頭的成品,可實現由于直徑變小,鉆頭剛性不能保證,在同等條件下出現加工印制基板鉆向偏離的現象,并且在以前的基礎上壽命可以提升,所有的要求較高、難度較高的印制基板的孔壁粗糙度能達到,并且不需要變更客戶端的加工條件及環境,客戶端也不需要購買其它新的設備來使用這種單刃鉆頭,在工藝、設備、人員培訓上也不會增加成本從而降低加工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現有技術單刃鉆頭對比,本技術單刃鉆頭的壽命有了約3倍的提高。隨著孔限的增加,與現有技術單刃鉆頭相比,單刃鉆頭比孔位的保持性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附圖說明圖I是常規鉆頭的鉆身結構示意平面圖;圖2是常規鉆頭鉆尖結構示意平面圖;圖3是常規鉆頭鉆身橫截面示意圖;圖4是公知技術中的單刃鉆頭鉆身結構示意圖;圖5是公知技術中的單刃鉆頭鉆尖結構示意圖;圖6是公知技術中的單刃鉆頭鉆身橫截面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單刃鉆頭鉆身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單刃鉆頭第二短排屑槽和第三條巾背排屑槽交匯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單刃鉆頭鉆尖橫截面示意圖;圖10是圖8中沿A-A截面的剖面圖圖11是圖8中沿B-B截面的剖面圖圖12是圖8中沿C-C截面的剖面圖圖13是本技術單刃鉆頭與現有技術單刃鉆頭對比壽命變化圖;圖14是本技術單刃鉆頭與現有技術單刃鉆頭孔位CPK隨孔位變化趨勢圖。本技術單刃鉆頭附圖標說明1 巾背排屑槽;2 :長排屑槽;3 :鉆身前段;4 短排屑槽;a :螺旋角;5 :主刀面;6 :副刀面;7 :第二棱線;8 :主切屑刃;9 :邊刀;10 :第一棱線;11 :巾邊;0:鉆頭軸心。參看圖I-圖3,該常規鉆頭分別由鉆身圖I和鉆尖圖2組成,其鉆身如圖I所示,由圓柱硬質合金材料加工成麻花狀(螺旋狀)而成,兩條對稱的螺旋排屑槽組成,鉆尖3a如圖2所示,由兩個對稱的主切削刃lb,兩個主切削刃之間的橫刃及位于主切削刃的后側的兩個呈螺旋形的副切削刃組成。所述的主切削刃與副切削刃及橫刃之間分別形成了如圖所示的第一主刀面2b和第二副刀面3b,第一主刀面2b和第二副刀面3b之間形成有中心線4b,中心線的長度與鉆身直徑的長度大致一致,螺旋形的副切削刃向鉆身柱面延伸,形成兩個對稱的螺旋上升的排屑槽la、2a,如圖3所示排屑槽la、2a的深度在增高鉆身柱面上均勻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工印刷電路板的微型單刃鉆頭,包括與柄體形成一體的鉆頭鉆身,其特征在于:在鉆頭鉆身上開有三條螺旋上升的排屑槽,其中第一條為長排屑槽(2),長排屑槽(2)從鉆尖的位置處螺旋延伸到鉆身的末端,第二條為短排屑槽(4),短排屑槽(4)設置在鉆身前段(3)上,短排屑槽(4)和長排屑槽(2)由于螺旋角度不同呈不平行但最終相交設置,第三條為巾背排屑槽(1),巾背排屑槽(1)設置在長排屑槽(2)和短排屑槽(4)相交后的巾背上,也在鉆身前段(3)上,最終短排屑槽(4)和巾背排屑槽(1)兩者由分離狀態跟長排屑槽(2)交匯,鉆尖設置為單一主切屑刃(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俊鋒,王雪峰,陳明,
申請(專利權)人:新野鼎泰電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