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張力輥組包括張力輥S1、張力輥S2、張力輥S3以及張力輥S4,第二張力輥組包括張力輥S5、張力輥S6、張力輥S7以及張力輥S8,所述水冷裝置包括冷卻池及位于冷卻池中的導向輥,整個水冷裝置在所述風冷裝置與第二張力輥組之間,所述風冷裝置位于第一張力輥組之后,在所述風冷裝置之后還設有導向輥,所述第二張力輥組前設有導向輥,所述擠干輥位于導向輥上方,水冷裝置位于導向輥2及導向輥4的下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將張力輥設置在水冷裝置前后,冷卻池中設有導向輥。制件繞過浸泡在水中的導向輥底輥面,在張力輥和冷卻池中導向輥的作用下制件處于緊繃狀態,能均勻冷卻,板型良好。緊繃作用保持板型,浸泡作用冷卻均勻,鋼帶繞過導向輥底輥面且在張力作用下能有疏松氧化皮作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制件的冷卻設備,具體來講是一種對薄片狀金屬制件冷卻的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在一些帶狀金屬制件的冷卻過程中,通常采用噴淋式冷卻工藝,此種工藝冷卻段長,且冷卻不均勻,板型不好,導致后續深加工操作不方便,表面質量也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制件冷卻裝置,應用于金屬制件冷卻過程中,能夠在均勻冷卻的同時,保證制件板型,不會對金屬制件的質量造成影響,并且大扭度可以起到疏松氧化皮的作用,利于酸洗。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該裝置兩端的第一張力輥組、第二張力輥組,包括設有風冷裝置、水冷裝置以及擠干輥,所述第一張力輥組包括張力輥SI、張力輥S2、張力輥S3以及張力輥S4,所述第二張力輥組包括張力輥S5、張力輥S6、張力輥S7以及張力輥S8,所述水冷裝置包括冷卻池及位于冷卻池中的導向輥3,整個水冷裝置在所述風冷裝置與第二張力輥組之間,所述風冷裝置位于第一張·力輥組之后,在所述風冷裝置之后還設有導向輥2,所述第二張力輥組前設有導向輥4,所述擠干輥位于導向輥4上方,水冷裝置位于導向輥2及導向輥4的下方。根據本技術所述的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冷卻池中的導向輥3為非傳動輥。根據本技術所述的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冷卻池中的導向輥3數量為一根或一根以上。根據本技術所述的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導向輥2的上輥面、導向輥4的上輥面、張力輥SI的上輥面、張力輥S4的上輥面、張力輥S5的下輥面、張力輥S8的下輥面以及擠干輥的下輥面為同一水平面。根據本技術所述的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導向輥3底部底輥面浸沒在冷卻水中。根據本技術所述的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冷卻池上接有一水管,冷卻池側面開有一孔。金屬制件冷卻裝置中所述水冷裝置在風冷裝置之后,在第二張力輥組之前,所述風冷裝置在第一張力輥組之后,所述擠干輥緊靠導向輥4上方。所述金屬制件為帶狀件,比如所述金屬制件可以為鋼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將張力輥設置在水冷裝置前后,冷卻池中設有導向棍。制件繞過浸泡在水中的導向棍底棍面,在張力棍和冷卻池中導向棍的作用下制件處于緊繃狀態,能均勻冷卻,板型良好。導向輥設置為非傳動輥,不會對其表面質量造成影響。大扭度繞輥冷卻可以起到疏松氧化皮的作用,利于酸洗。現采用浸泡式冷卻,裝置簡單,換熱效率高,冷卻均勻,效果良好。冷卻裝置相對噴淋式緊湊,能源損耗少,操作和維護方便。鋼帶繞過導向輥后,加強了鋼帶繃緊效果,保證了鋼帶冷卻板型,且大扭度可以起到疏松氧化皮的作用,利于酸洗。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金屬制件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所指方向為鋼帶移動方向) 圖2是本技術金屬制件水冷裝置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金屬制件水冷裝置優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風冷裝置,2、導向棍,3、導向棍,31、導向棍,32、導向棍,33、導向棍,4、導向輥,5、冷卻池,6、擠干輥,7、第一張力輥組,7a、張力輥SI,7b、張力輥S2,7c、張力輥S3,7d、張力輥S4,8、第二張力輥組,8a、張力輥S5,8b、張力輥S6,8c、張力輥S7,8d、張力輥S8。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1-3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本技術提供一種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包括位于該裝置兩端的第一張力輥組7、第二張力輥組8,包括設有風冷裝置I、水冷裝置以及擠干輥6。所述第一張力輥組包括張力輥SI 7a、張力輥S2 7b、張力輥S3 7c以及張力輥S4 7d。所述第二張力輥組8包括張力輥S5 8a、張力輥S6 8b、張力輥S78c以及張力輥S88d。所述水冷裝置包括冷卻池5及位于冷卻池5中的導向輥3,導向輥3的底輥面位于冷卻池5中,整個水冷裝置在所述風冷裝置I與第二張力輥組之間。所述風冷裝置I位于第一張力輥組之后,在所述風冷裝置I之后還設有導向輥2。所述第二張力輥組前設有導向輥4,所述擠干輥6位于導向輥4上方,水冷裝置位于導向輥2及導向輥4的下方。實施例I :如圖2是本技術金屬制件中的水冷裝置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中位于冷卻池5中的導向輥3數量為一根。導向輥2、4沿水平方向設置在冷卻池5上方,導向輥3底部浸沒在冷卻池5冷卻水中。使用時,鋼帶先由導向輥2上輥面經過,然后進入冷卻池繞到導向輥3下輥面,再上繞出冷卻池到導向輥4的上輥面,而后送走。冷卻池5上接有一水管5a,不斷供給冷卻水,冷卻池側面開有一孔5b,將使用過的熱水排出,保持冷卻池中水的冷卻性,廢水經處理后回用。鋼帶在導向輥3的作用下,被繃的更緊,且采用浸泡方式,保證了板型和冷卻的均勻性。實施例2:如圖3所示位于冷卻池5中的導向輥3為3根。使用時,鋼帶先由導向輥2上輥面經過,然后進入冷卻池繞到導向輥31下輥面,再上繞到導向輥32上輥面,下繞到導向輥33下輥面,最后上繞出冷卻池到導向輥4的上輥面,而后送走。其他結構同實施例I。以下以對鋼帶進行冷卻處理為例,說明本實施例中金屬制件冷卻裝置的工作過程:使用時,鋼帶經金屬制件卷緊裝置處,先由SI上輥面經過,然后繞卷到下部,再進Λ SI輥與S2輥之間的空隙,并繞到S2下輥面,到S3下輥面輥,繞卷到S3上輥面,進入S3輥與S4之間的空隙,上繞到S4上輥面,形成兩S形的繞卷方式,而后送至退火爐,再到風冷裝置,出來后經過水冷裝置,送至金屬制件卷緊裝置S5、S6、S7、S8處,與前述方法相同,此處不再贅。本實施例由于摒棄了原有技術中的噴淋冷卻方式,采用浸泡式冷卻,裝置簡單,占有面積少,換熱效率高,冷卻均勻。由于導向輥3為非傳動輥,因而不會對鋼帶的質量造成影響。 所述位于冷卻池5中的導向棍3為非傳動棍,所述導向棍2的上棍面、導向棍4的上輥面、張力輥S17a的上輥面、張力輥S47d的上輥面、張力輥S58a的下輥面、張力輥S88d下輥面以及擠干輥6的下輥面為同一水平面。以上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該裝置兩端的第一張力輥組(7)、第二張力輥組(8),包括設有風冷裝置(I)、水冷裝置以及擠干輥(6),所述第一張力輥組包括張力輥SI (7a)、張力輥S2 (7b)、張力輥S3 (7c)以及張力輥S4 (7d),所述第二張力輥組(8)包括張力輥S5 (8a)、張力輥S6 (8b)、張力輥S7 (8c)以及張力輥S8 (8d),所述水冷裝置包括冷卻池(5)及位于冷卻池(5)中的導向輥(3),整個水冷裝置在所述風冷裝置(I)與第二張力輥組之間,所述風冷裝置(I)位于第一張力輥組之后,在所述風冷裝置(I)之后還設有導向輥(2),所述第二張力輥組前設有導向輥(4),所述擠干輥(6)緊靠導向輥(4)上方,水冷裝置位于導向輥(2)及導向輥(4)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冷卻池(5)中的導向輥(3)為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金屬制件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該裝置兩端的第一張力輥組(7)、第二張力輥組(8),包括設有風冷裝置(1)、水冷裝置以及擠干輥(6),所述第一張力輥組包括張力輥S1(7a)、張力輥S2(7b)、張力輥S3(7c)以及張力輥S4(7d),所述第二張力輥組(8)包括張力輥S5(8a)、張力輥S6(8b)、張力輥S7(8c)以及張力輥S8(8d),所述水冷裝置包括冷卻池(5)及位于冷卻池(5)中的導向輥(3),整個水冷裝置在所述風冷裝置(1)與第二張力輥組之間,所述風冷裝置(1)位于第一張力輥組之后,在所述風冷裝置(1)之后還設有導向輥(2),所述第二張力輥組前設有導向輥(4),所述擠干輥(6)緊靠導向輥(4)上方,水冷裝置位于導向輥(2)及導向輥(4)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田麗,朱繼喬,溫志光,朱豪,馬繼亭,朱尚芝,王愛民,戴迪軒,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天宏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