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包括托盤、釜蓋,其特點是:托盤與釜蓋通過螺紋連接,托盤上端與釜蓋法蘭下端面之間設有O形密封圈。釜蓋的法蘭圓柱面上開有把手孔,裝、拆時,把手孔內插入旋緊把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釜蓋和釜體的螺紋連接替代多個螺栓螺母的緊固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勢;采用旋緊把手和把手孔的結構,相較于多個不同部位的緊固結構,使得密封部位的O形圈受力均勻,不易損壞,延長了密封部位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化學反應釜,尤其是一種化學高壓反應釜密封緊固結構。
技術介紹
在大部分化學反應中,由于反應物本身的特性,使得許多化學反應在進行工業化生產的過程中都存在著反應時間長,反應效率低的缺陷,甚至有些反應物或產物都是對人類有毒有害物質。同時,也由于許多化學反應在進行反應時所要求的苛刻的外部條件,如高溫、高壓、保溫、散熱等各種條件,使得許多反應不僅存在著生產效率低、周期長、浪費嚴重、污染環境的不利結果。因此高壓反應釜的出現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將會使工業的有效利用率及安全系數大大提高,不僅會對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會給社會和人類提供一個和諧、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而高壓反應釜能否正常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密封結構的完善程度,只要在其密封部位的緊固結構部分進行合理的設計、制造、安裝,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根據密封的作用力不同,反應釜常用的密封結構形式可以分為三類1)強制密封依靠擰緊主螺栓使頂蓋、密封元件和筒體端部之間具有一定的接觸應力而達到密封。內壓上升后,螺栓伸長,頂蓋上浮,接觸應力減小。要求大的螺栓預緊力以保證在工作狀態下,墊片與頂蓋、筒體端部之間的密封性能可靠。2)半自緊密封利用螺栓預緊力使密封元件產生彈性變形并提供建立初始密封的預緊壓力,當壓力升高后,密封面的接觸應力也隨之上升,保證了密封性能。3)自緊密封依靠各自結構特點,墊片和筒體端部之間的接觸應力隨工作壓力升高而增大,高壓下密封性能更好,預緊時,為建立初始密封施加的螺栓力較強制密封所需的螺栓力小得多,一般不用大直徑螺栓。通常,在設計高壓反應釜的密封結構部位時,主要考慮在滿足緊固部位的加工制造方便、密封元件少、緊固件簡單輕巧、密封結構緊湊、密封元件耐腐蝕等的基礎上,還需要便于安裝檢修,減輕裝拆過程的勞動強度,當然安全性能的考慮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密封部位一般采用多螺栓的緊固結構(圖1,2),反應釜密封部位的緊固結構主要包括托盤I、釜蓋2、0形圈3、釜體4、緊固螺栓5、墊片6、緊固螺母7、溫度測試插口 8、壓力測試插口 9、攪拌棒插口 10。其中在圖I中,托盤I、釜蓋2和釜體4根據化學反應要求,緊固螺栓5、墊片6和緊固螺母7為標準件,大小為M10,強度等級8. 8級。由于很多反應釜需要經常的換料,需要經常拆卸緊固螺栓5、墊片6和緊固螺母7,使得操作過程相當繁瑣和不便。拆裝過程的勞動強度較大,裝卸工作量較多,同時也容易造成密封部位的損壞,難以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要解決現有的反應釜密封部位多螺栓緊固結構裝拆不方便,容易造成密封部位的損壞等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該結構不僅可以解決傳統反應釜拆裝不便,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也可以避免在拆裝過程中對密封部位的損傷,造價低廉,經濟實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包括托盤、釜蓋,其特點是托盤與釜蓋通過螺紋連接,托盤上端與釜蓋法蘭下端面之間設有O形密封圈。釜蓋的法蘭圓柱面上開有把手孔,裝、拆時,把手孔內插入旋緊把手;托盤上端面上開有放置O形密封圈3的凹槽。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采用釜蓋和釜體的螺紋連接替代多個螺栓螺母的緊固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勢;2)采用旋緊把手和把手孔的結構,相較于多個不同部位的緊固結構,使得密封部 位的O形圈受力均勻,不易損壞,延長了密封部位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是傳統反應釜密封部位的緊固結構剖視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單一螺紋旋轉式緊固結構剖視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3,4所示,本技術的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包括托盤I、釜蓋2、0形密封圈3、釜體4、旋緊把手11、溫度測試插口 8、壓力測試插口 9、攪拌棒插口 10,把手孔12等。托盤I與釜蓋2通過螺紋連接,托盤I上端與釜蓋2法蘭下端面之間設有O形密封圈3。釜蓋2的法蘭圓柱面上開有把手孔9,裝拆時,把手孔12內插入旋緊把手11。托盤I上端面上開有放置O形密封圈3的凹槽。托盤I、釜蓋2和釜體4根據化學反應要求,采用lCrl8Ni9Ti的材料制作,O形圈3為硫化丁晴橡膠材料制作,拆裝把手11為45號鋼,O形圈為硫化丁晴橡膠材料制作。把手孔12、釜蓋2和釜體4的螺紋加工根據生產壓力進行設計制作。改進前后的工作原理如下對于改進前的結構,如圖1,2所示,用于反應的物料放置于釜體4內部,托盤I和釜體4焊接在一起,在釜蓋2上的溫度測試插口 8、壓力測試插口9、攪拌棒插口 10部位安裝好溫度測試傳感器、壓力表以及攪拌棒之后,將O形圈3安裝在托盤I的凹槽內,最后將托盤I和釜蓋2采用緊固件,包括緊固螺栓5、墊片6、緊固螺母7,裝配在一起,在釜體4內部的物料反應完成之后,松開緊固螺母7,拆下緊固螺栓5、墊片6,揭下釜蓋2,在對釜體進行清洗以后,重新放入物料,再進行上述步驟的安裝。由于物料需要頻繁的更換,需要經常拆卸緊固螺栓5、墊片6和緊固螺母7,使得操作過程相當繁瑣和不便。本技術通過技術改進,將圖1,2中需要經常拆卸的緊固部分進行了重新設計,如圖3,4所示,采用釜蓋2和釜體4之間的螺紋連接進行替代,拆卸過程主要采用圖4中的旋緊把手11和把手孔12的結構來完成,托盤I進行相應的改進加工,其他部分不變。·權利要求1.一種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包括托盤(I)、釜蓋(2),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I)與釜蓋(2)通過螺紋連接,托盤(I)上端與釜蓋(2)法蘭下端面之間設有O形密封圈(3)。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釜蓋(2)的法蘭圓柱面上開有把手孔(12),裝、拆時,把手孔(12)內插入旋緊把手(11)。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I)上端面上開有放置O形密封圈(3)的凹槽。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包括托盤、釜蓋,其特點是托盤與釜蓋通過螺紋連接,托盤上端與釜蓋法蘭下端面之間設有O形密封圈。釜蓋的法蘭圓柱面上開有把手孔,裝、拆時,把手孔內插入旋緊把手。本技術采用釜蓋和釜體的螺紋連接替代多個螺栓螺母的緊固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勢;采用旋緊把手和把手孔的結構,相較于多個不同部位的緊固結構,使得密封部位的O形圈受力均勻,不易損壞,延長了密封部位的使用壽命。文檔編號B01J3/04GK202741128SQ20122040755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專利技術者劉旭輝, 李芳 , 劉天盈 申請人: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反應釜密封部位緊固結構,包括托盤(1)、釜蓋(2),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1)與釜蓋(2)通過螺紋連接,托盤(1)上端與釜蓋(2)法蘭下端面之間設有O形密封圈(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旭輝,李芳,劉天盈,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