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該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包括氣體供給部分、流體供給部分、控制執行部分和微霧輸出部分;控制執行部分包括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氣路控制組件連接在控制執行部分有氣體輸入端口和氣體輸出端口之間,液路控制組件連接在控制執行部分的液體輸入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之間;氣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和液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分別與氣體輸入端口和液體輸入端口連通,氣體輸出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分別與微霧輸出部分的氣體入口和液體入口連通;還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別與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電連接。通過控制器可以使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按照預定的方式輸出液霧,滿足實際需要,其操作過程非常簡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抑塵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
技術介紹
在煤炭、礦石、灰渣等物料的裝卸或輸送作業過程中,通常會產生灰塵或粉塵性顆粒,進而非常容易形成粉塵性污染。為了避免粉塵性污染,或者降低粉塵性污染的程度,當前常用的抑塵方式是采用抑塵系統產生水霧進行抑塵,這樣的抑塵系統也稱為微霧抑塵系統。微霧抑塵系統通常包括空氣管道、水管道、控制裝置和噴頭;控制裝置具有兩個輸入端口和兩個輸出端口 ;空氣管道和水管道分別與控制裝置的兩個輸入端口相連通,控制裝置的兩個輸出端口分別與噴頭的兩個入口相連通;控制裝置還包括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氣路控制組件連接于控制裝置的一個輸出端口和一個輸入端口之間,液路控制組件連接于另一輸出端口與另一輸入端口之間。空氣管道提供具有適當壓力的空氣氣流, 氣路控制組件用于控制通過控制裝置輸出的空氣氣流的流量、流速等參數,液路控制組件用于控制通過控制裝置輸出的水流的流量、流速等參數,進而能夠將預定比例的空氣和水供給到噴頭中。在噴頭中,空氣和水進行混合,通過高頻聲波或其他適當的方式使水霧化, 形成適當大小的水珠顆粒,再從噴頭的噴嘴中噴出。這種利用空氣與水混合后形成的水霧的微霧抑塵系統又稱為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水霧抑塵原理為水霧中的水珠顆粒與粉塵接觸,使粉塵濕潤,濕潤的粉塵顆粒繼續吸附其他粉塵顆粒,進而逐漸形成較大的顆粒團,較大顆粒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進而可以減少預定場景下的粉塵量,實現抑塵的目的。現有技術中的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抑塵的目的,但由于操作過程復雜,難以滿足當前抑塵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過程簡單的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本技術提供的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包括氣體供給部分、流體供給部分、控制執行部分和微霧輸出部分;所述控制執行部分包括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所述控制執行部分具有氣體輸入端口、液體輸入端口、氣體輸出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所述氣路控制組件連接在氣體輸入端口和氣體輸出端口之間,所述液路控制組件連接在液體輸入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之間;所述微霧輸出部分具有氣體入口和液體入口 ;所述氣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和液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分別與所述氣體輸入端口和液體輸入端口連通,所述氣體輸出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分別與所述微霧輸出部分的氣體入口和液體入口連通;所述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均為電控組件;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氣路控制組件的電控端子和液路控制組件的電控端子電連接。可選的,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處理單元、氣路控制單元和液路控制單元,所述中央處理單元分別與氣路控制單元和液路控制單元電連接,所述氣路控制單元與所述氣路控制組件的電控端子電連接,所述液路控制單元與所述液路控制單元的電控端子電連接。可選的,所述控制器還包括延時觸發單元,所述延時觸發單元的接收端和發送端分別與所述氣路控制單元和液路控制單元相連。可選的,所述控制執行部分還包括對氣流或液流進行過濾的過濾器;所述過濾器包括過濾箱體、反沖洗管道和位于過濾箱體中的濾芯;所述過濾箱體具有流體進口、流體出口和位于過濾箱體的底部的排污口 ;所述反沖洗管道一端與液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或氣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相連通,另一端與過濾箱體的流體出口相連通;所述反沖洗管道中串連有反沖洗常閉電控閥;所述控制器還包括反沖洗控制單元,所述反沖洗控制單元與所述反沖洗常閉電控閥的電控端子電連接。可選的,所述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還包括電加熱器,所述電加熱器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可選的,所述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還包括環境監測傳感器,所述環境監測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可選的,所述環境監測傳感器為拾振傳感器或頻譜分析儀。可選的,所述微霧輸出部分包括一個霧化集成箱和多個噴頭,所述霧化集成箱中形成霧化腔,所述多個噴頭分別與所述霧化腔相連通。可選的,所述微霧輸出部分包括一個霧化集成箱和多個噴頭,所述霧化集成箱中形成多個霧化腔,每一個所述霧化腔至少與一個所述噴頭相連通。可選的,所述氣體供部分包括氣泵和儲氣罐,所述氣泵的排氣口通過單向閥與儲氣罐的進氣口相連通,所述儲氣罐的出氣口形成氣體供給部分的氣體輸出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還包括控制器,且控制執行部分的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均為電控組件,分別具有電控端子;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氣路控制組件的電控端子和液路控制組件的電控端子電連接。這樣,通過控制器就可以向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發送電信號,進而控制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的狀態,再通過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控制向微霧輸出部分供給的氣流和液流,控制和調整氣流和液流的比例,實現液霧參數的調整和控制。使用該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通過控制器可以方便地調整和控制液霧參數,通過在控制器中設置適當的程序,可以使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按照預定的方式輸出液霧,滿足實際需要,其操作過程非常簡單。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控制器還包括延時觸發單元,所述延時觸發單元的接收端和發送端分別與氣路控制單元和液路控制單元相連;所述延時觸發單元能夠根據接收到的液路控制單元的斷流信號,延遲預定時間后向氣路控制單元發送延遲斷流信號,所述氣路控制單元能夠根據所述延遲斷流信號向氣路控制組件發送斷流信號,氣路控制組件再根據該斷流信號切斷氣流供給。這樣,在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停止工作過程中,可以使液流先進行斷流,氣流在預定時間后再斷流。進而,在噴頭停止噴霧(液體)后,還會在預定5的時間段內向外噴出氣流,進而可以避免液霧停止噴出后粉塵進入噴頭的噴嘴,減少或避免噴嘴堵塞現象,提高噴頭的使用壽命或維護周期,提高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的可靠性。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控制執行部分還包括對氣流或液流進行過濾的過濾器,過濾器還包括反沖洗管道,所述反沖洗管道一端與液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相連通,另一端與過濾箱體的流體出口相連通,所述反沖洗管道中串連有反沖洗常閉電控閥;所述控制器還包括反沖洗控制單元,所述反沖洗控制單元與所述反沖洗常閉電控閥的電控端子電連接。這樣,通過控制器可以按照預定的策略使液體從流體出口通過濾芯向排污口流動,對濾芯中滯留的雜質進行反沖洗,并使雜質從排污口排出;這樣可以提高或保證濾芯的清潔,提高過濾器的可靠性,保證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還包括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所述環境監測傳感器;環境監測傳感器可以對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的工作環境進行檢測,確定物料輸送裝置是否運行等等,并產生相應的信號;控制器按照預定的策略及環境監測傳感器產生的信號確定是否需要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進行工作。這樣,在外部環境不需要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進行工作時,控制器可以使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停止工作,進而可以在保證抑塵目的實現的基礎上,降低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的能耗。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包括多個噴頭,這樣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多個噴頭布置在適當的位置,進而可以提高對物料輸送場所的抑塵效果,特別是能夠滿足無組織排放粉塵場所的抑塵需要。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的整體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中,控制器的邏輯框圖。具體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流體微霧抑塵系統,包括氣體供給部分、流體供給部分、控制執行部分和微霧輸出部分;所述控制執行部分包括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所述控制執行部分具有氣體輸入端口、液體輸入端口、氣體輸出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所述氣路控制組件連接在氣體輸入端口和氣體輸出端口之間,所述液路控制組件連接在液體輸入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之間;所述微霧輸出部分具有氣體入口和液體入口;所述氣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和液體供給部分的輸出口分別與所述氣體輸入端口和液體輸入端口連通,所述氣體輸出端口和液體輸出端口分別與所述微霧輸出部分的氣體入口和液體入口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氣路控制組件和液路控制組件均為電控組件;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氣路控制組件的電控端子和液路控制組件的電控端子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吉祥,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正天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