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該水氣合成配比箱包括箱體、水管和氣管;水管和氣管均安裝在箱體上,且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水管上設置至少兩個分水路接頭閥門,所述氣管設置至少兩個氣路接頭閥門;水路接頭閥門和氣路接頭閥門均位于所述箱體的箱體腔中。與現有技術相比,利用該水氣合成配比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水氣合成配比箱安裝在適當位置,再用兩個管路可以使氣管和水管分別與氣源和水源連通,再用相應的管路將水路接頭閥門與霧化噴頭的進水端口連通,將氣路接頭閥門與霧化噴頭的進氣端口連通,不需要利用管路將霧化噴頭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進而可以減少微霧抑塵系統的所用管路,簡化微霧抑塵系統的管路分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抑塵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
技術介紹
在煤炭、礦山、灰渣等物 料的裝卸或運輸作業過程中,在作業場所通常會產生灰塵或粉塵性顆粒,進而非常容易形成粉塵污染。為了避免粉塵性污染,或者降低粉塵性污染的程度,當前常用的抑塵方式是采用抑塵系統產生水霧進行抑塵,這樣的抑塵系統也稱為微霧抑塵系統。微霧抑塵系統通常包括氣源管道、水源管道、控制裝置和霧化噴頭,霧化噴頭的進氣端口與進水端口通過控制裝置分別與氣源管道和水源管道相通。其中,氣源管道用于提供空氣;水源管道用于提供水,控制裝置控制空氣和水的供給,霧化噴頭將空氣與水混合形成水氣混合物,并將水氣混合物以水霧形式噴出。一般來講,為了保證微霧抑塵系統的抑塵效果,微霧抑塵系統通常設置有多個霧化噴頭,且每個霧化噴頭均分別與氣源管道和水源管道相連通。由于每個霧化噴頭分別氣源管道和水源管道相連通,向每個霧化噴頭提供的空氣和水的比例分別由相應的管道或者適當閥控制,這樣要使各個霧化噴頭噴出合適的水霧,就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分別針對每個霧化噴頭調整空氣和水的比例,進而使得要微霧抑塵系統的調整過程非常復雜,影響抑塵控制效率;另外,由于每個霧化噴頭分別氣源管道和水源管道相連通,還容易導致微霧抑塵系統的管路分布非常復雜,不僅不能保證微霧抑塵系統的可靠性,還容易影響多,且容易影響作業場所的秩序,降低裝卸、運輸等作業的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以簡化微霧抑塵系統的調整過程,提高抑塵控制效率。本技術提供的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包括箱體、至少一個水管和至少一個氣管;所述水管和氣管均安裝在箱體上,且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所述水管上設置至少兩個分別與霧化噴頭的進水端口相通的水路接頭閥門,所述氣管設置至少兩個分別與霧化噴頭的進氣端口相通的氣路接頭閥門;所述水路接頭閥門和氣路接頭閥門均位于所述箱體的箱體腔中。可選的,所述水管上設置的水路接頭閥門的閥口的中心線相互平行;所述氣管上設置的氣路接頭閥門的閥口的中心線相互平行。可選的,任一所述水路接頭閥門的閥口的中心線與任一氣路接頭閥門的閥口的中心線平行。可選的,所述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還包括水路開關閥和氣路開關閥;所述水管包括水路輸出段和水路輸入段,所述水路接頭閥門安裝在所述水路輸出段上,所述水路輸入段與水源相通;所述水路開關閥連接在水路輸出段和水路輸入段之間;所述氣管包括氣路輸出段和氣路輸入段,所述氣路接頭閥門安裝在所述氣路輸出段上,所述氣路輸入段與氣源相通;所述氣路開關閥連接在氣路輸出段和氣路輸入段之間。可選的,所述的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還包括氣路調壓閥;所述氣路調壓閥連通在氣路輸出段與氣路開關閥之間,或者連通在氣路開關閥和氣路輸入段之間。可選的,所述水路輸入段的一端伸出所述箱體與水源連通,所述氣路輸出段的一端伸出所述箱體與氣源連通。可選的,所述箱體的內壁的至少一部分設置的保溫層,或者所述箱體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設置的保溫層。·可選的,所述箱體為封閉箱體,且在箱體的一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水路接頭閥門一一對應的水路輸出端口和與所述氣路接頭閥門一一對應的氣路輸出端口 ;所述水路接頭閥門與對應的水路輸出端口之間連接有水路輸出支管;所述氣路接頭閥門與對應的氣路輸出端口之間連接有氣路輸出支管;所述水路輸出端口和氣路輸出端口分別與霧化噴頭的進水端口和進氣端口相通。可選的,所述箱體至少一個側壁為可拆卸側壁,或者所述箱體至少一個側壁與箱體的框架通過鉸鏈相連。本技術提供的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包括箱體、至少一個水管和至少一個氣管;所述水管和氣管均安裝在箱體上,且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所述水管上設置至少兩個水路接頭閥門,所述氣管設置至少兩個氣路接頭閥門。與現有技術相比,利用該水氣合成配比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水氣合成配比箱安裝在適當位置,再用兩個管路可以使氣管和水管分別與氣源和水源連通,再用相應的管路將水路接頭閥門與霧化噴頭的進水端口連通,將氣路接頭閥門與霧化噴頭的進氣端口連通,不需要利用管路將霧化噴頭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進而,通過調節位于同一水氣合成配比箱中的水路接頭閥門和氣路接頭閥門,就可以實現對微霧抑塵系統中各霧化噴頭的調整,使各霧化噴頭噴出合適的水霧,進而可以簡化微霧抑塵系統的調整過程,提高抑塵控制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利用管路將霧化噴頭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進而還可以減少微霧抑塵系統的所用管路,簡化微霧抑塵系統的管路分布;所述水路接頭閥門和氣路接頭閥門均位于所述箱體的箱體腔中,可以方便微霧抑塵系統的管路布置。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兩個或多個水路接頭閥門的閥口的中心線相互平行,且兩個或多個氣路接頭閥門的閥口的中心線相互平行。這樣在連通水路接頭閥門或氣路接頭閥門時,可以方便水路接頭閥門與霧化噴頭的進水端口之間管路的連接與布置,也可以方便氣路接頭閥門與霧化噴頭的進氣端口之間管路的連接與布置;進而為微霧抑塵系統安裝和使用提供方便。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水管和氣管上分別設置水路開關閥和氣路開關閥;通過水路開關閥和氣路開關閥可以控制水和氣的供給,方便微霧抑塵系統的控制操作。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水氣合成配比箱還包括連接在氣管供給管路上的氣路調壓閥;這樣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節向霧化噴頭供給的氣流的壓力,進而調節微霧抑塵系統產生的水霧,滿足實際需要。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水管的水路輸入段的一段伸出所述箱體與水源連通,氣管的氣路輸入段的一端伸出所述箱體與氣源連通。這樣可以方便水管與水源相連,也可以方便地將氣管和氣源連通。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的結構原理圖。附圖說明I-箱體,2-水管,21-水路輸入段,22-水路輸出段,23-水路接頭閥門,24-水路開關閥,3-氣管,31-氣路輸入段,32-氣路輸出段,33-水路接頭閥門34-氣路開關閥,35-氣路調壓閥。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術中的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所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1,該圖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的結構原理圖。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該水氣合成配比箱包括箱體I、水管2和氣管3。本實施例中,箱體I用鋼板制成。水管2和氣管3均安裝在箱體I上,且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本實施例中,水管2和氣管3分別穿過箱體I形成的箱體腔,兩端分別伸出箱體I。當然,根據實際需要,水氣合成配比箱不限于設置一個水管2和氣管3,也可以設置多個水管2和/或多個氣管3。本實施例中,水管2上設置7個水路接頭閥門23,7個水路接頭閥門23能夠分別可以與7個霧化噴頭的進水端口相通。同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微霧抑塵系統的水氣合成配比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至少一個水管和至少一個氣管;所述水管和氣管均安裝在箱體上,且分別與水源和氣源連通;所述水管上設置至少兩個分別與霧化噴頭的進水端口相通的水路接頭閥門,所述氣管設置至少兩個分別與霧化噴頭的進氣端口相通的氣路接頭閥門;所述水路接頭閥門和氣路接頭閥門均位于所述箱體的箱體腔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吉祥,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正天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