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肢骨折抬高康復托架,包括底座、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臂托板近端與底座鉸接,上臂托板遠端與前臂托板近端鉸接;底座與上臂托板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包括第一上連接桿和第一下連接桿,第一下連接桿中設有第一滑槽,第一上連接桿處于第一滑槽中并與第一滑槽作滑動配合;底座與前臂托板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第二支撐桿包括第二上連接桿和第二下連接桿,第二下連接桿中設有第二滑槽,第二上連接桿處于第二滑槽中并與第二滑槽作滑動配合;上臂托板上設有上臂固定帶,前臂托板上設有前臂固定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方便地將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調節至合適位置,并且通過上臂固定帶和前臂固定帶對患肢加以固定,使患肢保持在合適位置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上肢骨折抬高康復托架。
技術介紹
對于上肢骨折患者,早期治療期間,當患者臥床休息時,需要將患肢抬高。目前將患肢抬高常用的方法是用枕頭或被褥墊在患肢下面,這樣一方面容易使病床變得擁擠雜舌L使患者感覺不夠舒適,另一方面,由于枕頭或被褥尺寸較為單一且容易變形,以致難以隨意將患肢各部位調節到合適的高度并一直保持該高度位置,影響康復速度,再一方面,由于患肢只是簡單地放置在枕頭或被褥上,極易移位,當患者不小心或入睡時,患肢容易從枕頭或被褥上滑落,造成二次損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肢骨折抬高康復托架,使用時可根據需要隨意調節患肢各部位的高度,并對患肢加以固定,使患肢保持在合適位置上。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上肢骨折抬高康復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臂托板近端與底座鉸接,上臂托板遠端與前臂托板近端鉸接;底座與上臂托板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包括第一上連接桿和第一下連接桿,第一上連接桿上端與上臂托板中部鉸接,第一下連接桿下端與底座鉸接,第一下連接桿中設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一下連接桿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一上連接桿處于第一滑槽中并與第一滑槽作滑動配合,第一滑槽的槽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一滑槽腔體連通的第一螺孔,第一螺孔中安裝有第一緊固螺釘;底座與前臂托板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第二支撐桿包括第二上連接桿和第二下連接桿,第二上連接桿上端與前臂托板中部鉸接,第二下連接桿下端與底座鉸接,第二下連接桿中設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第二下連接桿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二上連接桿處于第二滑槽中并與第二滑槽作滑動配合,第二滑槽的槽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二滑槽腔體連通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中安裝有第二緊固螺釘;上臂托板上設有上臂固定帶,前臂托板上設有前臂固定帶。上述前臂托板的遠端為自由端。本技術中,上臂托板、前臂托板的近端是指使用時其靠近患者頭部的一端,遠端是指使用時其遠離患者頭部的一端。使用時,先松開第一緊固螺釘和第二緊固螺釘;然后使第一上連接桿處于第一滑槽中合適的位置,再旋緊第一緊固螺釘,完成第一支撐桿的長度調節,從而使上臂托板處于合適位置(此時上臂托板的傾斜角度以及上臂托板遠端的高度位置被確定下來),同時確定了前臂托板近端的高度;然后使第二上連接桿處于第二滑槽中合適的位置,再旋緊第二緊固螺釘,完成第二支撐桿的長度調節,從而使前臂托板處于合適位置(此時前臂托板的傾斜角度以及前臂托板遠端的高度被確定下來);將患肢放置在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之后(患肢上臂處于上臂托板上,患肢前臂處于前臂托板上),利用上臂固定帶將患肢上臂固定在上臂托板上,利用前臂固定帶將患肢前臂固定在前臂托板上。優選方案中,上述上臂托板包括上臂近端板和上臂遠端板,上臂近端板中設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沿上臂近端板的長度方向延伸,上臂遠端板處于第三滑槽中并與第三滑槽作滑動配合,第三滑槽的下側槽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三滑槽腔體連通的第三螺孔,第三螺孔中安裝有第三緊固螺釘。使用時,根據患者上臂的長度,使上臂遠端板處在第三滑槽中的適當位置后,旋緊第三緊固螺釘,使第三緊固螺釘頂住上臂遠端板,即可將上臂遠端板與上臂近端板固定在一起,使上臂托板保持所需的長度。通過設置上述結構,使上臂托板能夠適應不同患者不同的上臂長度,更好地與患者上臂相匹配,使患者感覺更舒適。優選方案中,上述前臂托板包括前臂近端板和前臂遠端板,前臂近端板中設有第四滑槽,第四滑槽沿前臂近端板的長度方向延伸,前臂遠端板處于第四滑槽中并與第四滑槽作滑動配合,第四滑槽的下側槽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第四滑槽腔體連通的第四螺孔,第四螺孔中安裝有第四緊固螺釘。使用時,根據患者前臂的長度,使前臂遠端板處在第四滑槽中的適當位置后,旋緊第四緊固螺釘,使第四緊固螺釘頂住前臂遠端板,即可將前臂遠端板與前臂近端板固定在一起,使前臂托板保持所需的長度。通過設置上述結構,使前臂托板能夠適應不同患者不同的前臂長度,更好地與患者前臂相匹配,使患者感覺更舒適。上述上臂固定帶可由成對配合的兩條帶子構成,兩條帶子各有一端與上臂托板連接,兩條帶子之間通過尼龍搭扣連接。或者,上述上臂固定帶由成對配合的兩條系帶構成,兩條系帶各有一端與上臂托板連接,兩條系帶通過打結連接。上述前臂固定帶可由成對配合的兩條帶子構成,兩條帶子各有一端與前臂托板連接,兩條帶子之間通過尼龍搭扣連接。或者,上述前臂固定帶由成對配合的兩條系帶構成,兩條系帶各有一端與前臂托板連接,兩條系帶通過打結連接。優選上述上肢骨折抬高康復托架還包括襯墊,襯墊覆蓋在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的上表面上;襯墊近端的下表面通過尼龍搭扣與上臂托板近端的上表面連接,襯墊遠端的下表面通過尼龍搭扣與前臂托板的上表面連接。襯墊可采用海綿、棉布等軟質材料制成。通過尼龍搭扣實現連接,一方面使襯墊可拆洗,另一方面使得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調節至任意長度后,襯墊均可與之配套使用。本技術使用時能夠方便地將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調節至合適位置,從而可根據需要隨意調節患肢各部位的高度,使患肢各部位處于合適的位置,并且通過上臂固定帶和前臂固定帶對患肢加以固定,使患肢保持在該合適位置上,因此能夠防止患肢移位滑落而造成二次損傷,有效對患肢進行保護,加快康復速度。另外,本技術結構較為緊湊,占用空間較小,有利于病床保持整齊。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這種上肢骨折抬高康復托架包括底座I、上臂托板2、前臂托板3和襯墊4 ;上臂托板2近端與底座I鉸接,上臂托板2遠端與前臂托板3近端鉸接。底座I與上臂托板2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5,第一支撐桿5包括第一上連接桿51和第一下連接桿52,第一上連接桿51上端與上臂托板2中部鉸接,第一下連接桿52下端與底座I鉸接,第一下連接桿52中設有第一滑槽53,第一滑槽53沿第一下連接桿52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一上連接桿51處于第一滑槽53中并與第一滑槽53作滑動配合,第一滑槽53的槽壁上設有一個與第一滑槽53腔體連通的第一螺孔54,第一螺孔54中安裝有第一緊固螺釘55。底座I與前臂托板3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6,第二支撐桿6包括第二上連接桿61和第二下連接桿62,第二上連接桿61上端與前臂托板3中部鉸接,第二下連接桿62下端與底座I鉸接,第二下連接桿62中設有第二滑槽63,第二滑槽63沿第二下連接桿62的長度 方向延伸,第二上連接桿61處于第二滑槽63中并與第二滑槽63作滑動配合,第二滑槽63的槽壁上設有一個與第二滑槽63腔體連通的第二螺孔64,第二螺孔64中安裝有第二緊固螺釘65。上臂托板2包括上臂近端板21和上臂遠端板22,上臂近端板21中設有第三滑槽23,第三滑槽23沿上臂近端板21的長度方向延伸,上臂遠端板22處于第三滑槽23中并與第三滑槽23作滑動配合,第三滑槽23的下側槽壁上設有一個與第三滑槽23腔體連通的第三螺孔24,第三螺孔24中安裝有第三緊固螺釘25。其中,上臂近端板21近端與底座I鉸接;上臂近端板21中部與第一上連接桿51上端鉸接。前臂托板3包括前臂近端板31和前臂遠端板32,前臂近端板31中設有第四滑槽33,第四滑槽33沿前臂近端板31的長度方向延伸,前臂遠端板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上肢骨折抬高康復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臂托板近端與底座鉸接,上臂托板遠端與前臂托板近端鉸接;底座與上臂托板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包括第一上連接桿和第一下連接桿,第一上連接桿上端與上臂托板中部鉸接,第一下連接桿下端與底座鉸接,第一下連接桿中設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一下連接桿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一上連接桿處于第一滑槽中并與第一滑槽作滑動配合,第一滑槽的槽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一滑槽腔體連通的第一螺孔,第一螺孔中安裝有第一緊固螺釘;底座與前臂托板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第二支撐桿包括第二上連接桿和第二下連接桿,第二上連接桿上端與前臂托板中部鉸接,第二下連接桿下端與底座鉸接,第二下連接桿中設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第二下連接桿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二上連接桿處于第二滑槽中并與第二滑槽作滑動配合,第二滑槽的槽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二滑槽腔體連通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中安裝有第二緊固螺釘;上臂托板上設有上臂固定帶,前臂托板上設有前臂固定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淜,蔡若吟,陳燕丹,
申請(專利權)人: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