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strength, including bar mechanism, vertical rod mechanism, seat mechanism, a pedal mechanism and a tension mechanism, bar mechanism comprises a support column, the first bar and second bar, second bar and the first bar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column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bar on the bar wearing a support rod the tens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body portion formed in the cavity of the body, and at one end of the vertical rod mechanism at the top of the external body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through both sides of pneumatic jack assembly is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ing rod, tension mechanism also comprises a slide body formed in the interior on both sid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both ends to form a sliding block respectively. In two, a sliding chute, the sliding block in penetrating body and handle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block driven by sliding on the sliding in the chute. An elastic devic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block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dy part.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st is expensive and the training effect is poo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訓練器械
,具體地說是一種上肢力量康復裝置。
技術介紹
對于因關節疼痛、創傷性關節炎以及患有殘疾、中風、偏癱或脊椎損傷的患者,大多數患者上肢活動范圍受限,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臨床證明,適當的主動或輔助被動運動訓練是恢復上肢正常活動度的有效方法,現有技術中,普遍是在康復師或護理員的幫助下,進行訓練,訓練過程繁瑣、花費大且效果不甚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肢力量康復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上肢力量康復裝置,包括橫桿機構、立桿機構、座椅機構、腳踏機構和拉力機構,所述橫桿機構包括接地的支撐立柱、第一橫桿和第二橫桿,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平行設置且均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撐立柱上,于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之間靠近與所述支撐立柱固定一端穿設有支撐桿,所述橫桿機構遠離所述支撐立柱的一端與所述立桿機構相連,所述橫桿機構靠近所述支撐立柱的一端與所述座椅機構配合連接,所述座椅機構可沿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滑動,所述拉力機構包括內部形成有中空腔的呈長方體形設置的本體部,所述本體部一端與所述立桿機構頂部轉動連接,所述本體部的外部兩側分別經由氣撐桿組件連接于所述支撐桿的兩側,所述拉力機構還包括形成于所述中空腔內的所述本體部內部兩側上對稱設置的滑道,以及兩端形成有可分別于兩個所述滑道內滑動的滑動凸起的滑動塊,所述滑動塊在穿透所述本體部而與所述滑動塊連接的拉手桿的拉動下于所述滑道內滑動,于所述滑動塊及所述本體部內壁間連接有彈性裝置;所述立桿機構包括呈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上肢力量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桿機構、立桿機構、座椅機構、腳踏機構和拉力機構,所述橫桿機構包括接地的支撐立柱、第一橫桿和第二橫桿,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平行設置且均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撐立柱上,于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之間靠近與所述支撐立柱固定一端穿設有支撐桿,所述橫桿機構遠離所述支撐立柱的一端與所述立桿機構相連,所述橫桿機構靠近所述支撐立柱的一端與所述座椅機構配合連接,所述座椅機構可沿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滑動,所述拉力機構包括內部形成有中空腔的呈長方體形設置的本體部,所述本體部一端與所述立桿機構頂部轉動連接,所述本體部的外部兩側分別經由氣撐桿組件連接于所述支撐桿的兩側,所述拉力機構還包括形成于所述中空腔內的所述本體部內部兩側上對稱設置的滑道,以及兩端形成有可分別于兩個所述滑道內滑動的滑動凸起的滑動塊,所述滑動塊在穿透所述本體部而與所述滑動塊連接的拉手桿的拉動下于所述滑道內滑動,于所述滑動塊及所述本體部內壁間連接有彈性裝置;所述立桿機構包括呈倒T字形設置的下接地座,于所述下接地座頂部形成有貫通所述下接地座寬度的第一通孔,于所述下接地座中部設有腳踏機構連接座,所述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上肢力量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桿機構、立桿機構、座椅機構、腳踏機構和拉力機構,所述橫桿機構包括接地的支撐立柱、第一橫桿和第二橫桿,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平行設置且均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撐立柱上,于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之間靠近與所述支撐立柱固定一端穿設有支撐桿,所述橫桿機構遠離所述支撐立柱的一端與所述立桿機構相連,所述橫桿機構靠近所述支撐立柱的一端與所述座椅機構配合連接,所述座椅機構可沿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滑動,所述拉力機構包括內部形成有中空腔的呈長方體形設置的本體部,所述本體部一端與所述立桿機構頂部轉動連接,所述本體部的外部兩側分別經由氣撐桿組件連接于所述支撐桿的兩側,所述拉力機構還包括形成于所述中空腔內的所述本體部內部兩側上對稱設置的滑道,以及兩端形成有可分別于兩個所述滑道內滑動的滑動凸起的滑動塊,所述滑動塊在穿透所述本體部而與所述滑動塊連接的拉手桿的拉動下于所述滑道內滑動,于所述滑動塊及所述本體部內壁間連接有彈性裝置;所述立桿機構包括呈倒T字形設置的下接地座,于所述下接地座頂部形成有貫通所述下接地座寬度的第一通孔,于所述下接地座中部設有腳踏機構連接座,所述腳踏機構連接座與所述第一橫桿平行設置且遠離所述立桿機構的一端設有第一腳踏滑動桿和第二腳踏滑動桿,所述第一腳踏滑動桿和所述第二腳踏滑動桿均豎直設置且構成滑槽結構,所述腳踏機構可在所述滑槽結構內上下滑動,于所述下接地座頂部及所述腳踏機構連接座間設有與所述橫桿機構連接的橫桿機構連接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力量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部的與所述立桿機構頂部轉動連接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兩個臺階塊,兩個所述臺階塊內部形成有共軸設置的第二通孔,所述下接地座頂部插入兩個臺階塊間、且所述下接地座上的第一通孔與兩個臺階塊上的第二通孔對齊,于所述第一通孔及兩個第二通孔間穿設有旋轉軸而使所述本體部可于所述下接地座上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力量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裝置為布設于所述拉手桿兩側的兩個。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上肢力量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本體部的外部兩側各設有一對稱布置的撐桿軸,所述氣撐桿組件包括經由第一配合環與所述撐桿軸適配連接的上本體,以及可使所述上本體于內部滑動的下本體,所述下本體底部經由第二配合環與所述支撐桿端部適配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上肢力量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桿和所述第二橫桿分別設...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