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托,包括底座連接板,設置于所述底座連接板上的把手和用于放置手臂的手托板,所述手托板與所述底座連接板可轉動連接。應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手托時,手托板與底座連接板可轉動連接,在使用時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及訓練情況進行手臂的旋轉訓練,通過用戶個人施力主動運動進行康復訓練且能夠多方位的對上肢進行訓練。顯而易見,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手托,通過手托板與底座連接板可轉動連接,使得用戶在訓練時能夠主動運動進行訓練,手托的操作靈活,訓練方式多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手托,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手托的上肢康復訓練機。
技術介紹
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康復治療成為一門促進患者和殘疾人身心功能康復的新的治療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新的技術專業。它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夠盡可能地恢復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和勞動,以及社會生活的能力,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量。由于腦血管病、腦外傷等病因導致上肢失去活動能力,上肢肌肉萎縮的患者,往往靠借助外力被動運動進行康復訓練,從而幫助患者恢復上肢力量。目前,已有的手托操作時不夠靈活,訓練形式單一、在穿戴時過程較為繁瑣,使用不便的問題。另外,手托還存在設計形式單一、簡單、和不能夠滿足用戶的不同情況的需求問題。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手托操作時不夠靈活,訓練形式單一、在穿戴過程較為繁瑣的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托,以解決手托操作時不夠靈活,訓練形式單一、在穿戴過程較為繁瑣的問題。本技術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手托的上肢康復訓練機。為了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手托,包括底座連接板,設置于所述底座連接板上的把手和用于放置手臂的手托板,所述手托板與所述底座連接板可轉動連接。優選地,所述底座連接板上固定連接有轉接板,所述轉接板與所述手托板鉸接,所述轉接板與所述手托板間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手托板的旋轉角度的限位裝置。優選地,所述轉接板與所述手托板間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所述轉接板與所述手托板間經連接螺栓固定,所述轉軸與所述轉接板經滾動軸承連接。優選地,所述限位裝置具體為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設置于所述轉接板上,所述手托板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限位螺栓的限位槽。優選地,所述底座連接板上設置有把手固定座,所述把手固定座上設置有與所述把手固定連接的滑動件,所述把手固定座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動件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動件可沿所述滑槽滑動。優選地,所述把手固定座上設置有用于鎖緊所述滑動件的鎖緊螺栓。優選地,所述手托包括多個形狀均不相同的把手。優選地,所述把手具體為用于支撐手掌的手掌放置板。優選地,所述手托板包括用于與手臂貼合的弧形側壁。本技術提供的手托包括底座連接板,設置于底座連接板上的把手和用于放置手臂的手托板,手托板與底座連接板可轉動連接。應用本技術提供的手托時,手托板與底座連接板可轉動連接,在使用時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及訓練情況進行手臂的旋轉訓練,通過用戶個人施力主動運動進行康復訓練且能夠多方位的對上肢進行訓練。顯而易見,通過本技術提供的手托,通過手托板與底座連接板可轉動連接,使得用戶在訓練時能夠主動運動進行訓練,手托的操作靈活,訓練方式多樣。為了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上肢康復訓練機,該上肢康復訓練機包括上述任一種手托。由于上述的手托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手托的上肢康復訓練機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的限位裝置的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板的旋轉限位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板的另一旋轉限位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托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手托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鎖緊螺栓的安裝位置爆炸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記如下:手托板1、連接螺栓2、把手3、底座連接板4、限位螺栓5、轉軸6、滾動軸承7、轉接板8、鎖緊螺栓9、把手固定座10。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手托,以解決手托操作時不夠靈活,訓練形式單一、在穿戴過程較為繁瑣的問題。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圖8,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的限位裝置的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板的旋轉限位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托板的另一旋轉限位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托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手托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鎖緊螺栓的安裝位置爆炸結構示意圖。在一種具體的實施例中,手托包括底座連接板4,設置于底座連接板4上的把手3和用于放置手臂的手托板1,手托板1與底座連接板4可轉動連接。在使用時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及訓練情況進行手臂的旋轉訓練,將手臂放在手托板1上,通過自身手臂主動施力使手托板1在底座連接板4上旋轉達到訓練目的,或者通過外力施加在手托板1上,手臂被動進行訓練,能夠對上肢進行多方位的訓練。一般的,手托板1的材料為醫用不銹鋼,且在其表面使用符合醫用標準的柔性材料包覆并一體成型;用戶在使用時更加舒適,其光潔的無縫表面也易于清洗。把手3與手托板1間的角度以及距離符合人體工程學,提高了用戶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具體的,底座連接板4上固定連接有轉接板8,轉接板8與手托板1鉸接,轉接板8與手托板1間設置有用于限制手托板1的旋轉角度的限位裝置。底座連接板4與轉接板8固定連接,一般可通過可拆卸的固定連接,如螺栓、螺釘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通過焊接等固定方式,但此種固定方式使得結構較為復雜,在修復及安裝時較為不便。轉接板8與手托板1鉸接,手托板1可在轉接板8上轉動,對具體的鉸接方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夠達到相同的技術目的即可。為了將手托板1的轉動角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轉接板8與手托板1間設置限位裝置,在一種實施例中,限位裝置具體可以為在轉接板8上設置限位螺釘或其他限位件對手托板1的旋轉角度進行限位,避免因手臂擺幅過大造成松脫的問題。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選擇其他形式的限位裝置,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進一步地,轉接板8與手托板1間設置有轉軸6,轉軸6、轉接板8與手托板1間經連接螺栓2固定,轉軸6與轉接板8經滾動軸承7連接。優選地,轉接板8與手托板1間設置有轉軸6,轉軸6、轉接板8與手托板1三者間經連接螺栓2固定,一般的,可在轉軸6、轉接板8和手托板1上設置相應的螺紋孔,手托板1在轉動時,轉軸6通過滾動軸承7發生轉動。上述連接方式結構簡單且可拆卸,在修復及安裝時拆卸簡單。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通過直接在轉接板8與手托板1間設置連接螺栓2完成鉸接,對具體的鉸接的形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夠達到相同的技術目的即可。更進一步地,限位裝置具體為限位螺栓5,限位螺栓5設置于轉接板8上,手托板1上設置有用于容納限位螺栓5的限位槽。限位螺栓5設置于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連接板(4),設置于所述底座連接板(4)上的把手(3)和用于放置手臂的手托板(1),所述手托板(1)與所述底座連接板(4)可轉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連接板(4),設置于所述底座連接板(4)上的把手(3)和用于放置手臂的手托板(1),所述手托板(1)與所述底座連接板(4)可轉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連接板(4)上固定連接有轉接板(8),所述轉接板(8)與所述手托板(1)鉸接,所述轉接板(8)與所述手托板(1)間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手托板(1)的旋轉角度的限位裝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板(8)與所述手托板(1)間設置有轉軸(6),所述轉軸(6)、所述轉接板(8)與所述手托板(1)間經連接螺栓(2)固定,所述轉軸(6)與所述轉接板(8)經滾動軸承(7)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具體為限位螺栓(5),所述限位螺栓(5)設置于所述轉接板(8)上,所述手托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振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