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枝葉修剪器,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能夠對位置偏高的枝葉進行修剪,提高工作效率,且方便攜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動枝葉修剪器,包括修剪器座,在修剪器座的前端設有定刀片和動刀片,所述修剪器座內設有馬達,馬達的輸出軸上設有馬達齒輪,馬達齒輪經減速機構連接第一傳動桿,修剪器座內設有電池,電池連接馬達,修剪器座上設有開關,開關分別連接電池和馬達,在修剪器座的前端套接有第一傳動管,第一傳動桿同軸設置在第一傳動管內,在第一傳動管的前端設有剪刀頭座,定刀片和動刀片軸接在剪刀頭座上。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兩段式的傳動桿通過聯軸器連接后將動力傳動到剪刀頭部分,實現對位置偏高枝葉進行修剪,提高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動工具,特別是一種用于園林綠化的電動枝葉修剪器。
技術介紹
目前,在園林綠化中,一般都需要使用到枝剪對植物進行修枝或做造型,但是傳統的枝剪需要用人工進行,當遇到枝葉比較粗時,人工無法將其剪斷,因此,電動枝剪器應運而生,雖然這種電動枝剪器能夠剪斷比較粗的枝葉,但是當高度超過人或者梯子的高度時,則無法能夠進行修枝或者造型,傳統的高枝剪,其原理通過拉動拉桿,使剪刀頭部分咬合并剪段枝葉,這種方式工作效率低,,攜帶起來也極其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動枝葉修剪器,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能夠對位置偏高的枝葉進行修剪,提高工作效率,且方便攜帶。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動枝葉修剪器,包括修剪器座,在修剪器座的前端設有定刀片和動刀片,定刀片與動刀片軸接,所述修剪器座內設有馬達,馬達的輸出軸上設有馬達齒輪,馬達齒輪經減速機構連接第一傳動桿,修剪器座內設有電池,電池連接馬達,修剪器座上設有開關,開關分別連接電池和馬達,在修剪器座的前端套接有第一傳動管,第一傳動桿同軸設置在第一傳動管內,在第一傳動管的前端設有剪刀頭座,定刀片和動刀片軸接在剪刀頭座上,所述第一傳動桿經傘齒機構控制動刀片與定刀片開啟或閉合。本技術所述的第一傳動管的前端設有可拆卸的第二傳動管,在第二傳動管內設有同軸的第二傳動桿,第二傳動桿通過聯軸器與第一傳動桿連接,所述剪刀頭座連接在第二傳動管的前端,第二傳動桿連接傘齒機構。本技術所述的聯軸器由第三支撐套、第四軸承、第二轉軸連接器、第五軸承、鎖緊牙套和第四支撐套組成,所述第三支撐套的前端設有螺紋,第三支撐套的后端插接在第一傳動管的前端內,螺紋設置在第二支撐套的前端,第四軸承、第二轉軸連接器同軸且按順序設置在第三支撐套內,第一傳動桿的上端穿過第四軸承,且第一傳動桿前端與第二轉軸連接器軸接;鎖緊牙套連接在第四支撐套上,鎖緊牙套沿第四支撐套的軸向轉動,第五軸承同軸設置在第四支撐套的內部后端,第四支撐套插接在第二傳動管內,第二傳動桿的后端穿過第五軸承且通過第二轉軸連接器與第一傳動桿連接。本技術所述的剪刀頭座后端的側面上設有齒輪槽,剪刀頭座的后端部設有連通齒輪槽周壁的傘齒孔,剪刀頭座前端的側面上開有銷釘孔,定刀片和動刀片通過銷釘、銷釘孔軸接在剪刀頭座的前端,在齒輪槽上設有連通剪刀頭座后端兩側面的直齒軸孔,齒輪槽與直齒軸孔同軸。本技術所述的傘齒機構由第一傘齒、第二傘齒、直齒和擺齒組成,第一傘齒后端設有第一轉軸連接器,第一傘齒通過第一轉軸連接器與第二傳動桿連接,剪刀頭座通過后端的傘齒孔套接在第二傳動管的前端,第一傘齒從傘齒孔內插入設置在齒輪槽與傘齒孔連通的通孔內,第二傘齒設置在齒輪槽內,第一傘齒與第二傘齒嚙合;直齒上的直齒軸穿過直齒軸孔、齒輪槽且與齒輪槽同軸,第二傘齒軸接在直齒軸上,擺齒的前端軸接在銷釘上,擺齒的后端齒輪部分與直齒嚙合,定刀片通過內六角螺絲連接固定在剪刀頭座上。本技術所述的直齒軸上設有軸鍵,所述第二傘齒通過軸鍵固定在直齒軸上。本技術所述的減速機構由牙箱、第一行星齒組、第一行星架、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組成,所述牙箱為一個中空的圓柱體,在牙箱的內壁上設有沿軸向設置的牙箱齒紋;所述第一行星齒組由三個行星齒組成,以馬達齒輪為圓心環狀陣列在牙箱內,第一行星齒組內側與馬達齒輪嚙合,第一行星齒組外側與牙箱齒紋嚙合;第一行星架設置在第一行星齒組的前端、牙箱內,第一行星架為中部設有孔的環狀結構,在環狀結構上沿第一行星架的圓心環狀陣列有三個第一行星軸,第一行星齒組的三個行星齒分別軸接在第一行星軸上,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后端分別穿過第二軸承、第一軸承與第一行星架連接。本技術所述的第一軸承與第一行星架之間設有第二行星齒組,所述第二行星齒組的前端設有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為中部設有孔的環狀結構,在環狀結構上沿第二行星架的圓心環狀陣列有三個第二行星軸,第二行星齒組的三個行星齒分別軸接在第二行星軸上,在第二行星齒組之間設有傳動齒,傳動齒固定連接在第一行星架的前端且與第一行星架同軸設置,傳動齒與第二行星齒組嚙合,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后端分別穿過第二軸承、第一軸承、第二行星架、傳動齒與第一行星架連接。本技術所述的減速機構的前端、修剪器座內設有與牙箱同軸設置轉換器座,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分別設置在轉換器座的前后兩端內,轉換器座的前端設有螺桿,第一傳動桿穿過螺桿,螺桿上螺紋連接有滑塊,在滑塊的側邊上設有磁鐵,修剪器座上位于螺桿的下方設有PCB感應板,PCB感應板連接電機。本技術所述的PCB感應板由第一磁感傳感器和第二磁感傳感器組成。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兩段式的傳動桿通過聯軸器連接后將動力傳動到剪刀頭部分,實現對位置偏高的枝葉進行修剪,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由于其傳動桿為兩段式設計,使得能夠將傳動桿拆開,縮小長度,方便攜帶。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修剪器座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傳動桿與連軸器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剪刀頭座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一。圖5是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I、圖4和圖5所示,本技術的電動枝葉修剪器包括修剪器座1,該修剪器座I的后端設有把手2,修剪器座I由左機身22和右機身66組成,把手2則分別設置在左機身22和右機身66的后端,把手2的上端分別設有左把手防滑膠26、右把手防滑膠65,在把手2的上側內部設有開關3,開關3上安裝有啟動按鍵25,在把手2內設有電池4,電池4連接開關3,在修剪器座I內設有通過馬達支架62橫向固定在修剪器座I內的馬達5,馬達5與修剪器座I同軸,馬達5連接開關3,在馬達5的輸出軸上設有通過馬達齒輪24連接的減速機構6 ;所述減速機構6由牙箱23、行星齒61、第二行星架46、第一行星架37、第一軸承28和第二軸承47組成,所述牙箱23是一個中空的圓柱體,在牙箱23的內壁上設有沿軸向設置的牙箱齒紋57 ;行星齒61有六個,三個一組以馬達齒輪24為圓心環狀陣列在牙箱23內,兩組行星齒組上下排列,兩組行星齒組分別是第一行星齒組63和第二行星齒組64,第一行星齒組63與馬達齒輪24嚙合,第一行星齒組63同時與牙箱齒紋57嚙合;在第一行星齒組63的前端、牙箱23內固定連接有第一行星架37,第一行星架37為中部設有孔的環狀結構,在環狀結構上沿第一行星架37的圓心環狀陣列有3個第一行星軸67,第一行星齒組63的三個行星齒61分別軸接在第一行星軸67上;第二行星齒組64設置在第一行星架37的前端,該第二行星齒組64與牙箱齒紋57嚙合;在第二行星齒組64的前端設有第二行星·架46,該第二行星架46為中部設有孔的環狀結構,在環狀結構上沿第二行星架46的圓心環狀陣列有3個第二行星軸68,第二行星齒組64的三個行星齒61分別軸接在第二行星軸68上;在第二行星齒組64之間設有傳動齒38,傳動齒38焊接在第一行星架37的前端,且與第一行星架37同軸設置,傳動齒38與第二行星齒組64嚙合,第二行星架46的前端與第一傳動桿12連接。所述第一行星架37、第二行星架46、第一軸承28、第二軸承47與牙箱23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枝葉修剪器,包括修剪器座(1),在修剪器座(1)的前端設有定刀片(19)和動刀片(20),定刀片(19)與動刀片(20)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剪器座(1)內設有馬達(5),馬達(5)的輸出軸上設有馬達齒輪(24),馬達齒輪(24)經減速機構(6)連接第一傳動桿(12),修剪器座(1)內設有電池(4),電池(4)連接馬達(5),修剪器座(1)上設有開關(3),開關(3)分別連接電池(4)和馬達(5),在修剪器座(1)的前端套接有第一傳動管(11),第一傳動桿(12)同軸設置在第一傳動管(11)內,在第一傳動管(11)的前端設有剪刀頭座(18),定刀片(19)和動刀片(20)軸接在剪刀頭座(18)上,所述第一傳動桿(12)經傘齒機構控制動刀片(20)與定刀片(19)開啟或閉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曉喬,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鴻川電動工具有限公司,曾曉喬,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