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隔震橡膠支座安裝工藝,它包括砼配制,下支墩支座第一次澆注,安裝下預埋板,下支墩支座第二次澆注,安裝隔震支座和上預埋板,澆注上支墩支座等步驟,施工時,按照下預埋板每側各增加250~295mm確定下支墩支座的尺寸,并通過水平尺和經緯儀進行下預埋板定位,并采用多個振動棒進行振搗。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能夠提高下預埋板的水平度和定位尺寸的精度,并可以使下預埋板下砼的充盈量達到100%,提高了隔震橡膠支座的安裝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隔震橡膠支座安裝工藝。
技術介紹
地震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最難以防護的自然災害之一,減輕地震災害已經成為得到世界范圍內廣泛關注的課題。特別是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這對建筑工程隔震技術的研究提出了緊迫的要求。隔震橡膠支座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建筑領域的隔震裝置,其主體由硫化橡膠和夾層鋼板反復疊加而成。隔震橡膠支座通常設置在建筑物的底部,在地震時能充分吸收震動,使建筑物的加速度下降到40%以下,起到優良的隔震作用。但是隔震橡膠支座對安裝的要求非常高,在施工過程中,常常由于安裝不當,導致隔震橡膠支座不能發揮最大的隔震效果,而且有可能造成隔震橡膠支座失效。現有的安裝工藝有以下缺點 1.配制砼時隨意性大,砼的配合比不能滿足要求,其抗壓強度,膨脹率和坍落度不適用于隔震橡膠支座的固定; 2.下預埋板的水平度和定位尺寸不能達到設計值; 3.支墩鋼筋的間距過小,錨固定件無法錨入支墩中; 4.砼的澆筑質量低下,其充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有工藝中,砼的配合比不能滿足要求,下預埋板的水平度和定位尺寸不能達到設計值,錨固定件無法錨入支墩中,砼的澆筑質量低下的不足,提供一種隔震橡膠支座安裝工藝。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隔震橡膠支座安裝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對砼進行配制; B.下支墩支座第一次澆注 C.安裝下預埋板,在預埋板的每側放置一根水平尺,對下預埋板進行初步校平,然后通過經緯儀對預埋板進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將下預埋板固定在下支墩縱向鋼筋上; D.下支墩支座第二次澆注 E.安裝隔震支座和上預埋板; F.澆注上支墩支座。優選的,所述的步驟B中,將下支墩鋼筋并筋后對下支墩鋼筋進行綁扎,下支墩鋼筋之間凈間隔96 110mm,按照下預埋板每側各增加25(T330mm確定下支墩支座的尺寸,預留二次澆注空間,立支模板,用步驟A中的砼進行下支墩支座第一次澆注,澆注完成后放線抄平。優選的,所述的步驟D中,在下預埋板每側放入多個振動棒,然后通過料斗采用步驟A中的砼進行加壓式澆注,同時振動棒振動,在砼順著下預埋板上的出氣孔排出后,停止澆注;緩慢抽出振動棒,再用振動棒沿下預埋板四周振搗,完成后清理下預埋板。優選的,所述的步驟A中,采用39(T420kg/m3的水泥,50^70kg/m3的粉煤灰,620 650kg/m3的砂,1050 1120kg/m3的碎石,140 180kg/m3的水和30 50kg/m3的外加劑配制砼。優選的,所述的步驟A中,采用410kg/m3的水泥,65kg/m3的粉煤灰,632kg/m3的砂,1098kg/m3的碎石,165kg/m3的水和48kg/m3的外加劑配制5仝。優選的,所述水泥等級為P. 042. 5級,所述粉煤灰等級為I級,所述砂的細度模數為2. 5,所述碎石為連續粒級,最大直徑為25_,壓碎值為7. 8。優選的,所述的步驟B中,下支墩鋼筋并筋數量不大于3根。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B中,在第一次澆注前,用水濕潤模板。優選的,所述的步驟D中,在下預埋板每側放入2 3個振動棒。優選的,所述的步驟D中,澆注前用水濕潤被澆注部位,在施工縫中放入與步驟A中的砼成分相同的水泥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1.通過水平尺和經緯儀對下預埋板進行定位,保證下預埋板的定位尺寸和平整度,提高了下預埋板的安裝精度; 2.通過本專利技術中砼的配比,得到的砼的膨脹率為O.03%,抗壓強度為52. 6Mpa,坍落度20(T220mm,相比于普通砼,具有更好的位移補償效果,適用于隔震橡膠支座的固定,能有有效提高下預埋板安裝的尺寸精度; 3.按照下預埋板每側各增加25(T295mm確定下支墩支座的尺寸,使二次燒注時,能夠插入多根振動棒,提高砼的流動性,配合加壓式澆注,排氣孔排出砼內氣體,解決了二次澆注時充盈量不足的問題; 4.二次澆注前,在施工縫中放入水泥漿,能夠增加新舊砼的結合力; 5.通過并筋,調整支墩鋼筋的間距,在保證支墩強度的情況下,保證錨固定件能寬松準確地錨入支墩中。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下面將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專利技術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內。實施例 隔震橡膠支座安裝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 5仝配制對輪進行配制,得到的輪中含有410kg/m3的水泥,65kg/m3的粉煤灰,632kg/m3的砂,1098kg/m3的碎石,165kg/m3的水和48kg/m3的外加劑,其中水泥等級為P. 042. 5級,粉煤灰等級為I級,砂的細度模數為2. 5,碎石為連續粒級,最大直徑為25_,壓碎值為7. 8,外加劑為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生產的JM- III復合型外加劑。將用上述配比配制的砼作28d標養實驗,實驗得到其抗壓強度平均值為52. 6Mpa,膨脹率為O. 03%,還通過實驗得到其坍落度為21(T220mm。上述指標完全合符隔震橡膠支座的固定要求。B.下支墩支座第一次澆注常用的下預埋板有24個錨固定件,最大錨固定件的底面尺寸為95mm*95mm,而下支墩鋼筋的標準凈間距為36mm,無法滿足錨固定件錨入下支墩支座梁中的要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實施例中,將下支墩鋼筋并筋后對下支墩鋼筋進行綁扎,下支墩鋼筋并筋的最大根數為3根,下支墩鋼筋之間凈間隔100mm,這樣在不影響下支墩支座強度的情況下,使得下預埋板能夠寬松準確地錨入下支墩支座內。在以往施工中,下支墩支座的尺寸與下預埋板的尺寸基本相同,這使得在澆注時,只能通過下預埋板上的澆注孔插入一根振動棒,振搗范圍只限制在澆筑口四周300_作用范圍內,澆注孔外圍近Im范圍無法振搗。在無外力作用下砼內部阻力加大、塑性減小、砼失去流動性,容器出料口在長時間振搗下砼中砂漿滲漏到支座底部,出料口被石子堵塞,這樣 就造成下預埋板下砼充盈量不足的質量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按照下預埋板每側各增加295mm確定下支墩支座的尺寸,如果尺寸過小則不便于放入足夠的振動棒,如尺寸過大,則需要更多的振動棒振搗才能保證砼的流動性,提高了成本。在下預埋板上開設多個出氣孔,按照錨固定件的深度增加IOOmm預留二次澆注空間,立支模板,用水濕潤后用步驟A中的砼進行下支墩支座第一次澆注,澆注完成后放線抄平。C.安裝下預埋板將下預埋板的錨固定件插入下支墩鋼筋之間的間隔中,并通過高度調節螺栓將預埋板的四角固定在定位架上,在預埋板的每側放置一根水平尺,對下預埋板進行初步校平,然后調節高度調節螺栓并配合經緯儀對預埋板進行定位,定位完成后通過連接件將下預埋板焊接在下支墩縱向鋼筋上。檢測得到,下預埋板定位的軸線位置偏差< 3mm,標聞偏差< 5mm,平整度偏差< 1/300,完全滿足下預埋板的定位要求。D.下支墩支座第二次澆注設置支架,在支架上安裝料斗,料斗的出料口對準下預埋板的澆注孔。在澆注前10小時,用水濕潤被澆注部位,減少砼坍落度損失,減小新澆筑的砼與模板、原砼阻力。在澆注前在施工縫中放入與步驟A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隔震橡膠支座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對砼進行配制;?B.下支墩支座第一次澆注:?C.安裝下預埋板,在預埋板的每側放置一根水平尺,對下預埋板進行初步校平,然后通過經緯儀對預埋板進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將下預埋板固定在下支墩縱向鋼筋上;D.下支墩支座第二次澆注:?E.安裝隔震支座和上預埋板;?F.澆注上支墩支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躍紅,耿巖,王榮華,王卉,陳文,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省建筑機械化工程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