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植雪松保形促活修剪方法,是將樹形修剪為塔形或寬塔形,其中塔形樹外觀長園錐形,樹高4~8米,干高0.8~1米;主枝開張角度95°~110°;下部主枝枝展長度80~12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60厘米;寬塔形樹外觀寬園錐形,樹高6~12米,干高1~1.5米;主枝開張角度95°~110°;下部主枝枝展長度120~25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60厘米。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修剪法可以減少移植后樹體對水分的需求量,促進地下、地上吸收與消耗的平衡,提高雪松樹的移栽成活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樹木栽培修剪
,涉及一種雪松移植栽培后的修剪方法。
技術介紹
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樹木全冠移植成為近些年極為推崇的綠化技術。由于能夠立地成景,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施工,一些高品質的市政工程和樓盤項目依然堅持全冠移植。但要全冠移植,移植者要承擔更大的死亡率風險,技術人員也要力求達成保全冠與提高成活率之間的平衡。樹木移植成活的關鍵在于能否維持樹體以水分代謝為主的平衡,并盡快促發新根。人們之 所以選擇春季植樹,就是因為這一時期樹木處于休眠狀態,移栽后樹體水分失衡現象不會太嚴重,而栽植后隨著各項管理措施的到位,樹體各項生理活動迅速活躍,有利于受損根系的盡早恢復。而在夏季移栽樹木,由于溫度高、日照強,樹木代謝旺盛,容易造成樹體大量水分損失,由于移栽樹木上部枝葉量未曾減少,而地下部根系因損傷所能供應的水分不足以維持樹體需要,失衡嚴重時會導致樹木生理代謝紊亂,活力下降,最后只能干枯死亡。人們對損傷脅迫下的樹木生理變化研究發現,樹木長期處于較高溫度條件下,會加速對樹體貯藏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但因受損根系沒有充分時間恢復,樹木不能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補充碳水化合物消耗,同時樹木蒸騰作用會大幅減弱,使葉片無法有效降溫,還會影響根系吸收無機鹽供應光合作用,以上因素相互作用,往往導致樹木迅速枯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移植后雪松的保形促活修剪方法,以減少移植后樹體對水分的需求量,提高雪松的移栽成活率。本專利技術的是將樹形修剪為塔形或寬塔形,密植苗圃選用塔形,空曠地生長的孤立苗選用寬塔形,其中所述的塔形樹修剪為樹形外觀長園錐形,樹高4 8米,干高O. 8 I米;大主枝數量 8 16枝,小主枝數量35 40枝,主枝開張角度95° 110° ;下部主枝枝展長度80 12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 60厘米,呈螺旋狀依次向上排列;每層主枝4 6枝,主枝間距15 25厘米,上下層間距50 80厘米,層間距向上逐漸變小;所述的寬塔形樹修剪為樹形外觀寬園錐形,樹高6 12米,干高I I. 5米;大主枝數量8 20枝,小主枝數量35 60枝,主枝開張角度95° 110° ;下部主枝枝展長度 120 25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 60厘米,呈螺旋狀依次向上排列;每層主枝4 6 枝,下層主枝間距10 20厘米,上層主枝間距20 50厘米,上下層間距80 150厘米, 層間距向上逐漸變小。本專利技術的修剪方法以重回縮法為主,以疏枝和短截為輔。其中,所述的重回縮法即對多年生枝修剪時保留I 2厘米木橛或I 2個芽眼,不貼根剪去; 枝是對I至多年生枝從基部剪去,不留木橛;所述的短截是對I年生枝從中部剪截。本專利技術的修剪方法中,在塔形樹的下部主枝上有側枝I 2枝,寬塔形樹下部主枝上有側枝I 2枝,塔形樹和寬塔形樹上部主枝上均無側枝。本專利技術的修剪總量與移植季節、根系情況有關。當氣溫高、濕度低、帶根系少時應重剪;而濕度大,根系完整時可適當輕剪。經團根處理的輕剪; 而突擊移植的重剪。北方地區春季光照強,升溫快,空氣濕度低,樹體蒸發量大,雨水少,修剪總量比南方大。一般的修剪總量為修剪掉原有枝葉的1/3 2/3,普通為1/2左右。為了維持地上、下的平衡關系,合理的修剪就成為了大樹移植成活的重要因素。為了調節大樹移植時枝梢消耗水分、養分與根系吸收水分、養分之間的比例,達到地上部分枝梢消耗與地下部分根系吸收水分、養分之間的平衡,在大樹挖掘前至栽植后一定要進行樹冠修剪。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雪松移栽保形平衡修剪法可以減少移植后樹體對水分的需求量,促進地下、地上吸收與消耗的平衡,提高雪松樹的移栽成活率,又保證移栽樹的樹形大體不變,美觀成形。還可減少移栽樹后期的管理,具有操作性強,效果明顯,兼顧成活和保持樹形的特點。特別在我國北方春季干旱多風水分嚴重失衡的條件下,綠化效果顯著。具體實施方式移植雪松的保形促活修剪方法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一、挖樹前按照樹形要求進行修剪用重回縮法將下部內堂枝清掉;下垂枝按規定高度截剪,塔形樹位于干高O. 8 I米以下的枝全部剪掉;并剪掉帶病蟲的枯枝,以利于挖掘和包裝、運輸。二、運輸至種植點時,在車上和地下頂枝,以免定植后不便修剪操作。頂枝部分的嫩枝用疏枝法全部剪掉,I年生枝留取長度30厘米左右的短截。三、定植后,先對機械損傷的枝葉進行清理修剪,再用重回縮法清理過密的層間、 層內大枝,目的是既減少整棵樹移植后對水分的需求,確保提高樹木成活率,又保證樹形大體不變,美觀成形。具體程序包括。I)選留主枝按樹形要求,塔形樹通常每層主枝4 6個,四周均勻分布,層間距 50 80厘米,層內距15 25厘米。寬塔形樹下層層間距80 150厘米,層內距15 25 厘米。凡被選作主枝培養的不修剪,均保留。2)對層間、層內多余大枝的修剪對層間和層內未被選作主枝的粗大枝,先短截至分枝處,減緩其生長勢,待來年再剪除;對細弱枝自主干基部剪除;對層間多余的過密枝,既可分期疏除,也可一次性剪除,具體修剪量依據移栽樹體大小,挖樹時所帶土球大小及根系損傷多少、土球好壞、樹木所帶毛細根多少等因素綜合確定,使修剪總量保持在開始確定的水平。3)對下部主枝上大側枝的修剪塔形樹下部主枝上的側枝較少且小;寬塔形樹下部主枝上的側枝較大且多。側枝原則上著生在主枝的兩側,向著主枝的側前方生長,長度、粗度、枝量、生長勢要小于主枝,枝條的角度大于主枝角度,呈扇形展開,使同層內的主枝占滿360°空間。修剪時首先確定側枝的數量、位置和大小,側枝的數量根據樹形的大小確定,塔形樹形下部可留I 2個水平側枝,第一側枝距主干30cm左右;第一側枝距第二側枝20 30cm,第二側枝著生在第一側枝的對面,側枝大小不大于主枝的1/3 ;對較大的側枝可在有分枝處剪截。對其它不做為側枝的大枝一般進行留短樁剪截,以保持主枝的扇形結構和從屬關系。4)平衡樹勢雪松要求下部枝長,向上漸次縮短,且同一層內部主枝長勢應均衡。 修剪中常用“抑強扶弱”的方法來均衡其長勢。對長勢強的枝條進行回縮修剪,對其上部著生的多余較大的枝條可疏除,以減少其枝量、削弱其長勢。對延長枝要選留生長弱的下垂側枝或平行側枝作枝頭,以緩和其長勢。對長勢弱的枝條原則上不修剪,以促進其長勢。對其上部著生的其它側生枝條原則不修剪,延長枝要選留生長勢強的向上枝作枝頭,以促進其長勢。5)對一些整體不平衡樹的修剪A、下強上弱樹的修剪有些雪松下部枝條生長過旺,上部枝則很短、少,形成下大上小的樹冠。形成原因是在幼苗階段未能把頂梢扶正,使營養主要供應在下部大枝上,長大后上部枝弱小,影響觀賞價值。解決辦法是對下部的不做為主枝的強壯枝、重疊枝、平行枝進行回縮修剪;對上部的中央領導干及時扶直;對植株上部的弱小部分用40 50ppm赤霉素溶液噴灑,每隔20天噴一次,以促其生長;B、上強下弱樹的修剪雪松上部頂梢頂端優勢強,則營養吸收的多,光照好,生長旺盛, 而下部的主側枝因光照弱、無頂端優勢,吸收的營養少,從而造成樹勢上強下弱。形成的原因多是由樹體栽植過密造成。解決辦法是對樹冠上部強枝要去強留弱,去直立枝,留平、斜枝、下垂枝,去大枝,留小枝回縮修剪,待長勢緩和后再疏除,起削弱生長勢的作用。對下部弱小的枝,原則上不修剪,以營養樹體。成活后在生長季節用40 50ppm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移植雪松保形促活修剪方法,是將樹形修剪為塔形或寬塔形,其中:所述的塔形樹修剪為:樹形外觀長園錐形,樹高4~8米,干高0.8~1米;大主枝數量8~16枝,小主枝數量35~40枝,主枝開張角度95°~110°;下部主枝枝展長度80~12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60厘米,呈螺旋狀依次向上排列;每層主枝4~6枝,主枝間距15~25厘米,上下層間距50~80厘米,層間距向上逐漸變小;所述的寬塔形樹修剪為:樹形外觀寬園錐形,樹高6~12米,干高1~1.5米;大主枝數量8~20枝,小主枝數量35~60枝,主枝開張角度95°~110°;下部主枝枝展長度120~25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60厘米,呈螺旋狀依次向上排列;每層主枝4~6枝,下層主枝間距10~20厘米,上層主枝間距20~50厘米,上下層間距80~150厘米,層間距向上逐漸變小。
【技術特征摘要】
1.移植雪松保形促活修剪方法,是將樹形修剪為塔形或寬塔形,其中所述的塔形樹修剪為樹形外觀長園錐形,樹高4 8米,干高O. 8 I米;大主枝數量 8 16枝,小主枝數量35 40枝,主枝開張角度95° 110° ;下部主枝枝展長度80 12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 60厘米,呈螺旋狀依次向上排列;每層主枝4 6枝,主枝間距15 25厘米,上下層間距50 80厘米,層間距向上逐漸變小;所述的寬塔形樹修剪為樹形外觀寬園錐形,樹高6 12米,干高I I. 5米;大主枝數量8 20枝,小主枝數量35 60枝,主枝開張角度95° 110° ;下部主枝枝展長度 120 250厘米,上部主枝枝展長度40 60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天明,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五洲昕宇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