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殼體(1),殼體(1)一側有檢測水入口(6),另一側有檢測水出口(4),檢測水入口(6)和檢測水出口(4)這間有被檢測液體池(5),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分別伸入被檢測液體池(5)內,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另一端連接光電接收管,紫外光源(3)另一端與紫外光源光連接,光電接收管與處理電路(7)電連接,處理電路(7)通過接口連接有GSM模塊(9)和GPS模塊(10)。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裝置是一種能快速檢測、具有數字輸出的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裝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一種檢測檢測裝置,特別是一種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COD是化學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英文簡寫,按照《水和廢水標準檢驗法》的規定,化學耗氧量指測定樣品中易受氧化劑氧化的有機物在氧化時所需的氧當量。它表示的是廢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是衡量水質被還原性物質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目前常用COD作為水質污染的評價指標之一,廣泛應用于環境保護中各種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及地表水的監測、研究和處理。重鉻酸鉀消解法檢測污水COD的方法為傳統的檢測方法,這種方法不利于快速COD檢測,因此對于實時檢測系統無法采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快速檢測、具有數字輸出的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殼體,殼體一側有檢測水入口,另一側有檢測水出口,檢測水入口和檢測水出口這間有被檢測液體池,紫外光源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分別伸入被檢測液體池內,紫外光纖接收單元另一端連接光電接收管,紫外光源另一端與紫外光源光連接,光電接收管與處理電路電連接,處理電路通過接口連接有GSM模塊和GPS模塊。所述的紫外光纖接收單元有多束光纖組成,每束光纖端面鍍有不同波長的濾光膜。所述的鍍有不同波長的濾光膜分別是2UV 254nm, VIS :546nm。本技術的優點是通過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檢測UV光吸收系數(吸光度)、VIS吸光度、UV-VIS吸光度,與標準的COD庫中的UV光吸收系數(吸光度)、VIS吸光度、UV-VIS吸光度進行比較,得到連續檢測水中的COD值,將COD值通過GSM模塊發送到主控室,同時通過GPS模塊10獲取水源地的地理信息,將地理信息通過GSM模塊發送到主控室。附圖說明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紫外光纖接收單元的連接示意圖;圖3是局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處理電路原理圖。圖中,I、殼體;2、紫外光纖接收單元;3、紫外光源;4、檢測水出口;5、被檢測液體池;6、檢測水入口 ;7、處理電路;8、流量計;9、GSM模塊;10、GPS模塊;11、刮板和清洗機構;12、透明板。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一種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殼體1,殼體I一側有檢測水入口 6,另一側有檢測水出口 4,檢測水入口 6和檢測水出口 4這間有被檢測液體池5,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分別伸入被檢測液體池5內,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另一端連接光電接收管,紫外光源3另一端與紫外光源光連接,光電接收管與處理電路7電連接,處理電路7通過接口連接有GSM模塊9和GPS模塊10。實施例2如圖I所示,至少包括殼體1,殼體I 一側有檢測水入口 6,另一側有檢測水出口4,檢測水入口 6和檢測水出口 4這間有被檢測液體池5,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分別伸入被檢測液體池5內,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另一端連接光電接收管,紫外光源3另一端與紫外光源光連接,光電接收管與處理電路7電連接,處理電路7通過接口連接有GSM模塊9和GPS模塊10,GPS模塊10用于定位遠程水質檢測裝置的位置,GSM模塊用于將定位信號和檢測數據發送到控制室。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有多束光纖組成,每束光纖端面鍍有不同波長的濾光膜。鍍有不同波長的濾光膜分別是UV 254nm, VIS :546nm。試樣水條件溫度2 - 40° C(不凍結),試樣水流量最小2L/min,/最大20L/min。通過檢測UV光吸收系數(吸光度)、VIS吸光度、UV-VIS吸光度與標準的COD庫中的UV光吸收系數(吸光度)、VIS吸光度、UV-VIS吸光度進行比較,連續輸出檢測水中的COD值,將COD值通過GSM模塊發送到主控室,同時通過GPS模塊10獲取水源地的地理信息,將地理信息通過GSM模塊發送到主控室。如圖2、圖3所示,在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有刮板和清洗機構11,刮板和清洗機構11在透明板12兩側,一側清除紫外光源3方向的面板,另一側清除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方向的面板,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分置在透明板12兩側。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分別與處理電路7電連接。刮板和清洗機構11以鐘擺式運動對透明板12反復清潔,刮板和水清洗機構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與處理電路7電連接,當刮板和清洗機構11對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之間的透明板12,處理電路7控制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工作,以排除長時間透明板產生的污穢造成檢測的影響。圖4是處理電路7原理圖,單片機IC5通過接口連接有GSM模塊9和GPS模塊10,通過驅動器電連接刮板和清洗機構11。同時電連接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通過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檢測UV光吸收系數(吸光度)、VIS吸光度、UV-VIS吸光度,與標準的COD庫中的UV光吸收系數(吸光度)、VIS吸光度、UV-VIS吸光度進行比較,得到連續檢測水中的COD值,將COD值通過GSM模塊發送到主控室,同時通過GPS模塊10獲取水源地的地理信息,將地理信息通過GSM模塊發送到主控室。單片機IC5是帶有A/D轉換的單片機是mas430o紫外光纖接收單兀2有兩束光纖組成,兩束光纖端面分別鍍254nm和546nm波長的濾光膜,鍍254nm和546nm波長的光纖另一端面有光電三極管,光電三極管分別通過射隨器(IC1、IC3)和測量放大器(IC2、IC4)信號處理后,送到單片機IC5,兩路測量放大器由三個運放組成。 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里不一一敘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殼體(1),殼體(1)一側有檢測水入口(?6),另一側有檢測水出口(4),檢測水入口(?6)和檢測水出口(4)這間有被檢測液體池(5),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分別伸入被檢測液體池(5)內,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另一端連接光電接收管,紫外光源(3)另一端與紫外光源光連接,光電接收管與處理電路(7)電連接,處理電路(7)通過接口連接有GSM模塊(9)和GPS模塊(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提供環境位置變化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殼體(1),殼體(I)一側有檢測水入口( 6),另一側有檢測水出口(4),檢測水入口( 6)和檢測水出口(4)這間有被檢測液體池(5),紫外光源(3)和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分別伸入被檢測液體池(5)內,紫外光纖接收單元(2)另一端連接光電接收管,紫外光源(3)另一端與紫外光源光連接,光電接收管與處理電路(7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偉,黃翠萍,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福天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