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稈氨化的裝置,本裝置包括發酵裝置和氨化處理系統,其中氨化處理系統包括氨氣吸收槽、氨液輸送泵和氨化裝置;氨化裝置包括氨液池、噴頭、氨化區、氨液回收擋板、氨液回收池、出料口和底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處理效果顯著,可以有效實現堆肥中散失的氨氣資源化利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桿氨化的裝置,為解決堆肥中散失的氨氣資源化利用提供新裝置。
技術介紹
盡管牛糞和農業秸桿的好氧堆肥化技術取得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氮素的損失是牛糞和農業秸桿好氧堆肥化技術最大的負面影響。氮素損失的主要途徑為銨態氮以氨氣的形式揮發,其中升溫階段和高溫階段是氮素損失的主要時期。一般畜禽糞/秸桿、污泥/秸桿、畜禽糞/鋸屑聯合堆肥時,各組混合廢物在堆肥過程中的氮損失量約為進料總氮的16% 76%。對于含氮量較高的畜禽糞便類廢棄物堆肥,其氮損失更加嚴重,可達到33% 62%的氮素被損失。 目前,國內外堆肥過程中的氮損失控制方法主要有2大類。一類是改變工藝條件。如堆肥過程中保持適中的溫度和通氣速率;二是在堆肥過程中加入添加劑,加入的物質主要有4大類①富含碳的物質,如秸桿、泥炭等,目的是使物料C /N質量比升高,減少氮損失添加化學物質;③加入吸附性物質加入微生物。但是,由于高水分量(濕度大于60%)、高pH和不斷上升的溫度是堆肥的主要特點,因此堆肥過程中氨氣的揮發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過適當的手段和方法減少其揮發損失。氨是一種無色且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氨氣是堆肥過程中惡臭的主要組成部分,并且氨散失會污染空氣,影響人體健康;另外,氮是植物營養所需的最大量元素,堆肥產品中氮含量的降低直接導致堆肥品質的下降,影響其農業利用價值。因此,堆肥中的氨氣散失問題正引起國內外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另外,秸桿是一種廉價的飼料資源,秸桿〃過腹還田〃變廢為寶,效益高、效果好。但秸桿直接用作飼料,效果差。常常將秸桿氨化處理,在用作飼料。農業秸桿的氨化處理技術是指用液氨、尿素、碳銨作氨源,處理玉米、稻草、麥草之類的農作物秸桿等低值粗飼料,使秸桿木質素徹底變性。氨化后的秸桿質地松軟,氣味糊香。氨化改變了秸桿的組織結構,提高了其營養成分,使之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從而提高粗飼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其適口性,使其成為牛羊等反芻家畜的良好粗飼料。本技術提出一種將堆肥產生的氨氣用于農業秸桿的氨化處理從而達到惡臭氨氣資源化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桿氨化的裝置,該裝置是將堆肥產生的氨氣用于農業秸桿的氨化處理從而達到惡臭氨氣資源化利用的目的。本技術裝置包括發酵裝置I和氨化處理系統2,其中氨化處理系統包括氨氣吸收槽3、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發酵裝置I與氨氣吸收槽3連接,氨氣吸收槽3通過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連接;氨氣吸收槽3中設置有曝氣管13。本技術所述氨化裝置5包括氨液池6、噴頭7、氨化區8、氨液回收擋板9、氨液回收池10、出料口 11和底板12,其中氨液池6通過輸送泵與噴頭7連接,噴頭7設置于氨化區8內,氨化區8通過底板12和氨液池6相隔,氨液回收擋板9位于底板12下及氨液池6上方,出料口 11設置在氨化裝置5上,氨液回收擋板9回收的氨液進入氨液回收池10,氨液回收池10通過輸送泵和氨氣吸收槽3連接。本技術中發酵裝置I為堆肥發酵和產生氨氣的場所,如專利ZL201020529869. 2中所示的堆肥產生氨氣的裝置。本裝置使用流程如下堆肥在發酵裝置I中發酵并產生氨氣,堆肥產生的氨氣通過抽風機進入氨氣吸收槽3,并通過氨氣吸收槽3中的曝氣管13溶解于氨氣吸收槽的水中,形成氨水;氨水通過氨液輸送泵4輸送到氨液池6中,然后通過泵輸送到氨化處理系統2的頂部,通過噴頭7噴灑在氨化區8的秸桿上;多余的氨水通過帶孔的秸桿氨化區底板12,進而被氨液回收擋板9收集匯入氨液回收池10 ;氨液回收池10中的氨水再通過泵回到氨氣吸收槽3;整個氨化處理裝置處于封閉狀態,對于揮發的氨和少量未溶于水中的氨氣可以直接與潮濕的秸桿接觸而進一步溶解于秸桿上吸附的水中;氨水的濃度可以通過氨氣吸收·槽進行監測和調節;完成氨化處理后的秸桿可以由出料口 11出料。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的優點和技術效果如下I、本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2、本裝置將堆肥產生的惡臭氣體——氨氣合理利用,降低秸桿氨化的成本;3、本裝置不產生二次污染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發酵裝置;2是氨化處理系統;3是氨氣吸收槽;4是氨液輸送泵;5是氨化裝置;6是氨液池;7是噴頭;8是氨化區;9是氨液回收擋板;10是氨液回收池;11是出料口 ; 12是底板;13是曝氣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技術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內容。本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桿氨化的裝置,包括發酵裝置I和氨化處理系統2,其中氨化處理系統包括氨氣吸收槽3、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發酵裝置I與氨氣吸收槽3連接,氨氣吸收槽3通過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連接;氨氣吸收槽3中設置有曝氣管13 ;其中氨化裝置5包括氨液池6、噴頭7、氨化區8、氨液回收擋板9、氨液回收池10、出料口 11和底板12,其中氨液池6通過輸送泵與噴頭7連接,噴頭7設置于氨化區8內,氨化區8通過底板12和氨液池6相隔,氨液回收擋板9位于底板12下及氨液池6上方,出料口 11設置在氨化裝置5上,氨液回收擋板9回收的氨液進入氨液回收池10,氨液回收池10通過輸送泵和氨氣吸收槽3連接。(見圖I)本裝置使用流程如下堆肥在發酵裝置I中發酵并產生氨氣,堆肥產生的氨氣通過抽風機進入氨氣吸收槽3,并通過氨氣吸收槽3中的曝氣管13溶解于氨氣吸收槽的水中,形成氨水;氨水通過氨液輸送泵4輸送到氨液池6中,然后通過泵輸送到氨化處理系統2的頂部,通過噴頭7噴灑在氨化區8的秸桿上;多余的氨水通過帶孔的秸桿氨化區底板12,進而被氨液回收擋板9收集匯入氨液回收池10 ;氨液回收池10中的氨水再通過泵回到氨氣吸收槽3;整個氨化處理裝置處于封閉狀態,對于揮發的氨和少量未溶于水中的氨氣可以直接與潮濕的秸桿接觸而進一步溶解于秸桿上吸附的水中;氨水的濃度可以通過氨氣吸收槽進行監測和調節;完成氨化處理后的秸桿可以由出料口 11出料。實施例2 :堆肥散失的氨氣對玉米秸桿的氨化將玉米秸桿粉碎,隨即放入本裝置的氨化區8,啟動氨水外部循環。氨水與秸桿的重量比為1:15,氨化的溫度為20 30°C,玉米秸桿的濕度控制在20 25%間,濕度上升停止氨水外部循環;通過氨氣的揮發進行玉米秸桿的氨化;氨化持續時間13天,獲得氨化的玉米秸桿;玉米秸桿變為褐色,質地柔軟蓬松,秸桿有糊香味,秸桿的粗蛋白質含量提高3.1%。 實施例3 :堆肥散失的氨氣對水稻秸桿的氨化將水稻秸桿切成2 3cm間大小,隨即放入本裝置的氨化區8,啟動氨水外部循環且間歇運行;氨水與秸桿的重量比為1:17,氨化的溫度為20 30°C,水稻秸桿的濕度控制在15 25%間,濕度上升停止氨水外部循環,通過氨氣的揮發進行水稻秸桿的氨化,氨化持續時間9天,獲得氨化的水稻秸桿,氨化后,水稻秸桿變為得質地柔軟蓬松,呈深黃色、褐色或黃褐色,秸桿的粗蛋白質含量提高2. 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稈氨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發酵裝置(1)和氨化處理系統(2),其中氨化處理系統包括氨氣吸收槽(3)、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發酵裝置(1)與氨氣吸收槽(3)連接,氨氣吸收槽(3)通過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桿氨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發酵裝置(I)和氨化處理系統(2),其中氨化處理系統包括氨氣吸收槽(3)、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發酵裝置(I)與氨氣吸收槽(3)連接,氨氣吸收槽(3)通過氨液輸送泵(4)和氨化裝置(5)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桿氨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氨氣吸收槽(3)中設置有曝氣管(13)。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收集堆肥散失氨氣用于秸桿氨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氨化裝置(5)包括氨液池(6)、噴頭(7)、氨化區(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成,
申請(專利權)人:昆明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