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出口原煤倉,屬于火力發電領域。所述雙出口原煤倉由上至下包括順次相接的上部圓柱體、中間圓臺體及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是由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采用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使得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型線圓滑、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大、流通性能好,可以有效抑制堵煤現象的產生,提高電站運行的安全性,此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具有結構緊湊,便于施工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火力發電,特別涉及一種雙出口原煤倉。
技術介紹
當電站原煤系統采用雙進雙出鋼球磨冷一次風機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磨煤機有橫向和縱向兩種布置方式。以磨煤機采用橫向布置為例說明,磨煤機平行于爐前爐后方向,每臺磨煤機對應一座雙出口原煤倉,給煤機入口在原煤倉中心線兩側,原煤倉容積大。現有的雙出口原煤倉由上至下包括順次相接的上部圓柱體、中間圓臺體及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斜臺小煤斗由平板與弧面組成。此結構的斜臺小煤斗,平板與弧面兩者過渡圓弧偏小,相鄰兩壁交線與水平面角度偏小,出口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偏小,導致原煤的流動不利,存在不同程度的堵煤,從而影響機組的安全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由于導致原煤的流動不利,存在不同程度的堵煤,從而影響機組的安全運行的問題,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出口原煤倉。所述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雙出口原煤倉,由上至下包括順次相接的上部圓柱體、中間圓臺體及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是由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具體地,所述上部圓柱體直徑為Dl,高度為Hl ;所述中間圓臺體上口直徑為D1,下口由相距為2L1、直徑為D2的兩圓相交而成,高度為H2 ;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中兩斜圓臺上口直徑均為D2,下口直徑均為D3,高度為H3,上口及下口圓點間距為(L-L1)。更具體地,所述上部為圓柱體直徑為Dl等于10000mm,高度為Hl等于3050mm ;所述中間圓臺體上口直徑為Dl等于10000mm,下口由相距為2L1等于3326mm、直徑為D2等于4878mm的兩圓相交而成,高度為H2等于4700mm ;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中兩斜圓臺上口直徑均為D2等于4878mm,下口直徑均為D3等于939_,高度為H3等于6000_,上口及下口圓點間距為(L-Ll)等于837_。具體地,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出口處最小角度a均不小于60°。更具體地,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出口處最小角度a均等于64.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采用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使得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型線圓滑、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大、流通性能好,可以有效抑制堵煤現象的產生,提高電站運行的安全性,此外本技術還具有結構緊湊,便于施工的優點。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雙出口原煤倉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的左視圖。圖中各符號表示含義如下I上部圓柱體, 2中間圓臺體,3斜臺小煤斗。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I-圖3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雙出口原煤倉,由上至下包括順次相接的上部圓柱體I、中間圓臺體2及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是由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本技術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采用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使得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型線圓滑、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大、流通性能好,可以有效抑制堵煤現象的產生,提高電站運行的安全性,此外本技術還具有結構緊湊,便于施工的優點。如圖I所示,具體地,所述上部圓柱體I直徑為Dl,高度為Hl ;所述中間圓臺體2上口直徑為D1,下口由相距為2L1、直徑為D2的兩圓相交而成,高度為H2 ;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中兩斜圓臺上口直徑均為D2,下口直徑均為D3,高度為H3,上口及下口圓點間距為(L-L1)。更具體地,作為優選,如圖I所示,所述上部為圓柱體直徑為Dl等于10000mm,高度為Hl等于3050mm ;所述中間圓臺體2上口直徑為Dl等于10000mm,下口由相距為2L1等于3326mm、直徑為D2等于4878mm的兩圓相交而成,高度為H2等于4700mm ;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中兩斜圓臺上口直徑均為D2等于4878mm,下口直徑均為D3等于939_,高度為H3等于6000_,上口及下口圓點間距為(L-Ll)等于837_。具體地,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出口處最小角度a均不小于60°。更具體地,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3出口處最小角度a均等于64. 2°。當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對于黏性大或爆炸感度和自燃傾向性高的煙煤和褐煤,此角度不應小于70°。應根據煤質不同調整此角度,此角度越大,煤的流動性越好。上述本技術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雙出口原煤倉,由上至下包括順次相接的上部圓柱體、中間圓臺體及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是由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出口原煤倉,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為圓柱體直徑Dl等于10000mm,高度Hl等于3050mm ; 所述中間圓臺體上口直徑Dl等于10000mm,下口由相距2L1等于3326mm、直徑D2等于4878mm的兩圓相交而成,高度H2等于4700mm ; 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中兩斜圓臺上口直徑均為D2且D2等于4878mm,下口直徑均為D3且D3等于939mm,高度H3等于6000mm,上口及下口圓點間距L-Ll等于837_。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雙出口原煤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出口處最小角度a均不小于60°。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出口原煤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出口處最小角度a均等于64. 2°。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雙出口原煤倉,屬于火力發電領域。所述雙出口原煤倉由上至下包括順次相接的上部圓柱體、中間圓臺體及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是由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本技術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采用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使得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型線圓滑、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大、流通性能好,可以有效抑制堵煤現象的產生,提高電站運行的安全性,此外本技術還具有結構緊湊,便于施工的優點。文檔編號B65D88/28GK202717221SQ201220313818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8日專利技術者宋景明, 陳寶, 宮書宏, 董炳南 申請人: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出口原煤倉,由上至下包括順次相接的上部圓柱體、中間圓臺體及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兩個斜臺小煤斗是由兩個斜圓臺相切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景明,陳寶,宮書宏,董炳南,
申請(專利權)人: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