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光電保護器,其包括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控制裝置。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分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光發射裝置的發射面與光接收裝置的接收面要相對應,形成整個光幕,并向控制裝置輸出光信號,當光幕受阻時,控制裝置輸出控制信號控制鍛壓設備運行。光發射裝置與光接收裝置安裝在鍛壓設備的正前方,且光發射裝置與光接收裝置的最上一束光線不得低于鍛壓設備上模的下邊緣,最下一束光線不得高于鍛壓設備下模的上邊緣;控制裝置與鍛壓設備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產品對鍛壓設備的操作者起到保護作業過程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發生。鍛壓設備控制裝置鍛壓設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電保護器,其為用于鍛壓設備等的安全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工人在使用鍛壓設備時,一般都是把手上的待加工品放置在機床上,然后把手收 回,再按下鍛壓設備的啟動鍵,鍛壓設備的上模高速向鍛壓設備的下模沖壓,從而壓向待加工品。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工人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當或者機器故障,當手還沒離開鍛壓設備的上、下模的鍛壓范圍,鍛壓設備就已開始工作,上模向下模鍛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光電保護器,其能保護使用鍛壓設備、鍛壓設備等的工人的人身安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光電保護器,其包括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控制裝置,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分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光接收裝置的光信號接收面與光發射裝置的光信號發射面相對;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均設置在鍛壓設備的正前方,且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最上一束光線不低于鍛壓設備的上模的下邊緣,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最下一束光線不高于鍛壓設備的下模的上邊緣;控制裝置還與鍛壓設備電性連接。作為優選的結構,光接收裝置為紅外線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為紅外線發射裝置。作為優選的結構,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光束面與鍛壓設備之間形成有安全距離。作為優選的結構,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的外部形狀均為柱狀結構。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把光接收裝置與光發射裝置安裝到鍛壓設備的正前方,光發射裝置向光接收裝置發射出多條光線以形成光束面(即光幕),當工人的手還留在機床的沖壓范圍內時,光幕受阻,光發射裝置發射的部分光線到達不了光接收裝置上,控制裝置禁止鍛壓設備啟動;當工人的手已完全收回,整個光幕保持完整,光發射裝置發射的所有光線到達光接收裝置上,控制裝置允許鍛壓設備啟動。從而保護了工人的人身安全,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光電保護器的應用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向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術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思想。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光電保護器,其包括光接收裝置I、光發射裝置2、控制裝置3。光接收裝置I、光發射裝置2分別與控制裝置3電性連接。光接收裝置I、光發射裝置2的外部形狀均為柱狀結構。光接收裝置I的光信號接收面與光發射裝置2的光信號發射面相對;光接收裝置I、光發射裝置2均設置在鍛壓設備(圖省略)的正前方,且光接收裝置I、光發射裝置2之間形成的最上一束光線121不低于鍛壓設備的上模4的下邊緣41,光接收裝置I、光發射裝置2之間形成的最下一束光線122不高于鍛壓設備的下模5的上邊緣51 ;控制裝置3還與鍛壓設備電性連接。本實施例的光接收裝置I的可采用紅外線接收裝置;相應的,光發射裝置2的可采用紅外線發射裝置。本實施例的光接收裝置I、光發射裝置2之間形成的光束面(最上一束光線121與最下一束光線122之間的光信號面)與鍛壓設備之間形成有安全距離100。安全距離100的計算方法如下對于上模4能在行程中任意位置中停止的鍛壓設備,安全距離的計算Sl=L 6* (T1+T2)其中,SI :安全距離;1. 6 :人手的伸入速度;T1 :光電保護裝置的相應時間;T2 :鍛壓設備的制動時間。對于上模4不能在行程中任意位置中停止的鍛壓設備,安全距離的計算S2=l. 6*T3其中,S2 :安全距離;1. 6:人手的伸入速度;Τ3 :上模4的下行程時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光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控制裝置,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分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光接收裝置的光信號接收面與光發射裝置的光信號發射面相對;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均設置在鍛壓設備的正前方,且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最上一束光線不低于鍛壓設備的上模的下邊緣,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最下一束光線不高于鍛壓設備的下模的上邊緣;控制裝置還與鍛壓設備電性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光接收裝置為紅外線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為紅外線發射裝置。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光束面與鍛壓設備之間形成有安全距離。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的外部形狀均為柱狀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光電保護器,其包括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控制裝置。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分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光發射裝置的發射面與光接收裝置的接收面要相對應,形成整個光幕,并向控制裝置輸出光信號,當光幕受阻時,控制裝置輸出控制信號控制鍛壓設備運行。光發射裝置與光接收裝置安裝在鍛壓設備的正前方,且光發射裝置與光接收裝置的最上一束光線不得低于鍛壓設備上模的下邊緣,最下一束光線不得高于鍛壓設備下模的上邊緣;控制裝置與鍛壓設備電性連接。本技術產品對鍛壓設備的操作者起到保護作業過程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發生。鍛壓設備控制裝置鍛壓設備。文檔編號B21J9/20GK202715753SQ20122026898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專利技術者洪錦標 申請人:廣州市錦力電子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光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控制裝置,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分別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光接收裝置的光信號接收面與光發射裝置的光信號發射面相對;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均設置在鍛壓設備的正前方,且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最上一束光線不低于鍛壓設備的上模的下邊緣,光接收裝置、光發射裝置之間形成的最下一束光線不高于鍛壓設備的下模的上邊緣;控制裝置還與鍛壓設備電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錦標,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錦力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