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光伏逆變單元,它包括電容單元和散熱單元,所述電容單元包括上固定盒、設置于上固定盒內部的多個直流電容、與多個直流電容相電連的層疊母線,所述散熱單元包括與所述上固定盒可拆卸地連接的下固定盒、設置于下固定盒內部的散熱片、多個分立且并聯的開關器件、與多個分立的開關器件相電連的驅動板、與所述驅動板相電連的交流出線排、設置在所述開關器件與所述散熱片之間的第一絕緣板,所述開關器件與所述直流電容相對應。一種三相光伏逆變裝置,它包括三個光伏逆變單元,每一個光伏逆變單元與三相電中的其中一路相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光伏逆變單元。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能源的不斷開采,對全球環境污染正在逐步加深,同時現有資源也在不斷減少。因此,人類開始開發綠色新能源。經過大量的研究實驗證明,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綠色新能源,且不受地域限制,能量轉換效率很高。故此,其深受人們的青睞,尤其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然而,光伏陣列輸出的都是直流電,而實際應用中多是交流電,所以需要一種斬波逆變技術(SPWM),實現直流變交流。目前,在中大型光伏逆變中多采用三相全橋一體化設計,即所有功率器件、電容、散熱器、層疊母線等集成一個整體單元,由此會帶來體積大;機箱利用率低;散熱不均勻;交直/流側電流不平衡;層疊母線上雜散電感大;對設備的工況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單元整體較重,體積大,不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安裝和 維護。傳統的光伏逆變單元體積大而重,散熱不均勻,交直/流側電流不平衡且層疊母線上雜散電感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光伏逆變單元,體積較小且散熱好。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光伏逆變單元,它包括電容單元和散熱單元,所述電容單元包括上固定盒、設置于上固定盒內部的多個直流電容、與多個直流電容相電連的層疊母線,所述散熱單元包括與所述上固定盒相固定連接的下固定盒、設置于下固定盒內部的散熱片、多個分立且并聯的開關器件、與多個分立的開關器件相電連的驅動板、與所述驅動板相電連的交流出線排排、設置在所述開關器件與所述散熱片之間的第一絕緣板。優選地,它還包括一設置在下固定盒上的風機。優選地,所述電容單元采用模塊化組合。優選地,所述散熱單元采用模塊化組合。優選地,所述開關器件為多個小電流開關。優選地,所述電容單元相對其自身短軸方向中心對稱,所述散熱單元相對其自身短軸方向中心對稱。優選地,所述交流出線排上開設有導流孔。一種三相光伏逆變裝置,它包括三個光伏逆變單元,每一個光伏逆變單元與三相電中的其中一路相連接。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光伏逆變單元采用模塊化設計,體積小,散熱均勻且效果好;2、采用多個小電流的開關器件分立并聯,使熱點分散,散熱均勻,同時使散熱器變小; 3、交流出線排開有導流孔,達到了均流的效果。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實施例中光伏逆變單元的俯視圖。附圖2為本實施例中光伏逆變單元的爆炸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施例中開關器件的俯視圖。附圖4為本實施例中層疊母線的俯視圖。附圖5為本實施例中交流出線排的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本實施例中三相光伏逆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上固定盒;2、直流電容;3、正極母線;4、第二絕緣板;5、負極母線;6、第一絕緣板;7、散熱片;8、下固定盒;9、開關器件;10、交流出線排;101、導流孔;11、風機; 12、驅動板。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I和2所示,一種光伏逆變單元,它包括電容單元和散熱單元。如附圖2所示,電容單元的主體結構由上固定盒I構成。上固定盒I的內部設置有多個直流電容2以及層疊母線。多個直流電容2豎直放置。下固定盒8的下部設置有層疊母線。如附圖4所示,層疊母線呈水平狀與多個直流電容2相電連。層疊母線為三層,由上至下層疊放置的第一層為正極母線3,第二層為第二絕緣板4,第三層為負極母線5。散熱單元的主體結構由下固定盒8構成。下固定盒8能夠與上固定盒I相可拆卸的連接。下固定盒8的內部設置有散熱片7,下固定盒8的頂部設置有交流出線排10、多個開關器件9、驅動板12。如附圖3所示,多個開關器件9分立相并聯設置,且每個開關器件9與直流電容2相對應。開關器件9與直流電容2均勻分布,該逆變單兀中的主要功率器件由多個小電流的開關器件9分立并聯而成,實現了中大功率逆變器的目的,尤其是,改變了原有的熱點集中,散熱困難的問題,現在多個小電流分立開關器件9并聯,使熱點分散,散熱均勻,同時使散熱器變小。如附圖5所示,交流出線排10上開設有導流孔101,能夠達到均流的效果。在散熱片7和開關器件9之間設置有第一絕緣板6。層疊母線正極遠離開關器件9,負極靠近開關器件9。正極在上,負極在下的布置原則,減低了層疊母線的電感系數,減小了阻抗,減低壓降,減少電壓尖峰對原件的損害。下固定盒8的底部還設置有風機11,此風機11能夠對該逆變單元進行進一步的散熱。風機11采用強迫風冷以實現該逆變單元的對流散熱。電容單元和散熱單元都采用模塊化組合,模塊化后,這兩個單元的體積明顯變小,便于生產作業和維護。如附圖6所示,三相光伏逆變裝置包括三個光伏逆變單元,每一個光伏逆變單元與三相電中的其中一路相連接。每個逆變單元為一個單相半橋,組成一個三相全橋,通過驅動模塊控制分立開關器件9,實現光伏陣列輸入的直流電轉變成并入電網的三相交流電。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光伏逆變單元采用模塊化設計,體積小,散熱均勻且效果好; 2、采用多個小電流的開關器件9分立并聯,使熱點分散,散熱均勻,同時使散熱器變小;3、交流出線排10開有導流孔101,達到了均流的效果。以上對本專利技術的特定實施例結合圖示進行了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內容不僅僅限定于以上實施例,在本專利技術的所屬
中,只要掌握通常知識,就可以在其技術要旨范圍內,進行多種多樣的變更?!嗬?.一種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電容單元和散熱單元,所述電容單元包括上固定盒、設置于上固定盒內部的多個直流電容、與多個直流電容相電連的層疊母線,所述散熱單元包括與所述上固定盒可拆卸地連接的下固定盒、設置于下固定盒內部的散熱片、多個分立且并聯的開關器件、與多個分立的開關器件相電連的驅動板、與所述驅動板相電連的交流出線排、設置在所述開關器件與所述散熱片之間的第一絕緣板,所述開關器件與所述直流電容相對應。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設置在下固定盒上的風機。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單元采用模塊化組合。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單元采用模塊化組合。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器件為多個小電流開 關。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單元相對其自身短軸方向中心對稱,所述散熱單元相對其自身短軸方向中心對稱。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出線排上開設有導流孔。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層疊母線包括與直流電容的正極相電連的正極母線、與直流電容的負極相電連的陰極母線以及設置在所述正極母線和所述陰極母線之間的第二絕緣板,所述正極母線、所述第二絕緣板與所述負極母線相層疊設置。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多個直流電容和多個開關器件均勻分布。10.一種三相光伏逆變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三個如權利要求I至9之一所述的光伏逆變單元,每一個光伏逆變單元與三相電中的其中一路相連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光伏逆變單元,它包括電容單元和散熱單元,所述電容單元包括上固定盒、設置于上固定盒內部的多個直流電容、與多個直流電容相電連的層疊母線,所述散熱單元包括與所述上固定盒可拆卸地連接的下固定盒、設置于下固定盒內部的散熱片、多個分立且并聯的開關器件、與多個分立的開關器件相電連的驅動板、與所述驅動板相電連的交流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伏逆變單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電容單元和散熱單元,所述電容單元包括上固定盒、設置于上固定盒內部的多個直流電容、與多個直流電容相電連的層疊母線,所述散熱單元包括與所述上固定盒可拆卸地連接的下固定盒、設置于下固定盒內部的散熱片、多個分立且并聯的開關器件、與多個分立的開關器件相電連的驅動板、與所述驅動板相電連的交流出線排、設置在所述開關器件與所述散熱片之間的第一絕緣板,所述開關器件與所述直流電容相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俊臣,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兆伏新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