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滌綸短纖維沸水收縮率在線檢測方法,選擇滌綸短纖維樣品,經預調濕和調濕工序達到吸濕平衡,選取吸濕平衡后樣品中的至少6束滌綸短纖維,在特定溫度下將其放入中性或弱堿性水介質中,按照特定升溫速率升溫直至沸騰,保持沸煮狀態30-40分鐘,使樣品充分收縮,再將樣品烘干并置于標準大氣壓下進行平衡,測量收縮后的樣品長度,與收縮前的長度進行比對處理,計算出滌綸短纖維的沸水收縮率。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的測試方法消除了滌綸短纖維生產過程中不同的添加劑類型與含量、不同的短纖維加工工藝等因素對短纖維沸水收縮性能的影響,所得測試結果重復性較好,評價符合纖維本身的特性,對生產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值得大力推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在線檢測方法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
技術介紹
沸水收縮率是滌綸短纖維的一項重要性能指標,現有的滌綸短纖維沸水收縮率檢測都是按照GB/T6505-2001《合成纖維長絲熱收縮率試驗方法》,或是按照國際化學纖維標準局頒布的BISFA標準,通過在規定的預加張力條件下測試樣品處理前后的長度來計算沸水收縮率。GB/T6505-2001和國際化學纖維標準局頒布的BISFA標準,都是通過將纖維樣品直接放置于100°c沸水沸煮處理25-35分鐘,測量處理前后樣品的長度變化,計算沸水收縮率。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我們發現,這兩種測試方法對于不同添加劑類型、含量或加工工藝·的滌綸短纖維,其測試結果與后道產品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沸水收縮性能并不完全一致,故而,現有的兩種測試方法難以準確表征滌綸短纖維的沸水收縮性能,易導致滌綸短纖維在后道使用中織物設計如風格、手感上的評判偏差,對后加工產品的使用構成較大的負面影響。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人針對現有沸水收縮率檢測方法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難以準確表征滌綸短纖維沸水收縮性能而造成評判偏差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解決方案是,其中,包括①選擇滌綸短纖維樣品,并對其進行預調濕和調濕工序而達到吸濕平衡;②選取至少6束吸濕平衡后的滌綸短纖維樣品,在預加張力條件下通過立式測量尺測量其長度,再將試樣對折后呈松弛狀態以紗布包裹放置于測試網袋中;③在特定溫度范圍內,將測試網袋放入中性或弱堿性水介質中,再按照特定升溫速率升溫直至沸騰,并保持沸煮狀態30-40分鐘,使樣品充分收縮,再將樣品烘干并進行平衡;④在預加張力下通過立式測量尺測量收縮后的樣品長度,并與收縮前的長度進行對比,以計算出滌綸短纖維的沸水收縮率。進一步,步驟①中的滌綸短纖維樣品是指松弛熱定型工序之后切斷工序之前的滌綸短纖維。進一步,步驟①中預調濕和調濕工序的預調濕溫度為35_50°C,濕度15-25%,時間1-2小時;調濕溫度18-20°C,濕度65-70%,時間2_6小時。進一步,步驟②中的至少6束滌綸短纖維樣品指的是經預調濕和調濕達到吸濕平衡樣品中前、后兩面的左、中、右部位至少各一束長度為60-90cm,纖度為50-250D的滌綸短纖維。進一步,步驟②中預加張力為O. lcm/dtex*纖度。進一步,步驟②中立式測量尺由底盤和垂直方向可自由滑動的測量尺組成,該立式測量尺上還附帶有水平方向的橫桿,橫桿上焊有至少6個夾持器,每一夾持器均可夾持一個樣品以實現測量。進一步,步驟③中特定溫度范圍是指30_75°C,特定升溫速率則是指1-10°C /min。進一步,步驟③中烘干是指在40-60°C、無外部張力條件下將樣品進行1-2小時處理。進一步,步驟③中平衡是將沸煮后的樣品放置于標準大氣壓力、20_22°C、相對濕度65-75 %條件下2-4小時完成的。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專利技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專利技術通過選取至少6束吸濕平衡后的滌綸短纖維樣品,來進行檢測,如此能大大增加檢測結果的真實性;更進一步,通過選取前、后兩面的左、中、右部位至少各一束,如此能更加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性。二、本專利技術在將測試網袋放置于特定溫度的介質中,然后再采用特定升溫速率的方式升溫而至沸騰,如此能更有效地確保檢檢測結果的真實性;更進一步,選擇30-75°C的溫度,并選擇1-10°C /min的升溫速率,能具有最低的偏差率。三、本專利技術有效地消除滌綸短纖維生產制造過程中,由于添加劑的類型及含量不同、纖維的加工工藝的不同等因素而引起的對纖維收縮性能的影響,克服了常規的紗布法檢測滌綸短纖維沸水收縮性能時產生的偏差,可以更好地測試滌綸短纖維的沸水收縮率。·四、本專利技術進一步通過選取松弛熱定型工序之后切斷工序之前的滌綸短纖維來進行試驗檢測,如此能最為接近成品纖維的沸水收縮率,具有良好的數據可說明性和意義,選取切斷工序之前的滌綸短纖維也避免了切斷后纖維纏結在一起難以準確測量沸水處理前后的長度變化,進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五、本專利技術進一步通過選擇纖度為50-250D的滌綸短纖維,從而達到最佳的檢測準確性,比如高于200D纖維過粗,在沸水中處理后纖維表層和里層由于受熱的不勻,纖維的里層由于被包裹在內部,內外層之間存在應力,影響檢測的準確性;而低于50D的情況下,由于纖維過細,在操作處理過程中容易受損而導致檢測準確性降低。六、本專利技術在表征滌綸短纖維的沸水收縮性能方面,還具有評價速度快、準確性高和指導性強等優點,另外由于本專利技術測試結果重復性較好,其評價符合纖維本身的特性,對生產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值得在生產應用中大力推廣。附圖說明圖I是兩種測試方法的測試結果對比圖,其中A方法一,對比例一,采用國家標準GB/T6505-2001的測試方法;B方法二,對比例二,采用BISFA標準的測試方法;C方法三,實施例一,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方法;D方法三,實施例二,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方法;E方法三,實施例三,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方法;F方法四,對比例三,除放于介質中的初始溫度和升溫速率外,與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方法相同。G方法四,對比例四,除放于介質中的初始溫度和升溫速率外,與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方法相同。H方法四,對比例五,除放于介質中的初始溫度和升溫速率外,與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方法相同。I方法四,對比例六,除放于介質中的初始溫度和升溫速率外,與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方法相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闡述。實施例一I、選取松弛熱定型工序之后切斷工序之前的滌綸短纖維樣品80cm,在標準大氣壓、40°C -45°C、濕度15% -20%,條件下進行2小時的預調濕,之后將預調濕后樣品置于標準大氣壓、18°C -20°C,濕度65% -70%條件下進行2小時調濕處理。2、從經過預調濕和調濕處理后達到吸濕平衡的樣品中選取前、后兩面的左、中、右部位各一束長度為60cm,纖度為50D的滌綸短纖維,使用預加張力為5cm的預張力夾夾持,通過立式量尺測量沸煮前的滌綸短纖維的長度LO并做好記號。3、將樣品對折至松弛狀態以紗布包裹放置于測試網袋中,當水溫為30°C時將裝有滌綸短纖維樣品的6個網袋浸入中性水中,以2V /min的速率將水溫升至100°C,保持沸騰狀態35分鐘,使滌綸短纖維受到充分熱收縮處理。4、取出網袋,將經沸水處理后的滌綸短纖維樣品從包裹的紗布中取出,吸干水分,在45-50°C、無外加張力條件下將樣品烘干I小時,再放置于標準大氣壓、18°C -20°C、相對濕度65% -70%條件下進行2小時平衡,在預加張力下測量原做標記處的滌綸短纖維沸水收縮后的長度Ls。5、根據公式S = {(LO-LS)/L0*100 % }計算6束滌綸短纖維的沸水收縮率,單次沸水收縮率分別為1. 32 %、I. 35%、I. 28 %、I. 30 %、I. 38 %、I. 34%,平均沸水收縮率為I. 328%。實施例二 I、選取松弛熱定型工序之后切斷工序之前的滌綸短纖維樣品80cm,在標準大氣壓、45°C -50°C、濕度15% -20%,條件下進行I小時的預調濕,之后將預調濕后樣品置于標準大氣壓、18°C -20°C,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滌綸短纖維沸水收縮率在線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①選擇滌綸短纖維樣品,并對其進行預調濕和調濕工序而達到吸濕平衡;②選取至少6束吸濕平衡后的滌綸短纖維樣品,在預加張力條件下通過立式測量尺測量其長度,再將試樣對折后呈松弛狀態以紗布包裹放置于測試網袋中;③在特定溫度范圍內,將測試網袋放入中性或弱堿性水介質中,再按照特定升溫速率升溫直至沸騰,并保持沸煮狀態30?40分鐘,使樣品充分收縮,再將樣品烘干并進行平衡;④在預加張力下通過立式測量尺測量收縮后的樣品長度,并與收縮前的長度進行對比,以計算出滌綸短纖維的沸水收縮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寶榮,吳端,田雨勝,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鑫華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