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污泥快速箱式生物干化的裝置及方法,屬于環境保護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箱式生物干化裝置,采用一個或多個鋼結構箱體作為污泥生物干化裝置,易采用機械設備進行搬運。其中,箱體中下部設有一個柵形隔板,隔板上墊有聚酯濾布,隔板上部為生物干化區,干化區內設有測溫探頭,隔板下部為布氣室,通過鼓風供氧系統對箱體定時鼓風。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污泥快速箱式生物干化方法,采用農業有機廢棄物作為生物干化調理劑,物料經摻混、攪拌,破碎、裝箱等步驟進行污泥箱式生物干化發酵。生物干化堆體溫度控制在45℃-70℃之間,生物干化時間為7-10天,即可實現生物干化產品含水率在40%以下。且生物干化產品可作為園林綠化用肥等,實現污泥和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污泥快速箱式生物干化的裝置,尤其是涉及ー種強制通風以及快速的箱式生物干化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據中國水網報道,截止至2011年底,我國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3100多座,設計處理生活污水I. 39億m3/d,年產生含水量80%的污泥2000余萬噸。而目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只有10%左右通過堆肥技術處理處置后回用到土地、大約20%采用填埋、少量采用焚燒和建材材料等,其余大部分隨意外運、簡單填埋或堆放。“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規模將達到2500萬噸/年(80%含水量),36個重點城市污泥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的選擇則堅持污泥土地利用為主,協同焚燒和建材利用、污泥填埋等處置方式為輔。焚燒投資和運行成本高,且易產生二次污染物。200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CJ/T249-2007)標準,要求污泥用于混合填埋時,污泥含水率必須低于60%才能進入填埋場。因此,填埋時,仍需要做進ー步干化處理。且填埋需大量的場地、運輸費用和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風險。而污泥生物干化是利用微生物有機物降解所產生的生物熱能,通過強制鼓風等過程調控手段促進水分蒸發,從而提高干化效率、縮短干化時間。與普通的堆肥エ藝相比,生物干化主要是強調快速去除物料中的水分,實現減容減量和穩定化要求,污泥生物干化法既可以解決有機廢棄物污染的問題,同時產品又可以進行土地利用,起到改良土壌的效果。污泥生物干化在污泥中添加適量城市和農村有機固體廢棄物作為調理劑,創造適宜好氧微生物生長的多孔、透氣環境條件,無需外部熱源,利用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熱量,輔以適當通氣,將污泥中水分蒸發、排除。污泥經生物干化后,達到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要求。且合理利用有機廢物資源,實現資源再生利用。具有節約能源、縮短干化時間、便于污泥后續處理利用等特點。中國專利文獻CN101857470(申請號201010183298. 6)公開了ー種污泥的快速堆肥化的方法,中國專利文獻CN101357816A (申請號200810013365. 2)公開了“微生物快速干化污泥エ藝方法及處理產物”、中國專利文CN101817699公開了 “污泥生物干化的系統和方法”,中國專利文獻CN101746941A(申請號200810239356. 5)公開了“ー種城市污水廠脫水污泥生物干化處理方法”,上述公開的方法中添加多種生物調理劑,且需要額外添加微生物菌劑,増加了對外源添加劑的依賴。且生物干化裝置體積龐大,不宣移動,不利于實現城市污泥的エ業化規模處理。后者需額外添加多種堿性破解劑、調理劑和接種劑等且需要借助外部熱源進行生物干化。目前的生物干化方法應用案例不多,且生物干化裝置體積龐大,以磚砌或水泥鑄成的槽式固定裝置,無法移動,臭味嚴重,且多數需添加微生物菌劑并借助外部熱源和翻拋或攪拌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解決現有污泥干化設備能耗高,生物干化裝置體積龐大,無法移動,物料密實、嚴重厭氧,臭味嚴重,且多數需添加微生物菌劑并借助外部熱源和翻拋或攪拌裝置的缺陷。提供ー種可移動、低能耗、物料蓬松、無需翻拋和額外添加生物菌劑、可實現エ業化生產的快速箱式生物干化裝置和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技術方案一一種污泥快速箱式生物干化的裝置,其包括至少ー鋼結構生物干化箱體(1),其中,箱體中下部設有一水平隔板(13),該水平隔板(13)將箱體內部分為位于上部分的生物干化區(3),以及位于下部分的布氣室(4),生物干化區(3)和布氣室(4)之間分布有氣流通道;所述生物干化區(3)內設有至少ー測溫探頭(6);所述布氣室(4)設有至少一與外界連通的通氣ロ(7),該通氣ロ(7)和鼓風機(9)的排氣管連接;以及,ー控制設備(8),其根據測溫探頭(6)的溫度來控制鼓風機(9)運行。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箱體的側面還設有保溫墊層(5 )。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箱體(I)長度為2. 0-8. 0m,寬度為I. 0-3. Om,高度為I.O-2. Om0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該通氣ロ(7)通過ー軟管(10)和鼓風機(9)的排氣管連接,所述軟管為內嵌不銹鋼鋼絲的軟管。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箱體頂部為敞ロ的或設有ー蓋板(11),所述蓋板上設有廢氣排出管(16)。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生物干化箱體的前側設置門(2)。箱體側面設有樣品取樣孔(12)。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水平隔板(13)為柵形隔板,該柵形隔板上設有一層濾布(14)。使得布氣室的氣流可以通到干化區,而干化區的物料又不會掉落到布氣室中。技術方案ニ一種污泥快速箱式生物干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混合物料將脫水污泥和調理劑混合,使混合料的含水率在60%_65%之間;2)攪拌物料將混合料攪拌,使顆粒直徑小于20mm ;3)箱式生物干化經攪拌均勻后的物料再輸送至前述的污泥快速生物干化裝置中進行干化,堆體高度控制在I. Om-1. 5m之間。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調理劑為農業有機廢棄物。所述的農業有機廢棄物包括食用菌培養基下腳料、煙葉渣、玉米芯、農作物秸桿等中的一種或是其混合物。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步驟I)污泥和調理劑混合后,生物干化堆體中的碳氮比控制在25:1-35:1之間。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控制生物干化堆體溫度在45°C -70°C之間,生物干化時間為7-10天。4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污泥快速生物干化裝置的鼓風機的工作模式為間歇曝氣的工作模式。即先鼓風曝氣一段時間后停止曝氣,間隔一段時間后重新開始鼓風曝氣。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完成堆體的裝填后,對堆體進行間歇通風,通風風量為10-50m3/min,通風間_為生物干化時間為1_2天時,通風Imin停止20min,生物干化時間為2-4天時,通風2min停止30min,生物干化時間為4_7天時,通風Imin停止30min。本專利技術生物干化裝置采用鋼結構長方形的箱體,體積適中,通風ロ采用活動接頭,箱體四周采用泡沫或海綿材料進行保溫,無需翻拋、攪拌和額外添加微生物菌劑,采用時間-溫度反饋控制系統,盡量避免進行厭氧發酵反應,從而保證物料能充分和快速地進行生物干化,生物干化時間短,為ー種全新的、高效的、可移動及產品化的處理設備。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本專利技術生物干化裝置采用鋼結構長方形的箱體,體積適中,具有質地輕、耐腐蝕、抗老化、每個箱體可以互相疊加,任意移動,充分利用場地的立體空間。2、通風ロ采用活動接頭來連接箱體、氣管和鼓風機,搬運箱體時就不會影響氣管和氣路,全套設備可分置在集裝箱內隨時移動,便于エ業化生產和運輸。3、采用泡沫或海綿材料對箱體進行保溫,保證四周溫度不容易散發,有利于堆體生物干化。并防止靠近箱壁的發酵污泥因與箱體中部的發酵污泥的溫度差異過大導致污泥沉降差異進而產生裂縫,易終造成發酵干化過程中布氣室內的風壓過小,導致發酵干化的產品質量不均勻。4、采用廢棄的蘑菇土作等農業有機廢棄物為污泥生物干化的調理劑,調整污泥含水率,有利于改善生物干化堆體的好氧生物降解條件,有效控制厭氧區域的出現,無需進行堆體翻拋,無需收集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泥快速生物干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鋼結構生物干化箱體(1),其中,箱體中下部設有一水平隔板(13),該水平隔板(13)將箱體內部分為位于上部分的生物干化區(3),以及位于下部分的布氣室(4),生物干化區(3)和布氣室(4)之間分布有氣流通道;所述生物干化區(3)內設有至少一測溫探頭(6);所述布氣室(4)設有至少一與外界連通的通氣口(7),該通氣口(7)和鼓風機(9)的排氣管連接;以及,一控制設備(8),其根據測溫探頭(6)的溫度來控制鼓風機(9)運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美齡,謝小明,戴蘭華,黃珍藝,陳向強,張榮海,吳偉,余淑蓉,謝小青,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水務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