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改進型箕斗定重裝載設備,屬于稱重技術領域,定量斗的卸料口處安裝有扇形閘門,定量斗底部安裝有稱重傳感器,扇形閘門油缸焊接在定量斗側壁上,扇形閘門與扇形閘門油缸連接,緩沖倉內部安裝有煤位計,緩沖倉的卸料口位于倉底部,卸料口處安裝有平板閘門,平板閘門與平板閘門油缸連接,緩沖倉位于定量斗的正上方,定量斗兩側壁下方分別安裝有一個砝碼舉升油缸,平板閘門油缸的油路、砝碼舉升油缸的油路和扇形閘門油缸的油路均與液壓泵站連接,煤位計、稱重傳感器、帶式輸送機和液壓泵站與提升控制室內的控制器電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裝煤精度準確,可靠性強,可以避免頻繁更換稱重傳感器,能夠降低定重裝載設備的維護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改進型箕斗定重裝載設備,屬于稱重
技術介紹
箕斗裝載設備是從井下煤倉向箕斗裝載原煤的中間貯裝和計量裝置。建國初期,我國廣泛采用壓板式的溜煤嘴作為裝載設備。這種裝載設備的撒煤量大,裝煤時沖擊力大,不能實現定量裝載,嚴重影響煤礦生產安全。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煤礦所采用的立井箕斗裝載設備大多數為定量斗倉式,這是一種預先計量的裝載方式,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撒煤量,而且便于實現自動化提升。但是這種裝載方式屬于定容裝載,其以煤量的高度來反映煤的質量,受煤的密度、含水量等因素影響大,測量結果準確度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我國新建礦井在定量裝載設備上安裝稱重元件,即在定量斗底部安裝稱重傳感器,對定量斗的重量進行實時監測,實現箕斗的定重裝載。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定量斗式箕斗定重裝載設備仍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定量斗裝·煤過程中,煤流對定量斗有一定的沖擊作用,由于長期頻繁的沖擊,減少了定量斗的使用壽命;沖擊形成的瞬時力也會傳給稱重傳感器,在稱重信號中引入無規律的干擾信號,嚴重影響稱重系統的精度;二是采用帶式輸送機對定量斗裝煤時,如果在傳感器實際測量值達到核定值時再關停輸送機,則輸送機停機過程中仍然會有煤裝入定量斗,造成稱重不準確,為此在實際應用中是在實測值將要達到核定值時提前關掉輸送機,從而使實際裝載量接近核定值,該提前量是在現場通過多次試驗得到的,但是由于輸送機運行的不穩定性和皮帶上煤的不均勻性等因素影響,實際裝載精度不高;三是稱重傳感器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零點漂移,尤其在井下惡劣的使用環境中,稱重傳感器使用一段時間后,稱重誤差偏大,不能滿足定重裝載的需要,實際使用中需每半年更換一次稱重傳感器,經濟性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改進型箕斗定重裝載設備,裝煤精度準確,可靠性強,避免頻繁更換稱重傳感器,降低定重裝載設備的維護成本。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型箕斗定重裝載設備,包括定量斗、稱重傳感器、扇形閘門油缸和扇形閘門,定量斗的卸料口處安裝有扇形閘門,定量斗底部安裝有稱重傳感器,扇形閘門油缸焊接在定量斗側壁上,扇形閘門與扇形閘門油缸連接,還包括緩沖倉,緩沖倉內部安裝有煤位計,緩沖倉為倒錐結構,緩沖倉的卸料口位于倉底部,卸料口處安裝有平板閘門,平板閘門與平板閘門油缸連接,緩沖倉位于定量斗的正上方,定量斗兩側壁下方分別安裝有一個砝碼舉升油缸,平板閘門油缸的油路、砝碼舉升油缸的油路和扇形閘門油缸的油路均與液壓泵站連接,煤位計、稱重傳感器、帶式輸送機和液壓泵站與提升控制室內的控制器電連接。進一步,還包括標準砝碼,每個砝碼舉升油缸的正下方分別連接有一組標準砝碼。進一步,平板閘門為雙翼對開式。進一步,標準破碼的重量為定量斗核定荷載的5%_15%。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帶式輸送機的卸煤首先裝入緩沖倉,對定量斗進行裝煤時,緩沖倉下平板閘門打開,緩沖倉中的煤靠自重落入定量斗,與利用帶式輸送機直接進行裝煤相比,沖擊大幅度減小,定量斗使用壽命增長;沖擊形成的瞬時力也大幅度減弱,對稱重傳感器的干擾較小,不會對稱重系統的精度造成較大的影響;安裝緩沖倉后,當稱重傳感器的實際測量值達到定量斗的核定值時,同時關停緩沖倉下平板閘門和帶式輸送機,帶式輸送機停機過程中多余的卸煤被儲存在緩沖倉中,不會對定量斗的裝載量造成影響,實際裝載精度較高;稱重傳感器使用一段時間后,為防止零漂的出現,使用校準裝置對稱重傳感器進行校準,即利用砝碼舉升油缸提起位于定量斗兩側的標準砝碼,校驗稱重傳感器的測量精度,從而消除零漂,避免頻繁更換稱重傳感器,降低定重裝載設備的維護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向局部視圖。圖中I、帶式輸送機,2、緩沖倉,3、煤位計,4、平板閘門油缸,5、平板閘門,6、定量斗,7、液壓泵站,8、$去碼舉升油缸,9、稱重傳感器,10、標準破碼,11、扇形閘門油缸,12、扇形閘門,13、箕斗。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定量斗6、稱重傳感器9、扇形閘門油缸11和扇形閘門12,扇形閘門12安裝在定量斗6的卸料口處,稱重傳感器9安裝在定量斗6底部,扇形閘門油缸11焊接在定量斗6側壁上,扇形閘門12與扇形閘門油缸11連接。還包括緩沖倉2和標準砝碼10,緩沖倉2內部安裝有煤位計3,緩沖倉2安裝在帶式輸送機I的溜槽下,緩沖倉2為倒錐結構,緩沖倉2的卸料口位于倉底部,卸料口處安裝有平板閘門5,平板閘門5與平板閘門油缸4連接,緩沖倉2位于定量斗6的正上方,定量斗6兩側壁下方分別安裝有一個砝碼舉升油缸8,每個砝碼舉升油缸8的正下方分別擺放有一組標準砝碼10,平板閘門油缸4的油路、砝碼舉升油缸8的油路和扇形閘門油缸11的油路均與液壓泵站7連接,煤位計3、稱重傳感器9、帶式輸送機I和液壓泵站7與提升控制室內的控制器電連接。本專利技術安裝在主井井底煤倉下的硐室中,未使用時,平板閘門5與扇形閘門12均處于關閉狀態,標準砝碼10擺放在硐室平臺上,與砝碼舉升油缸8不連接。第一次使用時,啟動帶式輸送機I,井底煤倉中的煤通過帶式輸送機I裝運到緩沖倉2中,煤位計3監測緩沖倉2中裝煤量,當煤位到達X點(緩沖倉煤位上限)時,關停帶式輸送機1,停止向緩沖倉2中裝煤;打開緩沖倉2下的平板閘門5,向定量斗6中裝煤,安裝于定量斗6底部的稱重傳感器9監測定量斗6中的裝煤量,當稱重傳感器9的測量值達到核定值時,控制器輸出停止裝煤信號到液壓泵站7,平板閘門油缸4動作關閉平板閘門5,截止煤流。在緩沖倉2向定量斗6裝煤過程中,如果緩沖倉2中的煤位低于Y點(緩沖倉煤位下限)時,控制器自動啟動帶式輸送機I向緩沖倉2中裝煤,直到煤位到達X點后,帶式輸送機I自動停機。正常使用中,箕斗13下降到裝載位置后,控制器輸出信號到液壓泵站7,控制扇形閘門油缸11動作,打開扇形閘門12,向箕斗13中裝煤;定量斗6卸空后,液壓泵站7再次控制扇形閘門油缸11動作,關閉扇形閘門12 ;扇形閘門12關閉后,控制器輸出提升信號到箕斗提升系統,開始提升箕斗13,同時液壓泵站7控制平板閘門油缸4動作,打開平板閘門5,開始向定量斗6中裝煤,當稱重傳感器9的測量值達到核定值時,液壓泵站7控制平板閘門油缸4動作,關閉平板閘門5,停止裝煤,等待箕斗13再次到位。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一般為半年),需要對稱重傳感器9進行校準,校準時,液壓泵站7控制砝碼舉升油缸8動作,提起擺放在硐室平臺上的兩組標準砝碼10,完成校準后,砝碼舉升油缸8再次動作將標準砝碼10放回平臺上。為了方便煤從緩沖倉2中裝入定量斗6中,平板閘門5為雙翼對開式。 為了提高稱重傳感器9的校準精度,標準砝碼10的重量為定量斗6核定荷載的5%-15%。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型箕斗定重裝載設備,包括定量斗(6)、稱重傳感器(9)、扇形閘門油缸(11)和扇形閘門(12),定量斗(6)的卸料口處安裝有扇形閘門(12),定量斗(6)底部安裝有稱重傳感器(9),扇形閘門油缸(11)焊接在定量斗(6)側壁上,扇形閘門(12)與扇形閘門油缸(11)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緩沖倉(2),緩沖倉(2)內部安裝有煤位計(3),緩沖倉(2 )為倒錐結構,緩沖倉(2 )的卸料口位于倉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型箕斗定重裝載設備,包括定量斗(6)、稱重傳感器(9)、扇形閘門油缸(11)和扇形閘門(12),定量斗(6)的卸料口處安裝有扇形閘門(12),定量斗(6)底部安裝有稱重傳感器(9),扇形閘門油缸(11)焊接在定量斗(6)側壁上,扇形閘門(12)與扇形閘門油缸(11)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緩沖倉(2),緩沖倉(2)內部安裝有煤位計(3),緩沖倉(2)為倒錐結構,緩沖倉(2)的卸料口位于倉底部,卸料口處安裝有平板閘門(5),平板閘門(5)與平板閘門油缸(4)連接,緩沖倉(2)位于定量斗(6)的正上方,定量斗(6)兩側壁下方分別安裝有一個砝碼舉升油缸(8),平板閘門油缸(4)的油路、砝碼舉升油缸(8)的油路和扇形閘門油缸(11)的油路均與液壓泵站(7)連接,煤位計(3)、稱重傳感器(9)、帶式輸送機(1)和液壓泵站(7)與提升控制室內的控制器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敏,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五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