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公開了一種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包括閥體、進料管、擋板、驅動裝置和出料口,進料管設置在閥體中,并具有進料口和下料口,該下料口具有與水平方向呈銳角的端面,氣固混合物料能夠從進料口進入并在重力作用下到達下料口;擋板設置在閥體的內部并具有閉合位和開放位,在擋板處于閉合位時,擋板的上表面能夠與下料口的端面緊閉貼合,以閉合所述下料口;在擋板處于開放位時,擋板的下表面能夠與下料口的端面之間形成預定空隙,預定空隙能夠在確保氣固混合物料中的固態物料從下料口下落的同時在進料管的內部堆積預定高度的固態物料。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能夠在保證生產連續性的同時實現氣體、固體物料的有效分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物料輸送裝置,更具體地講,涉及一種適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和固體物料的輸送裝置。
技術介紹
工業生產中,無論是氣力輸送(又稱氣流輸送)、氣固流態化反應、旋風預熱等裝置均涉及氣、固兩相接觸反應和氣固相分離。在現有生產過程中,一般采用料倉與普通閥門配合間歇排料的方式進行控制,嚴重影響了物料的連續性,同時對設備耐溫要求高。當物料需要實現連續穩定排出或進入系統且在高溫條件下要求氣體很好密封時,這就對配套設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用專業設備實現。生產中,為滿足以上要求,一般使用多套設備、復雜結構、高檔材料實現,成本較高,而且占用較大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保證生產連續性的同時實現氣體、固體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所述調節閥包括閥體、進料管、擋板、驅動裝置和出料口,其中,所述進料管設置在閥體中,并具有進料口和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具有與水平方向呈銳角的端面,氣固混合物料能夠從進料口進入并在重力作用下到達下料口 ;所述擋板設置在閥體的內部并具有閉合位和開放位;所述驅動裝置與擋板連接,并能夠控制擋板處于所述閉合位或者所述開放位,在擋板處于所述閉合位的情況下,擋板的上表面能夠與所述下料口的端面緊閉貼合,以閉合所述下料口 ;在擋板處于所述開放位的情況下,擋板的下表面能夠與所述下料口的端面之間形成預定空隙,所述預定空隙能夠在確保氣固混合物料中的固態物料從下料口下落的同時在所述進料管的內部堆積預定高度的固態物料;所述出料口設置在閥體的下部并位于擋板的下方。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下料口的端面與水平方向呈45° 60°。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擋板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或橢圓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連接軸和驅動單元,所述連接軸的一端與所述擋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單元連接,所述驅動單元為重錘或變頻電機。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變頻電機包括設置在變頻電機上的傳動桿和設置在所述傳動桿一端的第一輪片,在連接軸的所述另一端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輪片配合的第二輪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連接軸與所述閥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單元。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閥體的內壁面上設置有耐火材料層。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在所述閥體上設置有與閥體內部連通的檢修手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設備投資低;實現了氣固混合物料分離,并且固體物料能夠連續穩定地運行;既可以適用于高溫氣固混合物料或固體物料,也可適用于常溫氣固混合物料或固體物料;具有較好地密封性能。附圖說明圖I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示意圖。I O-閥體、11 -進料管、11 a-進料口、I Ib-下料口、12-擋板、13-出料口、14-耐火材 料層、15-檢修手孔、21-連接軸、21a-第二輪片、22-驅動單元、22a_重錘、22b_變頻電機。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和示例性實施例詳細地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圖I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的示意圖。如圖I所示,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包括閥體10、進料管11、擋板12、出料口 13和驅動裝置,其中,所述進料管11設置在閥體10中,并具有進料口 I Ia和下料口 11b,該下料口 Ilb具有與水平方向呈銳角的端面,氣固混合物料能夠從進料口 Ila進入并在重力作用下到達下料口 Ilb ;擋板12設置在閥體10的內部并具有閉合位和開放位;驅動裝置與擋板12連接,并能夠控制擋板12處于所述閉合位或者所述開放位,在擋板12處于閉合位的情況下,擋板12的上表面能夠與下料口 Ilb的端面緊閉貼合,以閉合該下料口Ilb ;在擋板12處于所述開放位的情況下,擋板12的下表面能夠與所述下料口 Ilb的端面之間形成預定空隙,所述預定空隙能夠在確保氣固混合物料中的固態物料從下料口 Ilb下落的同時在進料管11的內部堆積預定高度的固態物料以截留氣體,即封堵住氣體不讓氣體通過,實現氣固混合物料分離;出料口 13設置在閥體10的下部并位于擋板12的下方。其中,閥體10為鋼結構;下料口 Ilb具有與水平方向呈銳角的端面,當擋板12位于閉合位時,擋板12的上表面與該下料口 Ilb的端面緊密貼合以閉合下料口 11b,具有一定傾斜度的端面可以使閉合效果更好,即有利于更好的密封,防止漏氣,同時,當擋板12位于開放位時,固體物料能夠沿著擋板12的上表面快速下滑,并且流下的固體物料能夠匯集并及時通過出料口 13進入下一生產環節。經試驗發現,下料口的端面與垂直方向呈45° 60°為最佳。擋板12可以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橢圓形等常用的形狀,只要當擋板12位于閉合位時能夠封堵住進料管的下料口 11b,起到閉合密封作用即可。為了使閉合效果、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效果更好,以及防止閥體上部和下部之間氣流串通,同時兼顧節約原材料、保證擋板的靈活性等因素,可以將擋板12制得比進料管11的所述端面略大,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擋板12的自由邊至進料管11的所述端面的外圓周距離為2 3mm ο驅動裝置可以包括連接軸21和驅動單元22,該連接軸21的一端與擋板12固定連接(例如可以為焊接、銷鍵連接或螺栓連接),連接軸的另一端與驅動單元22連接,驅動單元22可以為手動調節的重錘22a或可實現自動調節的變頻電機22b。當采用變頻電機時,可以在變頻電機22b的傳動桿的一端上設置第一輪片,在連接軸21的所述另一端上設置有與之配合的第二輪片21a。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氣固混合物料調節閥可以采用自動或手動的驅動單元22調整擋板12的開閉頻率以及開閉程度,以控制固體物料通過擋板12的速度或通過量。當采用重錘時,通過杠桿原理當物料重量超過重錘時,擋板12打開以使固體物料通過,當物料重量低于重錘時,擋板12關閉,所以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氣固混合物料調節閥充分利用物料的重力帶動擋板12的轉動,節約了能源,同時使用物料封堵,實現氣固分離;當采用變頻電機帶動連接軸21實現擋板12的開閉時,可以通過調整變頻電機頻率來調整閥體10單位時間內的開關次數從而調整固體物料通過擋板12速度或通過量。另夕卜,重錘和變頻電機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氣固混合物料調節閥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氣固混合物輸送過程中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在確保定量控制情況下滿足了靈活調節的要求。為了防止連接軸21與閥體10之間出現漏氣漏料,可以設置密封單元以保證整個調節閥的密封性,其中,密封單元可以為密封圈、封堵物等可以實現密封作用的常用密封結構。進一步地,可以在閥體的內壁面上設置耐火材料層14,耐火材料層14可以采用適合高溫氣體和物料的耐磨耐火材料,以使該調節閥適用于高溫氣固混合物料。此外,為了方便觀察調節閥內部運行狀況,進行及時的檢修,可以在閥體10上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氣固混合物料分離的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閥包括閥體、進料管、擋板、驅動裝置和出料口,其中,所述進料管設置在閥體中,并具有進料口和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具有與水平方向呈銳角的端面,氣固混合物料能夠從進料口進入并在重力作用下到達下料口;所述擋板設置在閥體的內部并具有閉合位和開放位;所述驅動裝置與擋板連接,并能夠控制擋板處于所述閉合位或者所述開放位,在擋板處于所述閉合位的情況下,擋板的上表面能夠與所述下料口的端面緊閉貼合,以閉合所述下料口;在擋板處于所述開放位的情況下,擋板的下表面能夠與所述下料口的端面之間形成預定空隙,所述預定空隙能夠在確保氣固混合物料中的固態物料從下料口下落的同時在所述進料管的內部堆積預定高度的固態物料;所述出料口設置在閥體的下部并位于擋板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恩東,程曉哲,稅必剛,張興勇,張寶衛,
申請(專利權)人: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