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是利用一個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機床的短導軌的注膠面配對使用,并在注膠面與已磨削好的導軌面之間形成的間隙,再向該間隙內注入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在所注入的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凝固后即可形成與該機床的對應長導軌滑動配合的機床短導軌的具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耦合導軌面。本發明專利技術所揭示的工藝能夠將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精度復制到該耦合導軌面上,并且其所形成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與該機床的短導軌的注膠面能夠完全接觸,也不需要再進行配研鏟刮工藝,減小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
技術介紹
目前各機床制造廠家普遍采用的機床耦合導軌面貼塑工藝是利用粘接劑將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貼附于機床短導軌的貼膠面上。這一工藝的操作過程為首先,將加工好的機床的短導軌(動導軌或上導軌)上用于貼附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貼膠面用清洗劑清洗干凈;然后,在上述的這些已清洗干凈的貼膠面上涂一層粘結膠;之后,將按照一定尺寸大小裁剪好的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通過粘結膠貼附于機床短導軌(動導軌或上導軌)的貼膠面上形成耦合導軌面;然后,再用鋼板壓在貼附于機床短導軌(動導軌或上導軌)的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上面,并對鋼板施加一定的壓力保持24小時;在經過24小時粘結膠干后拆除壓緊鋼板;最后,將貼附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機床短導軌(動導軌或上導軌)的耦合 導軌面與對應加工好的機床的長導軌(靜導軌或下導軌)的導軌面反復配磨刮研,直至機床短導軌(動導軌或上導軌)的耦合導軌面與對應的長導軌(靜導軌或下導軌)的導軌面達到相互滑動配合的技術要求。上述現有的這種利用粘結膠貼附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來形成與機床的長導軌的導軌面滑動配合的機床短導軌的耦合導軌面的工藝所需的時間較長,效率較低,而且整個工藝過程十分復雜繁瑣,工人勞動強度很大,工作環境也較差。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機床耦合導軌面貼塑工藝在方法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又沒有適切的方法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有鑒于上述現有的機床耦合導軌面貼塑工藝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使其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機床耦合導軌面貼塑工藝,而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專利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機床耦合導軌面貼塑工藝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通過注膠的方法,在與數控機床的一短導軌的一第二零件的注膠面配對的一第一零件的一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該注膠面之間所形成的間隙內注入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而將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精度直接復制到該數控機床短導軌的耦合導軌面上形成具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耦合導軌面,并且其所形成的短導軌的耦合導軌面可以直接與數控機床對應的長導軌的磨削好的導軌面滑動配合,而不需要再進行配研鏟刮工藝,減小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減輕了勞動強度,非常適于實用。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包括以下步驟使一具有一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該數控機床的一短導軌的一第二零件的注膠面之間形成一間隙;向該間隙內注入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以及經過24小時,該間隙內的該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凝固在該短導軌的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上,形成一具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耦合導軌面,其中該短導軌是通過該耦合導軌面與該數控機床的一長導軌的導軌面滑動配合。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所述的使一具有一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該數控機床的一短導軌的一第二零件的注膠面之間形成一間隙的步驟包括向該數控機床的該短導軌的該第二零件內旋入調節螺釘,并使所述調節螺釘穿透該第二零件,其中所述調節螺釘的螺釘尖是伸出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并高于該注膠面一定距離;將該第一零件裝配于該第二零件,并使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對應;及通過調整所述調節螺釘,使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之間形成該間隙。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在所述的將該第一零件裝配于該第二零件,并使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對應的步驟前還包括使用脫模劑處理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所述的使用脫模劑處理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步驟包括在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上均勻的噴灑脫模劑;及在噴灑脫模劑后,用干凈的布將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上的脫模劑涂抹均勻。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在所述的使用脫模劑處理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步驟前還包括用清洗劑清洗該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在所述的使一具有一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第一零件的該導軌面與該數控機床的一短導軌的一第二零件的注膠面之間形成一間隙的步驟前還包括用清洗劑清洗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在所述的向該間隙內注入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的步驟前還包括采用鑲條與壓板固定該第一零件與該第二零件;其中,所述鑲條用于限制該第一零件相對于該第二零件的橫向位移;所述壓板用于限制該第一零件相對于該第二零件的縱向位移。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在所述的采用鑲條與壓板固定該第一零件與該第二零件的步驟后還包括用密封條密封該第一零件與該第二零件之間形成的該間隙的前后兩端。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在所述的該間隙內的該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凝固在該短導軌的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上,形成一具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耦合導軌面的步驟后還包括拆除所述壓板、所述鑲條、該第一零件及所述調節螺釘。前述的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中所述的間隙為I. 5—2mm。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利用一個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機床的短導軌的注膠面配對使用,并且在該注膠面與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之間形成間隙,然后向該間隙內注入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在所注入的該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凝固后形成與該機床的長導軌滑動配合的該機床的短導軌的具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耦合導軌面。本專利技術所述工藝是通過將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精度復制到機床短導軌的耦合導軌面上形成具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耦合導軌面。其所形成的短導軌的耦合導軌面可以直接與數控機床對應的長導軌的磨削好的導軌面滑動配合,而不需要再進行配研鏟刮工藝。并且該工藝所形成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與機床的短導軌在理論上能夠達到100%的接觸。因此本專利技術能夠解決現有數控機床耦合導軌面貼塑后需要再進行配研鏟刮工藝所造成的工作量較大且效率低、及工作環境較差的問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數控機床導軌注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數控機床導軌注膠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使一具有一已磨削好的導軌面的第一零件的該已磨削好的導軌面與該數控機床的一短導軌的一第二零件的注膠面之間形成一間隙;向該間隙內注入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以及經過24小時,該間隙內的該聚四氟乙烯液體導軌材料凝固在該短導軌的該第二零件的該注膠面上,形成一具有聚四氟乙烯導軌軟帶的耦合導軌面,其中該短導軌是通過該耦合導軌面與該數控機床的一長導軌的導軌面滑動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秀明,黃九根,
申請(專利權)人:兆山集團襄樊機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