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包括四桿油缸和底座,四桿油缸安裝在底座上,其特征是:四桿油缸的頭端安裝搖頭板和反靠盤,搖頭板上安裝導向板,導向板上安裝導向桿,導向桿安裝在導向桿座上;四桿油缸通過疊加式節流閥和疊加式減壓閥連接電磁換向閥Ⅲ,電磁換向閥Ⅲ連接電磁換向閥Ⅰ和單向閥,單向閥連接吸油濾清器,吸油濾清器連接油箱,用于旋壓裝置,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克服了以前實現該功能時成本高、操作復雜等缺點,通過普通電磁換向閥、外置位移接近開關的液壓缸和普通兩軸數控系統,很好地實現了該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電液一體化技術,運用于金屬薄料的旋壓工藝中,為普旋工藝的一項關鍵技術,是數控旋壓機床必備的關鍵附件,尤其涉及一種旋壓機床反靠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外旋壓機反靠裝置普遍采用伺服閥控制,且采用高檔數控系統或者專用數控系統控制,成本很高,且液壓缸(反靠輪)的位移控制一般靠外部接近開關,手動控制行程,對于經常跟換旋壓模具的客戶使用起來極為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克服了以前實現該功能時成本高、操作復雜等缺點,通過普通電磁換向閥、外置位移接近開關的液壓缸和普通兩軸數控系統,很好地實現了該功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包括四桿油缸和底座,四桿油缸安裝在底座上,其特征是四桿油缸的頭端安裝搖頭板和反靠盤,搖頭板上安裝導向板,導向板上安裝導向桿,導向桿安裝在導向桿座上;四桿油缸通過疊加式節流閥和疊加式減壓閥連接電磁換向閥III,電磁換向閥III連接電磁換向閥I和單向閥,單向閥連接吸油濾清器,吸油濾清器連接油箱。根據所述的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桿油缸上安裝有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為內置,位移傳感器連接控制系統。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效果在于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克服了以前實現該功能時成本高、操作復雜等缺點,通過普通電磁換向閥、外置位移接近開關的液壓缸和普通兩軸數控系統,很好地實現了該功能。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的主視圖。圖2為圖I的仰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液壓原理圖。附圖中1、液位液溫計;2、油箱;3、空氣濾清器;4、吸油濾清器;5、變量葉片泵;6、油泵專用電機;7、壓力繼電器;8、冷卻器;9、壓力表I ;10、單向閥;11、蓄能器;12、疊加式加壓閥;13、壓力表II ;14、電磁換向閥I ;15、電磁換向閥II ;16、液控單向閥;17、電磁換向閥III ;18、疊加式節流閥;19、疊加式減壓閥;20、四桿油缸;21、內六角螺釘I ; 24、油缸座板;25、螺栓;28、T型螺母;29、Τ型槽條;30、導向桿;31、限位圈;32、底座;33、內六角螺釘II ;34、直線軸承;35、導向桿座;36、內六角螺釘III ;37、軸用擋圈I ;38、聯接螺母;39、內六角螺釘IV ;40、軸用擋圈II ;41、緊定螺釘;42、導向板;43、螺栓;44、搖頭板;45、反靠盤軸承座;46、圓錐滾珠軸承;47、反靠盤;48、反靠軸;49、內六角螺釘V ;50、圓螺母。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本專利技術如圖1、3所示,一種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包括四桿油缸20和底座32,四桿油缸20安裝在底座32上,其特征是四桿油缸20的頭端安裝搖頭板44和反靠盤47,搖頭板44上安裝導向板42,導向板42上安裝導向桿30,導向桿30安裝在導向桿座35上;四桿油缸20通過疊加式節流閥18和疊加式減壓閥19連接電磁換向閥III 17,電磁換向閥III 17連接電磁換向閥I 14和單向閥10,單向閥10連接吸油濾清器4,吸油濾清器4連接油箱2。根據所述的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桿油缸20上安裝有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為內置,位移傳感器連接控制系統。本專利技術的使用和工作原理如圖1、2、3所示本專利技術采用機電液一體化技術,數控化控制,其功能是用在數控旋壓機床上,防止薄料旋壓時外緣起皺,減少旋壓道次,提高旋壓效率。如圖3所示,液壓回路由變量葉片泵5、壓力繼電器7、蓄能器11、電磁換向閥III17、 疊加式減壓閥19、疊加式節流閥18以及四桿油缸20和接近開關等部分組成。當電磁換向 閥III 17如圖3左邊接通時,油缸伸出,停留位置為接近開關位置設定的位置;中位時,處于工作狀態,調整疊加式減壓閥19到設定的壓力,使反靠盤47能在任意位置停留,當旋壓滾輪接觸毛坯及反靠盤47時,反靠盤47可以隨旋壓滾輪沿軸向隨動,反靠盤47自身可以被動旋轉。旋壓滾輪離開毛坯后,反靠盤47能按要求停留在當前位置,等待下一次旋壓滾輪的推動,具體道次根據旋壓工藝的設定;當反靠盤47完成旋壓要求后,電磁換向閥與右邊接通時,可以快速退回原位。以上動作均納入數控控制。如圖1、2所示這個機械機構由四桿油缸20、油缸座板24、T型螺母28、T型槽條29、導向桿30、限位圈31、底座32、直線軸承34、導向桿座35、導向板42、搖頭板44、反靠盤軸承座45、反靠盤47等部件組成。可以根據旋壓工件的實際大小進行手動調整反靠盤47位置。松動T型螺母28使油缸座板24、四桿油缸20等整體沿T型槽條29移動,從而帶動反靠盤47沿主軸徑向尺寸調整;可以調整搖頭板44的角度,帶動反靠盤47角度的調整;反靠盤47軸向位置的控制,由導向桿30上固定的限位圈31與固定在反靠裝置的底座32上的接近開關感應控制。該機械結構獨立固定在床身上,位置在主軸箱后,形式靈活,結構簡單,整體剛性好。機床配置液壓泵站系統,驅動尾頂油缸、頂出油缸部件和反靠裝置等運動副。均納入電氣-數控系統管理。本次申請保護的為反靠裝置圖3的最右部分,該部分通過數控系統控制有三個工作狀態,反靠選擇(使用或不用)、反靠進和反靠退、反靠狀態(自動狀態指示燈),按照附圖I在機床控制面板上設置選擇開關,進行電氣一數控控制。(A)反靠裝置功能選擇“使用”與“不用”的選擇。用兩位旋鈕開關選擇(保持型信號)該裝置與主軸相對獨立,無互鎖關系。(B)反靠裝置的推進M代碼指令可以設置為M14;反靠裝置的退回M代碼指令為M15. (C)反靠裝置運行方向的選擇。保持型信號、反靠裝置運行方向選擇“進”;反靠裝置運行方向選擇“退”。在程序運行時,該旋鈕無效,反靠裝置運行方向“進”或“退”由M代碼控制。(D)反靠裝置功能旋鈕選擇“不用”時,系統無輸出,電磁閥無信號。此時即使在自動狀態執行M代碼或者在手動狀態按手動按鈕或點動按鈕,反靠裝置均不動作,主軸可正常旋轉。(E)反靠裝置功能旋鈕選擇“用”時,系統可根據要求輸出反靠裝置動作信號。當按住“反靠進”按鈕(即點動非保持型信號)輸出信號,“反靠進”電磁閥得電,反靠裝置向前推進,松手即輸出信號,反靠裝置停止動作,反靠電磁閥回至中位。如此反復,直至反靠“進”到位檢測信號接近開關時,“反靠進”電磁閥失電,反靠電磁閥回至中位。反靠裝置不再推進。在程序運行時,該按鈕無效。(F)當按住“反靠退”按鈕(即點動非保持型信號)輸出信號,“反靠退”電磁閥得電,反靠裝置后退,松手即輸出信號,反靠裝置停止動作,反靠電磁閥回至中位。如此反復。在程序運行時,該按鈕無效。普通液壓油缸更換為內置傳感器液壓油缸,該油缸與數控系統增加的擴展口連接起來,設定不同電流強度與位移行程一一對應,再通過數控指令代碼實現程序控制位移,位移精度更精確。·采用內置傳感器液壓油缸的反靠裝置,其原理是通過分段設定電流強度與位移行程對應起來,范圍在20mA — 45mA之間調整。根據液壓油缸內置傳感器提供的電流,通過一個轉換器轉換成電壓信號,通過數模轉換模塊轉換成數字信號,通過新增加的擴展口連接起來,反饋給數控系統。指令值與反饋值比較,直到一致后,數控系統撤銷信號。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和保護范圍進行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壓機床反靠裝置,包括四桿油缸(20)和底座(32),四桿油缸(20)安裝在底座(32)上,其特征是:四桿油缸(20)的頭端安裝搖頭板(44)和反靠盤(47),搖頭板(44)上安裝導向板(42),導向板(42)上安裝導向桿(30),導向桿(30)安裝在導向桿座(35)上;四桿油缸(20)通過疊加式節流閥(18)和疊加式減壓閥(19)連接電磁換向閥Ⅲ(17),電磁換向閥Ⅲ(17)連接電磁換向閥Ⅰ(14)和單向閥(10),單向閥(10)連接吸油濾清器(4),吸油濾清器(4)連接油箱(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紹存,劉春聯,邱偉,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魯南機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