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傳感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傳感器線圈組一端連接有串行接口,串行接口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傳感器線圈組包括一對對應設置的半圓弧磁芯,兩個半圓弧磁芯之間為氣隙,氣隙外套設有無磁金屬導電環,無磁金屬導電環的內控軸線與半圓弧磁芯的磁力線一致,半圓弧磁芯上纏繞有線圈,線圈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本使用新模型不會出現此路飽和的現象,提高了脈沖電流傳感器的輸出精度和輸出范圍,提高了測試的靈敏度,減小了測量誤差,另外,通過串行接口輸出電流信號、電壓信號、或數字通訊信號等檢測信號,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接口連接可靠、使用方便以及傳輸穩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傳感器
,尤其是涉及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電流傳感器包括兩種,一種是子啊磁性材料制成的圓環上均勻繞上線圈,導線穿過磁性圓環,此時導線相當于變壓器的一次線圈繞組,圓環上的線圈相當于二次線圈繞組,當電流通過導線時,在圓環上的二次線圈繞組就會感應出電壓,對這個電壓積分即可還原出被測電流;另一種使在磁鋼棒上繞有二次線圈繞組,把帶有線圈的磁鋼棒垂直靠近導線,二次線圈繞組兩端會感應出電壓,對這個電壓積分也可還原出被測電流。但是由于脈沖電流是不規則的電涌波,強度差別大,會出現磁路飽和,這樣以上兩種均無法滿足在大的量程范圍內對脈沖電流的有效測量,導致測試靈敏度低,測量誤差大,另外現有的傳感器的接口輸出線的安裝方式,連接線路復雜,容易出現連接錯誤和接觸不良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它具有可使此路不發生飽和、測量量程提高、安裝可靠、結構簡單的特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包括殼體、面板、設于殼體內的傳感器線圈安裝部以及安裝于殼體內的線路板,所述傳感器線圈安裝部安裝有傳感器線圈組,所述傳感器線圈組一端連接有串行接口,所述串行接口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所述傳感器線圈組包括一對對應設置的半圓弧磁芯,兩個半圓弧磁芯之間為氣隙,所述氣隙外套設有無磁金屬導電環,所述無磁金屬導電環的內控軸線與所述半圓弧磁芯的磁力線一致,所述半圓弧磁芯上纏繞有線圈,所述線圈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其中,所述半圓弧磁芯設置于所述殼體與所述面板形成的空腔內。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包括殼體、面板、設于殼體內的傳感器線圈安裝部以及安裝于殼體內的線路板,所述傳感器線圈安裝部安裝有傳感器線圈組,所述傳感器線圈組一端連接有串行接口,所述串行接口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所述傳感器線圈組包括一對對應設置的半圓弧磁芯,兩個半圓弧磁芯之間為氣隙,所述氣隙外套設有無磁金屬導電環,所述無磁金屬導電環的內控軸線與所述半圓弧磁芯的磁力線一致,所述半圓弧磁芯上纏繞有線圈,所述線圈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本使用新模型在兩個半圓弧型磁芯對稱的兩個間隙中分別安裝了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使兩個半圓弧型磁芯兩端的間隙中形成氣隙磁場,穿過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并被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包圍,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中就會產生徑向環電流,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通過電流后會產生焦耳熱,使兩個氣隙磁場能量通過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轉變為熱能,因此兩個半圓弧磁芯不會出現此路飽和的現象,提高了脈沖電流傳感器的輸出精度和輸出范圍,提高了測試的靈敏度,減小了測量誤差,另外,通過串行接口輸出電流信號、電壓信號、或數字通訊信號等檢測信號,可本技術接口連接可靠、使用方便以及傳輸穩定。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傳感器線圈組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殼體;2、面板;4、線路板;5、傳感器線圈組;6、串行接口 ;7、半圓弧磁芯; 8、氣隙;9、無磁金屬導電環;10、線圈。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如圖I和圖2所不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包括殼體I、面板2、設于殼體I內的傳感器線圈安裝部以及安裝于殼體I內的線路板4,所述傳感器線圈安裝部安裝有傳感器線圈組5,所述傳感器線圈組5—端連接有串行接口 6,所述串行接口 6與所述線路板4電連接,所述傳感器線圈組5包括一對對應設置的半圓弧磁芯7,兩個半圓弧磁芯7之間為氣隙8,所述氣隙8外套設有無磁金屬導電環9,所述無磁金屬導電環9的內控軸線與所述半圓弧磁芯7的磁力線一致,所述半圓弧磁芯7上纏繞有線圈10,所述線圈10與所述線路板4電連接,所述半圓弧磁芯7設置于所述殼體I與所述面板2形成的空腔內。本使用新模型在兩個半圓弧型磁芯對稱的兩個間隙中分別安裝了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9,使兩個半圓弧型磁芯兩端的間隙中形成氣隙8磁場,穿過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9并被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9包圍,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9中就會產生徑向環電流,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9通過電流后會產生焦耳熱,使兩個氣隙8磁場能量通過兩個無磁金屬導電環9轉變為熱能,因此兩個半圓弧磁芯7不會出現此路飽和的現象,提高了脈沖電流傳感器的輸出精度和輸出范圍,提高了測試的靈敏度,減小了測量誤差,另外,通過串行接口 6輸出電流信號、電壓信號、或數字通訊信號等檢測信號,可本技術接口連接可靠、使用方便以及傳輸穩定。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包括殼體(I)、面板(2)、設于殼體(I)內的傳感器線圈安裝部以及安裝于殼體(I)內的線路板(4),所述傳感器線圈安裝部安裝有傳感器線圈組(5),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線圈組(5) —端連接有串行接口 ¢),所述串行接口(6)與所述線路板(4)電連接,所述傳感器線圈組(5)包括一對對應設置的半圓弧磁芯(7),兩個半圓弧磁芯(7)之間為氣隙(8),所述氣隙(8)外套設有無磁金屬導電環(9),所述無磁金屬導電環(9)的內控軸線與所述半圓弧磁芯(7)的磁力線一致,所述半圓弧磁芯(7)上纏繞有線圈(10),所述線圈(10)與所述線路板⑷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圓弧磁芯(7)設置于所述殼體(I與所述面板(2)形成的空腔內。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傳感器
,尤其是涉及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傳感器線圈組一端連接有串行接口,串行接口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傳感器線圈組包括一對對應設置的半圓弧磁芯,兩個半圓弧磁芯之間為氣隙,氣隙外套設有無磁金屬導電環,無磁金屬導電環的內控軸線與半圓弧磁芯的磁力線一致,半圓弧磁芯上纏繞有線圈,線圈與所述線路板電連接,本使用新模型不會出現此路飽和的現象,提高了脈沖電流傳感器的輸出精度和輸出范圍,提高了測試的靈敏度,減小了測量誤差,另外,通過串行接口輸出電流信號、電壓信號、或數字通訊信號等檢測信號,可本技術接口連接可靠、使用方便以及傳輸穩定。文檔編號G01R19/00GK202710642SQ20122031250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專利技術者陳偉杰 申請人:浙江江森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的電流傳感器,包括殼體(1)、面板(2)、設于殼體(1)內的傳感器線圈安裝部以及安裝于殼體(1)內的線路板(4),所述傳感器線圈安裝部安裝有傳感器線圈組(5),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線圈組(5)一端連接有串行接口(6),所述串行接口(6)與所述線路板(4)電連接,所述傳感器線圈組(5)包括一對對應設置的半圓弧磁芯(7),兩個半圓弧磁芯(7)之間為氣隙(8),所述氣隙(8)外套設有無磁金屬導電環(9),所述無磁金屬導電環(9)的內控軸線與所述半圓弧磁芯(7)的磁力線一致,所述半圓弧磁芯(7)上纏繞有線圈(10),所述線圈(10)與所述線路板(4)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偉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江森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