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體、設置在冷凝器本體上的入水管及出水管和設置在冷凝器本體內部的三個冷凝室,其中第一和第三冷凝室靠近進水管和出水管一端,第二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另一側,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室一端與入水管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冷凝室一端連通,第二冷凝室另一端與第三冷凝室一端連接,第三冷凝室的另一端與出水管相接,第一冷凝室與第二冷凝室底部亦均設有通向出水管的通道。該冷凝器體積小換熱面積大,能夠提高冷凝效果,便于維修和拆裝,有利于其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制冷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冷凝器。
技術介紹
冷凝器是一種將工作蒸汽冷凝成水的設備,屬于化工機械中常用的設備。目前的冷凝器大多采用循環水冷卻,主要工作過程高溫高壓的汽體流過散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與冷卻介質進行換熱交換,利用向冷凝容器放熱和冷卻介質吸熱而使高溫高壓的汽體冷凝成合乎要求的冷凝物,常見的冷凝器有噴淋式冷凝器、蛇管式冷凝器等,但大多結構單一,換熱面積不大,汽體通過冷凝器后容易形成氣液混合狀態,比容變小,在冷凝器容積一定的情 況下,容易影響散熱效果,所換熱面積增大,容易造成整個結構的龐大,也不利于安裝拆卸和維修。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冷凝器,該冷凝器體積小換熱面積大,能夠提高冷凝效果,便于維修和拆裝,有利于其推廣應用。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體、設置在冷凝器本體上的入水管及出水管和設置在冷凝器本體內部的三個冷凝室,其中第一和第三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一側,第二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另一側,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室一端與入水管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冷凝室一端連通,第二冷凝室另一端與第三冷凝室一端連接,第三冷凝室的另一端與出水管相接,第一冷凝室與第二冷凝室底部亦均設有通向出水管的通道。所述的第一和第三冷凝器內部設置有冷凝管,冷凝管呈螺旋狀。所述的第二冷凝器內部設置有交叉式噴淋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需要冷卻的蒸汽通過進水管流入第一冷凝室冷卻,已冷卻成液體的蒸汽可通過底部的通道直接流入出水管,而未被冷卻的蒸汽可進一步流入到第二冷凝室,同樣,在第二冷卻室冷卻的蒸汽亦可通過底部通道排至出水管,殘留的蒸汽則進入到第三冷凝室,最終經出水管流出冷凝器,整個冷卻過程中,需要冷卻的蒸汽流經三個不同的冷卻室,其中螺旋狀的冷凝管大大增加了冷凝面積,提高了冷凝效果,交叉式的噴淋器,可噴射冷卻液至進入第二冷凝器的蒸汽上,發揮不同的冷卻效果。已冷卻的蒸汽及時排除,減少了冷凝器的工作負荷,進一步提高冷卻效率,同時減少了冷凝器體積,且便于維修和拆裝。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I是冷凝器本體,2是入水管,3是出水管,4是第一冷凝室,5是第二冷凝室,6是第三冷凝室,7是冷凝管,8是噴淋器。具體實施方式一種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體I、設置在冷凝器本體I上的入水管2及出水管3和設置在冷凝器本體I內部的三個冷凝室,其中第一冷凝室4和第三冷凝室6位于冷凝器本體I 一側,第二冷凝室5位于冷凝器本體I另一側,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室4 一端與入水管2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冷凝室5 —端連通,第二冷凝室5另一端與第三冷凝室6 —端連接,第三冷凝室6的另一端與出水管7相接,第一冷凝室4與第二冷凝室5底部亦均設有通向出水管3的通道,需要冷卻的蒸汽通過進水管2流入第一冷凝室4冷卻,已冷卻成液體的蒸汽可通過底部的通道直接流入出水管3,而未被冷卻的蒸汽可進一步流入到第二冷凝室5,同樣,在第二冷凝室5冷卻的蒸汽亦可通過底部通道排至出水管3,殘留的蒸汽則進入到第三冷凝室6,最終經出水管3流出冷凝器,整個冷卻過程中,需要冷卻的蒸汽流經三個不同的冷卻室,且已冷卻的蒸汽及時排除,減少了冷凝器的工作負荷,進一步提高冷卻效率;第一和第三冷凝器內部設置有冷凝管7,冷凝管7呈螺旋狀,大大增加了冷凝面積,提高了冷凝效果,第二冷凝器設置有交叉式噴淋器8,可噴射冷卻液至進入第二冷凝器的蒸汽上,發揮不同的冷卻效果。本技術減少冷凝器體積的同時還便于維修和拆裝。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體、設置在冷凝器本體上的入水管及出水管和設置在冷凝器本體內部的三個冷凝室,其中第一和第三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一側,第二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另一側,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室一端與入水管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冷凝室一端連通,第二冷凝室另一端與第三冷凝室一端連接,第三冷凝室的另一端與出水管相接,第一冷凝室與第二冷凝室底部亦均設有通向出水管的通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三冷凝室內部設置有冷凝管,冷凝管呈螺旋狀。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冷凝室內部設置有交叉式噴淋器。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體、設置在冷凝器本體上的入水管及出水管和設置在冷凝器本體內部的三個冷凝室,其中第一和第三冷凝室靠近進水管和出水管一端,第二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另一側,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室一端與入水管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冷凝室一端連通,第二冷凝室另一端與第三冷凝室一端連接,第三冷凝室的另一端與出水管相接,第一冷凝室與第二冷凝室底部亦均設有通向出水管的通道。該冷凝器體積小換熱面積大,能夠提高冷凝效果,便于維修和拆裝,有利于其推廣應用。文檔編號F25B39/04GK202709561SQ20122023938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專利技術者張衛中, 焦豐嫻 申請人:南京長江涂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體、設置在冷凝器本體上的入水管及出水管和設置在冷凝器本體內部的三個冷凝室,其中第一和第三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一側,第二冷凝室位于冷凝器本體另一側,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室一端與入水管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冷凝室一端連通,第二冷凝室另一端與第三冷凝室一端連接,第三冷凝室的另一端與出水管相接,第一冷凝室與第二冷凝室底部亦均設有通向出水管的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衛中,焦豐嫻,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長江涂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