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填料耦合盤管蒸發式冷凝器的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蒸發式冷凝器、節流裝置、蒸發器和風機,所述蒸發式冷凝器包括盤管換熱器、冷卻風機、布水器和集水池;所述盤管換熱器由多個換熱管片通過進口集管和出口集管連接組成;所述換熱管片包括盤管和填料,所述盤管設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導噴淋冷卻水從上層換熱管流向下層換熱管的填料,所述盤管縱向設置,即所述風機吹入的冷卻風沿所述盤管的直管段的大致長度方向流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降低冷卻盤管冷卻水溫度、提高冷卻盤管冷卻水的布水覆蓋率,具有傳熱效率高的優點,其應用范圍廣,市場前景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盤管蒸發式冷凝器的空調機組。
技術介紹
采用蒸發式冷凝器向室外空氣中放熱并應用于空調機組中,是實現高效、穩定制冷的重要途徑,與水冷式冷凝器和風冷式冷凝器相比,其換熱效率高,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前景。現階段市場上空調機組中所用的蒸發式冷凝器用盤管是橫向盤管,通過對盤管外表面采用噴淋水進行冷卻,并利用循環的噴淋水使空氣蒸發帶走熱量。由于冷卻風向垂直于盤管(即冷卻風從每個換熱管片所形成的平面空間穿過,并與換熱管的直管段垂直),盤管會存在迎風面和背風面,在背風面缺乏空氣對流換熱,降低了盤管換熱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橫向盤管有效換熱面積小,所配盤管長度則需加大,同時由于傳統橫向盤管的管與管之間錯位布置,沒有機械清洗的操作空間,亦存在難清洗的缺點。因此,橫向盤管的不足極大 地限制了蒸發式冷凝器在空調機組中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帶填料耦合盤管蒸發式冷凝器的空調機組,以提高換熱效率。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帶填料耦合盤管蒸發式冷凝器的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蒸發式冷凝器、節流裝置、蒸發器和風機,所述蒸發式冷凝器包括盤管換熱器、冷卻風機、布水器和集水池;所述盤管換熱器由多個換熱管片通過進口集管和出口集管連接組成;所述換熱管片包括盤管和填料,所述盤管設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導噴淋冷卻水從上層換熱管流向下層換熱管的填料。優選地,所述盤管縱向設置,即所述風機吹入的冷卻風沿所述盤管的直管段的大致長度方向流動;進一步地,所述盤管的換熱管S形彎折;所述填料設置于相鄰的所述換熱管之間,以將所述換熱管連成一片連續的水流面。進一步地,相鄰所述換熱管的直管段相互平行,相鄰所述換熱管的直管段的管間距相同,或者管間距從位于先接受噴淋冷卻水的上層至后接受噴淋冷卻水的下層逐漸變小。優選地,所述換熱管的直管段具有沿管內液體流動方向的向下坡度。還可選擇地,所述換熱管的直管段的長度從位于先接受冷卻水噴淋的上層至后接受噴淋冷卻水的下層逐漸增加。進一步地,還可選擇,所述盤管的換熱管S形彎折,一片或多片所述填料設置在所述換熱管形成的平面空間內,且與所述換熱管相互配合地固接,連續覆蓋于多個所述換熱管的至少一部分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與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連接,蒸發式冷凝器的液體管通過節流裝置與蒸發器的液體管連接,蒸發器的氣體管與壓縮機的吸氣口連接,所述空調機組具有制冷循環模式;所述蒸發式冷凝器為一個或多個并聯。可選擇地,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與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連接,蒸發式冷凝器的液體管通過節流裝置與蒸發器的液體管連接,蒸發器的氣體管與壓縮機的吸氣口連接,所以空調機組具有制冷循環模式和熱泵循環模式;所述空調機組設置有第一制冷閥、第二制冷閥、第一熱泵閥和第二熱泵閥;第一制冷閥設置在壓縮機的排氣口與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的連接管路上,第二制冷閥設置在壓縮機的吸氣口與蒸發器的氣體管的連接管路上,第一熱泵閥設置在壓縮機的排氣口與蒸發器的氣體管的連接管路上,第二熱泵閥設置在壓縮機的吸氣口與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的連接管路上。可選擇地,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設有第一換向閥,壓縮機的吸氣口設有第二換向閥;第一換向閥的兩個出口分別與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和蒸發器的氣體管連接,第二換向閥的兩個進口分別與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和蒸發器的氣體管連接;所述第一制冷閥、第二制冷閥、第一熱泵閥和第二熱泵閥采用電動閥或手動閥;所述第一換向閥和第二換向 閥為電動或氣動的二位三通換向閥。可選擇地,所述空調機組設置有四通換向閥,四通換向閥的四個接口分別與壓縮機排氣口、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蒸發器的氣體管和壓縮機的吸氣口連接。可選擇地,所述空調機組設置為分體式或多聯機模式。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當制冷循環模式時,制冷劑經壓縮機壓縮后成高溫高壓狀態的氣體時由制冷系統管道進入蒸發式冷凝器,經過蒸發式冷凝器后,高溫高壓狀態的氣體被冷卻成低溫高壓液體,并經節流裝置形成低溫低壓液體進入蒸發器中與空氣進行熱交換,制取冷風,然后在蒸發器中制冷劑液體蒸發汽化并被壓縮機吸走,完成制冷循環模式;當熱泵循環模式時,制冷劑經壓縮機壓縮后成高溫高壓狀態的氣體時由制冷系統管道進入蒸發器,與空氣進行熱交換,制取熱風,同時,高溫高壓狀態的氣體被冷卻成低溫高壓液體,并經節流裝置形成低溫低壓液體進入蒸發式冷凝器,然后在蒸發式冷凝器中制冷劑液體蒸發汽化并被壓縮機吸走,完成熱泵循環模式。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I、本技術采用填料耦合蛇形盤管蒸發式冷凝器,取代傳統的風冷和水冷方式,可進一步提聞換熱效率;2、采用縱向盤管,冷卻風向與盤管長度方向一致,不存在迎風面和背風面,減少換熱盤管表面迎風面、背風面及干點,減少換熱盤管結垢風險;3、縱向盤管兩端彎頭置于氣流和冷卻水播灑空間內,提高盤管有效利用面積;4、使用本蒸發式冷凝器清潔容易,維護較為方便,使用成本較低;5、本蒸發式冷凝器采用填料耦合縱向蛇形盤管,使冷卻水流經上層換熱管表面后在填料的引導下流向下層換熱管表面,實現弓I導播水,減少冷卻水在換熱管底部的停留,減少冷卻水在冷卻空氣的吹動下向后漂移或飛水的現象,同時增大冷卻水蒸發換熱表面積,達到提高換熱效率、減少換熱管使用量的作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空調機組的制冷循環模式的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空調機組的原理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空調機組的熱泵循環模式的原理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空調機組采用多個蒸發器并聯的原理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空調機組米用二位二通換向閥的原理不意圖;圖6是本技術空調機組采用四通換向閥的原理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的A-A局部剖面示意圖;圖中可示換熱器的結構;圖9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實施例一中的換熱管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實施例一中的換熱管片的剖視圖;剖視方向對應于圖9的A-A向;圖11是本技術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實施例一中另一種換熱管片的剖視圖;剖視方向對應于圖9的A-A向;圖12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實施例二中的換熱管片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7中所示換熱管片的A-A向剖視圖;圖15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的盤管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6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的盤管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7是本技術蒸發式冷凝器實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圖;圖18是本技術將冷凝器風機放置在換熱器前部的結構示意圖;圖19是本技術將冷凝器風機垂直放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0是本技術將冷凝器風機垂直放置并采用雙組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1是本技術將冷凝器風機垂直放置并采用雙組換熱器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I圖I示出了本技術空調機組的制冷循環模式的原理示意圖,由圖I可見,本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I、蒸發式冷凝器2、節流裝置3、蒸發器4和風機5 ;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8與蒸發式冷凝器的氣體管2a連接,蒸發式冷凝器的液體管2b通過節流裝置與蒸發器的液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填料耦合盤管蒸發式冷凝器的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蒸發式冷凝器、節流裝置、蒸發器和風機,所述蒸發式冷凝器包括盤管換熱器、冷卻風機、布水器和集水池;所述盤管換熱器由多個換熱管片通過進口集管和出口集管連接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片包括盤管和填料,所述盤管設有至少一片用于引導噴淋冷卻水從上層換熱管流向下層換熱管的填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志明,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華德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